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昌 → 冐昌”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典故
不食武昌魚

相關(guān)人物
孫皓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陸凱傳〉~400~
皓徙都武昌,揚(yáng)土百姓溯流供給,以為患苦,又政事多謬,黎元窮匱。凱上疏曰:「臣聞有道之君,以樂樂民;無道之君,以樂樂身。樂民者,其樂彌長;樂身者,不樂而亡。夫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民安則君安,民樂則君樂。自頃年以來,君威傷于桀紂,君明闇于奸雄,君惠閉于群孽。無災(zāi)而民命盡,無為而國財空,辜無罪,賞無功,使君有謬誤之愆,天為作妖。而諸公卿媚上以求愛,困民以求饒,導(dǎo)君于不義,敗政于淫俗,臣竊為痛心。今鄰國交好,四邊無事,當(dāng)務(wù)息役養(yǎng)士,實其廩庫,以待天時。而更傾動天心,騷擾萬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國養(yǎng)民之術(shù)也。臣聞吉兇在天,猶影之在形,響之在聲也,形動則影動,形止則影止,此分?jǐn)?shù)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進(jìn)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賞輕而罰重,政刑錯亂,民力盡于奢侈,目眩于美色,志濁于財寶,邪臣在位,賢哲隱藏,百姓業(yè)業(yè),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憂。漢所以彊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fù)薪,躬請巖穴,廣采博察,以成其謀。此往事之明證也。近者漢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綱紀(jì),晉有其政。又益州危險,兵多精彊,閉門固守,可保萬世,而劉氏與奪乖錯,賞罰失所,君恣意于奢侈,民力竭于不急,是以為晉所伐,君臣見虜。此目前之明驗也。臣闇于大理,文不及義,智慧淺劣,無復(fù)冀望,竊為陛下惜天下耳。臣謹(jǐn)奏耳目所聞見,百姓所為煩苛,刑政所為錯亂,愿陛下息大功,損百役,務(wù)寬蕩,忽苛政。又武昌土地,實危險而塉確,非王都安國養(yǎng)民之處,船泊則沈漂,陵居則峻危,且童謠言:『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yè)死,不止武昌居。』臣聞翼星為變,熒惑作妖,童謠之言,生于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苦也。臣聞國無三年之儲,謂之非國,而今無一年之畜,此臣下之責(zé)也。而諸公卿位處人上,祿延子孫,曾無致命之節(jié),匡救之術(shù),茍進(jìn)小利于君,以求容媚,荼毒百姓,不為君計也。自從孫弘造義兵以來,耕種既廢,所在無復(fù)輸入,而分一家父子異役,廩食日張,畜積日耗,民有離散之怨,國有露根之漸,而莫之恤也。民力困窮,鬻賣兒子,調(diào)賦相仍,日以疲極,所在長吏,不加隱括,加有監(jiān)官,既不愛民,務(wù)行威勢,所在騷擾,更為煩苛,民苦二端,財力再耗,此為無益而有損也。愿陛下一息此輩,矜哀孤弱,以鎮(zhèn)撫百姓之心。此猶魚?得免毒螫之淵,鳥獸得離羅網(wǎng)之綱,四方之民襁負(fù)而至矣。如此,民可得保,先王之國存焉。臣聞五音令人耳不聰,五色令人目不明,此無益于政,有損于事者也。自昔先帝時,后宮列女,及諸織絡(luò),數(shù)不滿百,米有畜積,貨財有馀。先帝崩后,幼、景在位,更改奢侈,不蹈先?。伏聞織絡(luò)及諸徒坐,乃有千數(shù),計其所長,不足為國財,然坐食官廩,歲歲相承,此為無益,愿陛下料出賦嫁,給與無妻者。如此,上應(yīng)天心,下合地意,天下幸甚。臣聞五音令人耳不聰,五色令人目不明,此無益于政,有損于事者也。自昔先帝時,后宮列女,及諸織絡(luò),數(shù)不滿百,米有畜積,貨財有馀。先帝崩后,幼、景在位,更改奢侈,不蹈先?。伏聞織絡(luò)及諸徒坐,乃有千數(shù),計其所長,不足為國財,然坐食官廩,歲歲相承,此為無益,愿陛下料出賦嫁,給與無妻者。如此,上應(yīng)天心,下合地意,天下幸甚。陛下簡文武之臣,各勤其官,州牧督將,藩鎮(zhèn)方外,公卿尚書,務(wù)脩仁化,上助陛下,下拯黎民,各盡其忠,拾遺萬一,則康哉之歌作,刑錯之理清。愿陛下留神思臣愚言?!?/span>
典故 
建業(yè)歌

相關(guān)人物
孫皓
 
陸凱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陸凱傳〉~400~
皓徙都武昌,揚(yáng)土百姓溯流供給,以為患苦,又政事多謬,黎元窮匱。凱上疏曰:「臣聞有道之君,以樂樂民;無道之君,以樂樂身。樂民者,其樂彌長;樂身者,不樂而亡。夫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民安則君安,民樂則君樂。自頃年以來,君威傷于桀紂,君明闇于奸雄,君惠閉于群孽。無災(zāi)而民命盡,無為而國財空,辜無罪,賞無功,使君有謬誤之愆,天為作妖。而諸公卿媚上以求愛,困民以求饒,導(dǎo)君于不義,敗政于淫俗,臣竊為痛心。今鄰國交好,四邊無事,當(dāng)務(wù)息役養(yǎng)士,實其廩庫,以待天時。而更傾動天心,騷擾萬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國養(yǎng)民之術(shù)也。臣聞吉兇在天,猶影之在形,響之在聲也,形動則影動,形止則影止,此分?jǐn)?shù)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進(jìn)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賞輕而罰重,政刑錯亂,民力盡于奢侈,目眩于美色,志濁于財寶,邪臣在位,賢哲隱藏,百姓業(yè)業(yè),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憂。漢所以彊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fù)薪,躬請巖穴,廣采博察,以成其謀。此往事之明證也。近者漢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綱紀(jì),晉有其政。又益州危險,兵多精彊,閉門固守,可保萬世,而劉氏與奪乖錯,賞罰失所,君恣意于奢侈,民力竭于不急,是以為晉所伐,君臣見虜。此目前之明驗也。臣闇于大理,文不及義,智慧淺劣,無復(fù)冀望,竊為陛下惜天下耳。臣謹(jǐn)奏耳目所聞見,百姓所為煩苛,刑政所為錯亂,愿陛下息大功,損百役,務(wù)寬蕩,忽苛政。又武昌土地,實危險而塉確,非王都安國養(yǎng)民之處,船泊則沈漂,陵居則峻危,且童謠言:『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yè)死,不止武昌居?!怀悸勔硇菫樽儯瑹苫笞餮?,童謠之言,生于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苦也。

例句

得餐武昌魚,不顧潯陽田。 獨孤及 下弋陽江舟中代書寄裴侍御

魚聽建業(yè)歌聲過,水看瞿塘雪影來。 羅隱 游江夏口

典故 
陶公柳
 
武昌種柳
 
武昌見移

相關(guān)人物
夏施
 
陶侃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下〈政事〉~79~
陶公性檢厲,勤于事。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晉陽秋》曰:「侃練核庶事,勤務(wù)稼穡,雖戎陳武士,皆勸厲之。有奉饋者,皆問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歡喜慰賜;若他所得,則呵辱還之。是以軍民勤于農(nóng)稼,家給人足。性纖密好問,頗類趙廣漢。嘗課營種柳,都尉夏施盜拔武昌郡西門所種。侃后自出,駐車施門,問:『此是武昌西門柳,何以盜之?』施惶怖首伏,三軍稱其明察?!?/span>
《晉書》卷六十六〈陶侃列傳〉~778~
侃性纖密好問,頗類趙廣漢。嘗課諸營種柳,都尉夏施盜官柳植之于己門。侃后見,駐車問曰:「此是武昌西門前柳,何因盜來此種?」施惶怖謝罪。

簡釋

陶公柳:詠柳,或喻軍紀(jì)嚴(yán)明。宋蘇軾《游武昌寒溪西山寺》:“空傳孫郎石,無復(fù)陶公柳?!?/p>


例句

緣憂武昌柳,遂憶洛陽花。 李商隱 病中聞河?xùn)|公樂營置酒口占寄上

《漢語大詞典》:武昌魚(武昌魚)
三國 吳 嗣主 孫晧 從 建業(yè) 遷都 武昌 ,丞相 陸凱 進(jìn)諫,疏中引童謠:“寧飲 建業(yè) 水,不食 武昌 魚”。見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武昌 魚指 武昌 附近所產(chǎn)的團(tuán)頭魴。 唐 岑參 《送費子歸武昌》詩:“秋來倍憶 武昌 魚,夢著只在 巴陵 道?!?明 李贄 《與劉肖川書》:“但恐檀越遠(yuǎn)去,外護(hù)無依,不肖當(dāng)為 武昌 魚,任人膾炙矣?!?毛澤東 《水調(diào)歌頭·游泳》詞:“才飲 長沙 水,又食 武昌 魚。”
《漢語大詞典》:武昌柳
晉書·陶侃傳:“﹝ 侃 ﹞嘗課諸營種柳,都尉 夏施 盜官柳植之於己門。 侃 后見,駐車問曰:‘此是 武昌 西門前柳,何因盜來此種?’ 施 惶怖謝罪”。后泛稱楊柳為“武昌柳”。 唐 孟浩然 《泝江至武昌》詩:“行看 武昌 柳,髣髴映樓臺?!?唐 李商隱 《病中聞河?xùn)|公樂營置酒》詩:“緣憂 武昌 柳,遂憶 洛陽 花。” 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席上留別》詞:“折盡 武昌 柳,掛席上 瀟湘 。”
分類:楊柳
《國語辭典》:武昌市  拼音:wǔ chāng shì
城市名。湖北省省會,舊名江夏縣,位于長江東岸,與漢口、漢陽成鼎足之勢,是辛亥革命的發(fā)祥地。有粵漢鐵路經(jīng)過,蛇山峙立市區(qū),上有黃鶴樓古跡。
《漢語大詞典》:武昌春柳
即 武昌柳 。 唐 劉禹錫 《有所嗟》詩之一:“ 庾令 樓中初見時, 武昌 春柳似腰肢?!眳⒁姟?武昌柳 ”。
《漢語大詞典》:武昌柳
晉書·陶侃傳:“﹝ 侃 ﹞嘗課諸營種柳,都尉 夏施 盜官柳植之於己門。 侃 后見,駐車問曰:‘此是 武昌 西門前柳,何因盜來此種?’ 施 惶怖謝罪”。后泛稱楊柳為“武昌柳”。 唐 孟浩然 《泝江至武昌》詩:“行看 武昌 柳,髣髴映樓臺。” 唐 李商隱 《病中聞河?xùn)|公樂營置酒》詩:“緣憂 武昌 柳,遂憶 洛陽 花?!?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席上留別》詞:“折盡 武昌 柳,掛席上 瀟湘 。”
分類:楊柳
《漢語大詞典》:武昌官柳
即 武昌柳 。 宋 蘇軾 《武昌西山》詩:“春江淥漲葡萄醅, 武昌 官柳知誰栽?” 宋 周邦彥 《如夢令·思情》詞:“初暖綺羅輕,腰勝 武昌 官柳?!眳⒁姟?武昌柳 ”。
《漢語大詞典》:武昌柳
晉書·陶侃傳:“﹝ 侃 ﹞嘗課諸營種柳,都尉 夏施 盜官柳植之於己門。 侃 后見,駐車問曰:‘此是 武昌 西門前柳,何因盜來此種?’ 施 惶怖謝罪”。后泛稱楊柳為“武昌柳”。 唐 孟浩然 《泝江至武昌》詩:“行看 武昌 柳,髣髴映樓臺?!?唐 李商隱 《病中聞河?xùn)|公樂營置酒》詩:“緣憂 武昌 柳,遂憶 洛陽 花?!?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席上留別》詞:“折盡 武昌 柳,掛席上 瀟湘 ?!?/div>
分類:楊柳
《國語辭典》:武昌剩竹  拼音:wǔ chāng shèng zhú
晉陶侃任荊州刺史,鎮(zhèn)武昌時造船,將剩馀的木屑及木頭全部貯存。后桓溫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釘裝船。其綜理微密,皆此類也。見《晉書。卷六六。陶侃傳》。后比喻尚可備用的材料。《二刻拍案驚奇。小引》:「顧逸事新語可佐談資者,乃先是所羅而未及付之于墨,其為柏梁馀材,武昌剩竹,頗亦不少?!?/div>
分類:材料
《國語辭典》:武昌起義(武昌起義)  拼音:wǔ chāng qǐ yì
清宣統(tǒng)三年辛亥(西元1911),八月十九日(陽歷十月十日),革命黨在武昌起義,各省響應(yīng),遂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
《漢語大詞典》:鄂垣
舊指 湖北省 省城 武昌 。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一:“余時任北洋,電保制軍(指 岑春煊 )移督 湖廣 ,責(zé)以規(guī)復(fù) 鄂 垣?!?/div>
《漢語大詞典》:南樓(南樓)
(1).在南面的樓。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有《南樓中望所遲客》詩。 聞人倓 注:“ 靈運(yùn)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轉(zhuǎn)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園南門樓,自南樓百許步對 橫山 。’” 唐 杜甫 《登兗州城樓》詩:“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宋 陸游 《蝶戀花·離小益作》詞:“千里斜陽鐘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
(2).古樓名。在 湖北省 鄂城縣 南。又名 玩月樓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氣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樓 理詠?!?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詩:“清景 南樓 夜,風(fēng)流在 武昌 。”按 晉 武昌縣 ,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縣 。 唐 武昌縣 屬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漢市 武昌 。 李白 所詠 南樓 ,實際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樓 。 宋 蘇軾 《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 南樓 ?!?br />(3).古樓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黃鶴山 頂。一名 白云樓 ,又名 岑樓 。 清 乾隆 中毀, 畢沅 重修之。 宋 陸游 入蜀記:“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樓 ,在 儀門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黃鶴山 。制度閎偉,登望尤勝。 鄂州 樓觀為多,而此獨得江山之要會, 山谷 所謂‘ 江 東 湖 北行畫圖, 鄂州 南樓天下無’是也?!?br />(4).古樓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長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詩:“暗度 南樓 月,寒深 北渚 云?!?仇兆鰲 注:“ 邵 注謂 南樓 在 武昌 。 顧 注謂 南樓 在 岳陽 。 廬 注據(jù) 柳子厚 《長沙驛前南樓感舊》詩為證,是 南樓 即在 潭州 ?!?br />(5).古樓名。在 湖北省 江陵縣 東南。 唐 張九齡 嘗登此樓賦詩。 宋 張栻 重修,改名 曲江樓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樓記》:“ 敬夫 一日與客往而登焉……於是顧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謂 江陵郡 城 南樓 者邪!’”
(6).古樓名。在 廣西省 宜山縣 南,有 宋 黃庭堅 所書《范滂傳》刻石。 宋 嘉熙 中毀去。參閱明一統(tǒng)志《慶遠(yuǎn)府志》。
(7).古樓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駐節(jié)此處,題曰“ 南樓 望遠(yuǎn)”, 劉有年 有記。
《漢語大詞典》:東湖(東湖)
湖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東郊,為 楊汊湖 、 湯林湖 、 郭鄭湖 、 喻家湖 、 牛巢湖 等的總稱。全部面積8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3平方公里。碧波萬頃,山容水態(tài),為著名風(fēng)景區(qū)。其四周:湖南,山巒吐秀,在 洪山 、 磨山 、 珞珈山 一帶有科學(xué)研究機(jī)構(gòu)、植物園和武漢大學(xué)等;湖東,叢林含翠,建有療養(yǎng)院、休養(yǎng)所;湖北,蘆荻蒼莽,漁舍井然;湖西為游覽中心,建有運(yùn)動場、博物館和紀(jì)念 屈原 的 行吟閣 、紀(jì)念 太平天囯 女戰(zhàn)士的 九女墩 ,以及 魯迅廣場 等;湖中心則有高聳的 湖光閣 。
《漢語大詞典》:鄂渚
相傳在今 湖北 武昌 黃鶴山 上游三百步 長江 中。 隋 置 鄂州 ,即因渚得名。世稱 鄂州 為 鄂渚 。《楚辭·九章·涉江》:“乘 鄂渚 而反顧兮,欵秋冬之緒風(fēng)?!?王逸 注:“ 鄂渚 ,地名?!?洪興祖 補(bǔ)注:“ 楚子 熊渠 ,封中子 紅 於 鄂 。 鄂州 , 武昌縣 地是也。 隋 以 鄂渚 為名?!?唐 杜甫 《過南岳入洞庭湖》詩:“ 鄂渚 分云樹, 衡山 引舳艫?!?明 劉基 《滿庭芳》詞:“衾寒 鄂渚 ,佩冷 瀟湘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二:“余服官 鄂渚 ,適 英 美 水師提督乘兵艦來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