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諸天(諸天)
(1).佛教語。指護(hù)法眾天神。佛經(jīng)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禪有十八天,無色界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曰諸天。長阿含經(jīng)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薩 生時(shí),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zhí)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fēng)雨塵土?!?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曇隆法師誄》序:“且三界迴沉,諸天倏瞬?!?span id="8lixcon" class="book">《敦煌變文匯錄·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yǎng)塔生天因緣變文》:“人民歡喜皆稱嘆,諸天愛護(hù)讚精明?!?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一:“法堂里擺列著諸天圣像?!?span id="4javuxr" class="book">《西游記》第十七回:“諸天遂來洞口報(bào)知。”
(2).指神界的眾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唐 谷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修行七十萬日,然后得至諸天,或 玉京 、 蓬萊 、 崑閬 、 姑射 ?!?清 林則徐 《即目》詩:“不知身與諸天接,卻訝云從下界生?!?/div>
《國語辭典》:三界  拼音:sān jiè
佛教謂生死往來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自六欲天,下至無間地獄,稱為「欲界」。二曰色界,色為質(zhì)礙之義,有形之物質(zhì),在欲界之上,離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禪天,或立十六天、十八天。三曰無色界,無色、無物、無身,有四無色,稱為「四無色天」或「四空處」。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國古代關(guān)于天體的學(xué)說,有渾天、宣夜、蓋天三家,稱為“三天”。宋書·律歷志序:“《天文》雖為該舉,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紛然莫辨。”詳“ 宣夜 ”。
(2).道教稱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為三天。漢武帝內(nèi)傳:“是三天上元之官,統(tǒng)領(lǐng)十萬。”海內(nèi)十洲記·方丈洲:“ 方丈洲 在 東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span id="f2zpwh5"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br />(3).佛教稱欲界、色界、無色界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揚(yáng)州西靈塔》詩:“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王琦 注:“三天,謂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明 何景明 《詠天寧寺塔》詩:“鏡現(xiàn)三天象,珠含四日光?!?br />(4).泛指天空。《西游記》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見夜間那火,光騰萬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見了?!?br />(5).指 清 代皇子及諸王公讀書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一:“世稱上齋曰三天,蓋由從前列圣每歲駐蹕 澄清園 ,諸王公即讀書園廬,其地為殿三層,皆有 世宗 皇帝御書匾額,前曰‘前垂天貺’,謂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謂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謂之后天,統(tǒng)謂之三天。”
《漢語大詞典》:宣夜
(1).我國古代三種宇宙學(xué)說之一。主張?zhí)鞜o一定形狀,也非物質(zhì)造成,其高遠(yuǎn)無止境,日月星辰飄浮空中,動(dòng)和靜都依靠“氣”。見晉書·天文志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唐 孔穎達(dá) 疏:“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體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宣夜絶無師説…… 虞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dāng)?shù),其術(shù)兼之,故曰宣夜?!?唐 楊炯 《渾天賦》:“客有為宣夜之學(xué),喟然而言曰:旁望萬里之橫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清 袁枚 隨園隨筆·測天三家以外諸說:“測天者,宣夜、渾天、昕天三家,人皆知之?!?br />(2).借稱測天之學(xué)。 宋 錢易 南部新書己:“ 楊盈川 , 顯慶 五年待制宏文館,時(shí)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舉,始補(bǔ)校書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學(xué)?!?br />(3).指司天之官夜間宣報(bào)時(shí)辰星象等。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挈壺宣夜,辯氣朔於靈臺(tái);書笏珥彤,紀(jì)言事於仙室。”挈壺氏,指司天之官。
《國語辭典》:九地  拼音:jiǔ dì
1.根據(jù)地質(zhì)、地形,可將土地分為沙泥、澤池、沚崖、下田、中田、上田、下山、中山、上山等九種。見漢。揚(yáng)雄《太玄經(jīng)。卷八。太玄數(shù)》。
2.大地、遍地。《文選。陸機(jī)。漢高祖功臣頌》:「重玄匪奧,九地匪沉?!顾?。張?jiān)伞促R新郎。夢繞神州路〉詞:「底事昆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br />3.地之最深處?!秾O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dòng)于九天之上?!埂读凝S志異。卷一○。龍飛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國語辭典》:九天  拼音:jiǔ tiān
1.天的中央及八方?!冻o。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
2.天之極高處。《孫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dòng)于九天之上?!固?。李白 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作「九霄」、「九重」。
3.比喻宮禁。唐。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固?。王涯 宮詞三○首之七:「為看九天公主貴,外邊爭學(xué)內(nèi)家裝?!?/div>
《國語辭典》:色界  拼音:sè jiè
佛教宇宙觀三界之一。色界是具有形狀、容貌,但無感官欲望的存在狀態(tài)。包括四禪十七天。是修行禪定者才能往生的世界。《阿毗達(dá)磨俱舍論》卷八:「色所屬界,說名『色界』?!?/div>
《國語辭典》:三界  拼音:sān jiè
佛教謂生死往來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自六欲天,下至無間地獄,稱為「欲界」。二曰色界,色為質(zhì)礙之義,有形之物質(zhì),在欲界之上,離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禪天,或立十六天、十八天。三曰無色界,無色、無物、無身,有四無色,稱為「四無色天」或「四空處」。
《漢語大詞典》:天魔
(1).佛教語。天子魔之略稱。為欲界第六天主。常為修道設(shè)置障礙。《楞嚴(yán)經(jīng)》卷九:“或汝陰魔,或復(fù)天魔?!?span id="4ibuxtj" class="book">《百喻經(jīng)·小兒得大龜喻》:“邪見外道,天魔 波旬 ,及惡知識(shí),而語之言,汝但極意六塵,恣情五欲,如我語者,必得解脫?!?br />(2).道教指天上的魔怪。云笈七籤卷四:“有經(jīng)無符,則天魔害人?!?br />(3).泛指魔鬼。 章炳麟 《無神論》:“惡性既起,故不得不歸咎於天魔?!?br />(4).樂舞名。 元 張昱 《輦下曲》詩之二七:“舞唱天魔供奉曲,君王長在月宮聽?!贝酥笧樘炷璋樽嗟臉非?。參見“ 天魔舞 ”。
《國語辭典》:天魔舞  拼音:tiān mó wǔ
一種舞蹈。本為唐代音樂,至元順帝時(shí),以十六名宮女,盛飾珠纓,扮成菩薩相,以佛曲伴奏,贊佛而舞。有時(shí)也用于宴享,以娛賓客?!对?。卷四三。順帝本紀(jì)六》:「時(shí)帝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以宮女三圣奴、妙樂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為十六天魔?!?/div>
《漢語大詞典》:有色
(1).指有艷麗容貌的女子。管子·戒:“人患飢,而上薄斂焉,則人不患飢矣。人患死,而上寬刑焉,則人不患死矣。如此,而近有德,而遠(yuǎn)有色,則四封之內(nèi),視君其猶父母邪?”
(2).佛教語。指欲界與色界有色身(質(zhì)礙之身)的眾生。《金剛經(jīng)·大乘正宗分》:“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有色,若無色。”
《漢語大詞典》:六天
(1). 漢 代緯書,附會(huì)五帝傳說和史記·天官書太微宮內(nèi)有五星曰五帝座之文,謂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與五方之帝,是謂“六天”。禮記·郊特牲“郊特牲而社稷大牢” 唐 孔穎達(dá) 疏:“ 鄭氏 ( 鄭玄 )謂天有六天。天為至極之尊,其體秪應(yīng)是一,而 鄭氏 以為六者,指其尊極清虛之體,其實(shí)是一,論其五時(shí)生育之功,其別有五,以五配一,故為六天……《春秋緯》:‘紫微宮為大帝,又云北極耀魄寶。’又云:‘大微宮有五帝坐星,青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jì),黃帝曰含摳紐。’是五帝與大帝六也?!焙笫赖弁踅继熘溃?唐 初之《顯慶禮》,即用六天之說;至《開元禮》,遂廢而不用。
(2).謂人死后所居之六天宮。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六天:一曰紂絶陰天宮,二曰泰煞諒事宮,三曰明辰耐犯宮,四曰怙照罪氣宮,五曰宗靈七非宮,六曰敢司連苑宮。人死皆至其中,人欲常念六天宮名?!?br />(3).道教謂上天分為六。云笈七籤卷八:“六天者,赤虛天、泰玄都天、清皓天、泰玄天、泰玄倉天、泰清天?!?唐 吳筠 《游仙》詩之十九:“導(dǎo)達(dá)三氣和,驅(qū)除六天靜。” 唐 吳筠 《步虛詞》之七:“豁落制六天,流鈴?fù)倌?。?br />(4).佛經(jīng)有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又稱夜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見《楞嚴(yán)經(jīng)》卷八。
《漢語大詞典》:波旬
魔王名,為欲界第六天之主,其義為惡者、殺者。常以憎恨佛法,殺害僧人為事。百喻經(jīng)·小兒得大龜喻:“天魔 波旬 ,及惡知識(shí),而語之言:‘汝但極意六塵,恣情五欲,如我語者,必得解脫。’” 明 屠隆 《曇花記·魔難不屈》:“將領(lǐng)區(qū)區(qū)何足論,從來上帝戰(zhàn) 波旬 ?!?章炳麟 《五無論》:“天魔誘人, 波旬 嬈佛?!?/div>
《漢語大詞典》:三有
(1).佛教語。謂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無色有,無色界之生死。佛教認(rèn)為三界之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謂之有。 南朝 梁武帝 《游鐘山大愛敬寺》詩:“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長眠。” 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禪院碑》:“湛四禪於中道,超三有以上征?!?span id="u61b8m6" class="book">《目連救母出離地獄升天寶卷》:“以此不盡功德,上報(bào)四恩,下資三有?!?br />(2).指仁慈、節(jié)儉、不為天下先這三種美德。 隋 王通 中說·魏相:“ 仇璋 謂 薛收 曰:‘子聞三有七無乎?’…… 薛收 曰:‘請(qǐng)聞三有?!?璋 曰:‘有慈,有儉,有不為天下先?!?/div>
《國語辭典》:露地  拼音:lù dì
露天的地方?!睹罘ㄉ徣A經(jīng)》卷二:「是時(shí)長者見諸子等安穩(wěn)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fù)障礙。」
《國語辭典》:魔王  拼音:mó wáng
1.佛家稱天魔中的王,是妨害善事的鬼類。
2.比喻極端殘酷,盡失人性的人。如:「你這個(gè)殺人魔王,即使下十八層地獄,也難以贖罪。」
《漢語大詞典》:梵釋(梵釋)
指色界諸天王及欲界帝釋天王。法苑珠林卷十六:“梵釋及四天王等,亦召十方諸佛來集 香山 ?!?span id="lhdtz6k"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十七:“時(shí)諸梵釋、龍王等競來爭取我髮。”
《漢語大詞典》:摩羅(摩羅)
(1).百合的別名。《政和證類本草·草部中品之上·百合》:“一名重箱,一名摩羅,一名中逢花,一名強(qiáng)瞿,生 荊州 川谷?!?br />(2).鱷魚。翻譯名義集·畜生:“摩羅:《善見》云鶚魚,長二丈餘,有四足,似鼉?!?br />(3).梵語譯音。即魔。意為擾亂,障礙。佛經(jīng)中原指欲界第六天的魔王 波旬 。后泛指一切障道之法。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摩羅之言,假自 天竺 ,此云天魔, 歐 人謂之撒但,本以目 裴倫 (G.Byron)。” 趙樸初 《臨江仙·題蕭淑芳畫花卉長卷》詞之二:“豈獨(dú)愛花兼愛刺,鋒銛何減吳戈?不辭流血對(duì)摩羅。”
《漢語大詞典》:四禪天(四禪天)
佛教有三界諸天之說。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色界諸天又分為四禪:初禪為大梵天之類;二禪為光音天之類;三禪為遍凈天之類;四禪為色究竟天之類。色究竟天為色界的極處。參閱法苑珠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