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張通典(1859-1915),字伯純,號天放樓主,晚號志學齋老人,湖南湘鄉(xiāng)人。
吳筠孫 朝代:清末

人物簡介

維基
吳筠孫(1861年—1917年),字竹樓,江蘇揚州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光緒十四年(1888年),吳筠孫中式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二月,考取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奉旨記名。光緒二十年(1894年),吳筠孫考中甲午恩科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由內(nèi)閣中書,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一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山東登州府、泰安府、濟南府知府。為政以清慎務實著稱。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升直隸永定河道。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因治理永定河有功,調(diào)任天津兵備道,兼督理鈔關。同年,因母喪丁憂辭官。宣統(tǒng)二年(1910年)服闕,授湖南岳常澧道。八月,簡調(diào)湖北荊宜兵備道,次年三月方到任。不久,辛亥革命爆發(fā),放棄抵抗,隱居上海。民國初年,吳筠孫加入湯化龍、梁啟超組建的進步黨。民國二年(1913年)復出,任贛北觀察使,改潯陽道尹等職。民國六年(1917年)在江西任所突發(fā)腦溢血逝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程景溪,約1905年出生。無錫人,后定居上海,字南隱,號梁溪霞景樓,學畫于青浦沈瘦東,富收藏書畫,工詩,自印《霞景樓詩存》和《霞景樓唱和集》。

人物簡介

維基
劉廷?。?867年—1932年6月),字幼云,號潛樓,江西德化(今屬九江)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張勛復辟的主要推手之一。光緒十九年(1893年)中舉。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一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簡放山西學政。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劉廷琛隨慈禧太后、光緒帝逃到西安,不久乞假歸省,在廬山山麓筑“介石山房”,于山房內(nèi)閉門讀書。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任國史館協(xié)修、功臣館纂修。光緒三十年(1904年),充會試同考官。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任陜西提學使。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授學部右參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授京師大學堂總監(jiān)督、學部副大臣。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設經(jīng)筵,劉廷琛隨班進講。中華民國成立后,劉廷琛寓居青島。1917年前后,他往來于徐州、南京,曾與張勛密謀復辟。張勛復辟短暫成功后,被任命為議政大臣。復辟失敗,劉廷琛隱居青島。滿洲國成立后,鄭孝胥曾派人迎劉廷琛前往,被劉廷琛拒絕。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6月,劉廷琛在青島病逝。
樓思誥 朝代:清末

人物簡介

維基
樓思誥(1871年—?),字諧孫,號歐荻,同治十年生于浙江錢塘,原籍諸暨。光緒三十年(1904年)進士,后任戶部主事。著作有《各國法制大意》。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謝汝銓(1871~1953),字雪漁,號奎府樓主,晚署奎府樓老人。臺灣縣東安坊(今臺南市)人,日治后,遷居臺北。年十五從臺南舉人蔡國琳學,光緒十八年(1892)取中秀才。乙未之際,曾協(xié)助許南英辦理團練。改隸后,力習日文,乃首位以秀才身份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者。明治三十四年(1901)自國語學校國語部畢業(yè),任職臺灣總督府學務課,參與編輯《日臺會話辭典》。不久,轉(zhuǎn)任警察官吏練習所臺語教師。明治三十八年(1905)入《臺灣日日新報》擔任漢文記者,并任馬尼拉《公理報》,與《昭和新報》、《風月報》等主編。明治四十二年(1909)與洪以南等倡設臺北「瀛社」,為北臺第一大詩社,并于洪氏去世后繼任第二任社長。戰(zhàn)后曾擔任臺灣省通志館顧問。平生所作詩文有《奎府樓吟草》三卷、《詩海慈航》二卷、《周易略說》等,多發(fā)表于報章雜志?!紖⒖肌杜_灣日日新報》,「島政」欄,國語卒業(yè),1901年4月5日,第三版;劉篁村〈稻江見聞錄〉,《臺北文物》第二卷第三期,1953年11月;鄭明珠〈謝雪漁小說《櫻花夢》研究〉,東海大學中文所碩論,2009年6月?!酵鯂[認為謝氏詩:「詞尚淺白,且多寫實;尤以感舊、寄懷之作,更存臺灣近代關系人物之事跡,以人存史,頗具文獻價值?!埂犊畼窃姴荨芳啊杜钊R角樓詩存》兩詩集曾于日治時期刊行,民國八十一年(1992)龍文出版社將二者合印,總名為《雪漁詩集》。另有〈蓬萊角樓詩話〉、〈奎府樓詩話〉不定期刊載于《風月報》,未見刊行本。今謝氏詩作輯錄自龍文版《雪漁詩集》、《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時報》、《詩報》、《東寧擊缽吟前后集》、《風月報》、《崇圣道德報》等詩集報刊,依時間先后排序編校。(黃美娥撰)
狄樓海 朝代:清末至民國

人物簡介

維基
狄樓海(1874年—1938年),字觀滄,山西猗氏(今臨猗縣)裴家營人。光緒進士,學者和政治人物。
黃贊鈞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代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黃贊鈞(1874~1952),字石衡,又字石崚、參兩,號立三居士、海鶴樓主人。臺北大龍峒人,詩人黃水沛三兄。曾受業(yè)宿儒黃覺民、周鏗鳴、黃謙光等人,十五歲至宜蘭參加童子試,名列第七。日治后,曾執(zhí)教于大龍峒公學校,明治四十一年(1908)任《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記者。黃氏熱心宗教活動,于儒教推廣尤積極,曾于大龍峒建「樹人書院」文昌祠,并修筑大龍峒孔廟之梓星門、黌門、泮宮、泮池和萬仞宮墻等。昭和八年至十一年(1933~1936)發(fā)行以勸善為主的刊物《感應錄》;昭和十四年(1939)三月,擴充為以儒教為主的《崇圣道德報》,至昭和二十年(1945)一月止,共發(fā)行七十一期。后又刊印《人?;貫憽?。黃氏一生以推展文教、改善社會風氣為己任,曾參加「瀛社」、「猗蘭吟社」詩會活動,著有《海鶴樓詩鈔》上下卷、《大同要素》?!紖⒖歼B曉青〈黃贊鈞其人其事其詩〉,《臺北文物》三卷一期,1954年5月;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jù)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以下?lián)刖€文教基金會所藏之《海鶴樓詩鈔》上卷,及《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教育會雜志》、《臺灣詩報》、《詩報》、《崇圣道德報》、《東寧擊缽吟集》、《瀛海詩集》、《南瀛詩選》等報刊詩集輯錄編校。(翁圣峰 撰)
黃俊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代

人物簡介

簡介
號弈樓,字黃山,以字行,湖南長沙人。癸卯舉人。1905年,與劉笏云等創(chuàng)辦湖南優(yōu)級師范學堂,任庶務長兼教習;旋東渡日本考察教育,經(jīng)黃興、周震麟介紹,加入同盟會,回國后從事革命活動。辛亥后,出任湖南省都督府秘書長,因與譚延闿意見不合而辭職。湯薌銘入湘,曾被捕入獄,不久即任湖南省電報總局、榷運總局局長等職。后與友人共同經(jīng)營礦業(yè)、茶葉、輪運等實業(yè)。1924年,赴廣州、上海等地參與反對北洋軍閥活動。孫中山逝世,因不滿蔣氏專政,遂絕意仕進。三十年代,任湖南大學文學教授。抗戰(zhàn)勝利后,受聘為湖南省文獻委員會委員、省志《教育志》撰述人,《湖南教育》月刊特約撰稿人。程潛主湘時,為湖南省政府高等顧問。建國后任湖南省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著有《弈樓詩稿》《弈樓文集》《居樓隨筆》《詩學通論》《弈人傳》。
張超南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超南(1876年—1955年),原名海樓,字蟹廬,福建永定縣人,清末民初官員,燈謎界知名人士。張超南9歲時,經(jīng)其父的幕僚指引,參加了縣試、府試、院試,中秀才。后來,他隨父親遷居湖南辰州。1891年,他17歲時參加了光緒辛卯科鄉(xiāng)試,中舉人。1892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試,中貢士,又經(jīng)劉可毅試中二甲進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此后,他歷任湖南新寧縣、湘潭縣、善化縣、衡山縣等縣知縣。不久,他升任大理院推事,特用四川道加布政使銜。中華民國成立后,他歷任湖南省省長、肅政廳肅政史、平政院評事、大總統(tǒng)府顧問、參議院議員等職。退休后,他住在北京,和弟弟張起南發(fā)起組織燈謎社。晚年,他隨兒子住在上海,掛名《永定縣志》總纂,1942年他在上海為《永定縣志》撰寫了總序言。1955年,張超南逝世。
仇元璹 朝代:清末至民國

人物簡介

維基
仇元璹(1883年—1943年),字紹樓,山西省曲沃縣人,畢業(yè)于山西西學專齋法律專門科,宣統(tǒng)三年進士。其孫仇鈞(仇小豹)是著名相聲、喜劇演員。
姚萬瑜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85—1909 【介紹】: 清廣東平遠人,字碧樓。于廣州求學時,結(jié)交趙聲等,參加革命。光緒三十四年與鄒魯、趙聲等擬運動廣州巡防營起義,事泄,亡走香港,后病死。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謝國文(1887~1938)字星樓,號省廬、醒廬、醒如,又號稻門老漢、旭齋主人、彧齋、蕉園。筆名柳裳君、謝耶華、赤崁暢仙、空庵、小阮、江戶野灰、新羿、小暢仙。臺灣臺南人。少有詩名,為邑庠生謝友我之長子。明治三十九年(1906)與其叔父謝維巖及臺南文人趙云石、陳瘦云等共同創(chuàng)設「南社」。大正四年(1915)赴日本東京留學,畢業(yè)于早稻田大學政治經(jīng)濟部。大正十年(1921)參與臺灣議會設置請愿運動,著有〈臺灣議會設置請愿歌〉。大正十二年(1923)撰寫白話小說〈犬羊禍〉諷刺臺灣的御用士紳,刊載于《臺灣》雜志,頗受矚目。昭和七年(1932)任《臺灣新民報》學藝部客員,為臺灣新文化啟蒙運動的有力人士。曾多次前往中國,遍游名山大川。昭和十三年(1938)病卒。  謝氏雅好文藝,多詩古文辭之作,尤擅于燈謎。臺南詩人王開運謂其詩文不拘一格,每匠心獨運,出語驚人;往往于酒酣耳熱時,發(fā)為悲歌慷慨之論;而蒔花煮茗時,則喜作冷眼傍觀語。近人王國璠曾總論其詩風曰:「細窺所作,典而不佻,婉而善諷,深得溫柔敦厚之旨。晚年趨于雄邁,凌轢今古,頗有高青丘、李空同風格?!股阶髌方?jīng)其哲嗣謝汝川蒐集,共得詩約三百首、燈謎數(shù)百條、文五篇。共分詩鈔、吟馀、唱和、文稿、燈謎等五集,前冠諸家序、題詞,后附謝友我親友唱和集,總為《省廬遺稿》,于民國四十三年(1954)排印出版。(施懿琳撰)
金問洙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代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金問洙(1891-1964) 字通尹,號率樓。平湖人。兆蕃子。先后在上海復旦公學理科、天津北洋大學土木工程科畢業(yè)。民國6年執(zhí)教于安徽合肥第五中學,后任復旦大學教授、理學院院長,天津北洋大學教務長、代理校長,復旦理工學院院長,青島工學院院長等。精通理工,復擅文史。有《率樓韻文選》。

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
汪精衛(wèi)(1893—1944),本名汪兆銘,字季新,號精衛(wèi),廣東番禺(今廣州)人。畢業(yè)于日本政法大學、 辛亥革命后,又留學法國。1910年3月,謀炸清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曾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1938年12月潛逃越南,發(fā)表“艷電”,公開投降日本。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汪偽國民政府,任行政院長兼國府主席。1944年11月,病死于日本名古屋。有《雙照樓詩詞稿》。
詞學圖錄
汪兆銘(1883-1944) 又名精衛(wèi),字季新。番禺人。有《汪精衛(wèi)文存》、《汪精衛(wèi)集》、《雙照樓詩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