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2詞典 1分類詞匯 71
《漢語大詞典》:三衣
梵文Tricīvara的意譯。佛教比丘穿的三種衣服。一種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眾聚時(shí)衣,在大眾集會(huì)或行授戒禮時(shí)穿著;一種叫郁多羅僧,即上衣,禮誦、聽講、說戒時(shí)穿著;一種叫安陀會(huì),日常作業(yè)和安寢時(shí)穿用,即內(nèi)衣。亦泛指僧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唱導(dǎo)·曇光:“ 宋 明帝 於 湘宮 設(shè)會(huì),聞 光 唱導(dǎo),帝稱善,即敕賜三衣瓶鉢?!?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沙門法服,惟有三衣……三衣裁製,部執(zhí)不同,或緣有寬狹,或葉有小大。” 唐 賈島 《送去華法師》詩:“秋江洗一鉢,寒日曬三衣?!?清 姚鼐 《嘉慶丁巳阻風(fēng)于繁昌三山磯》詩:“三衣藏服冔,一鉢寄餐薇?!?/div>
《國語辭典》:梵本  拼音:fàn běn
漢譯佛經(jīng)所根據(jù)的梵文本子。早期漢譯佛經(jīng)所根據(jù)的西域文本稱為「胡本」。但在宋以后有些雕板藏經(jīng)常將胡本改字作梵本。
《國語辭典》:魔障  拼音:mó zhàng
妨礙修行的內(nèi)在或外在因素。《西游記》第三六回:「你看那里山勢(shì)崔巍,須是要仔細(xì)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谒幕兀骸改惚臼怯写蟾娜耍灰?yàn)樨潙倮?,埋沒了你的智慧,生出無窮的魔障?!?/div>
《漢語大詞典》:極微(極微)
(1).研求幾微。 漢 蔡邕 《太尉陳球碑》:“凡墳素遺訓(xùn),圣賢立言,掬精極微,無□不究?!?br />(2).極其微小。
(3).佛教語。梵文的意譯,音譯“阿拏”、“阿菟”、“阿耨”。指色的最小單位,為色的不可再分的原素。《俱舍論》卷十二:“分析諸色至一極微,故一極微為色極少?!?五代 齊己 《山中春懷》詩:“心魂役役不曾歸,萬象相牽向極微。”
(4).引申為最小單位的物質(zhì)或指化學(xué)元素。 章炳麟 《無神論》:“鞞世師之説,建立實(shí)性,名為地、水、火、風(fēng)、空、時(shí)、方、我、意。九者皆有極微。我、意雖虛,亦在極微之列,此所謂惟物論也?!?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若以物言,亦可執(zhí)有邊無邊之見。所以者何?現(xiàn)有六十四種極微積為地球,推而極之以至恒星世界,此恒星世界極微之量果有邊際乎,抑無邊際乎?”
《漢語大詞典》:那吒
亦作“ 那叱 ”。 佛教護(hù)法神名。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 那吒俱伐羅 的省稱。相傳為 毗沙門天王 ( 多聞天王 )之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運(yùn)大神力,為父母說法。《西游記》、《封神演義》中的 哪吒 即由此演化而來。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宣律 方知是神異人也,乃少年也。 宣律 遽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 毗沙王 之子 那吒太子 也。護(hù)法之故,擁護(hù)和尚久矣?!?明徐復(fù)祚《投梭記·魔見》:“則除千手 如來 能化誨,誰怕你八臂 那叱 逞陸梁,永坐山堂?!?/div>
《國語辭典》:桫欏(桫欏)  拼音:suō luó
植物名:(1)桫欏科桫欏屬,常綠木本。干高數(shù)公尺至十馀公尺,下方密被交纏不定根。三回羽狀裂葉,長(zhǎng)一至二公尺,叢生干頂,葉總柄有細(xì)刺,小裂片背生孢子囊群。多生于濕暖的地方。(2)山茶科紫莖屬,落葉喬木。干高六至七公尺,樹皮平滑,赤褐色,葉互生,橢圓形,細(xì)鋸齒緣。夏季葉腋開白花,瓣五片,形似山茶,蒴果廣卵形。木料堅(jiān)實(shí)。也稱為「夏椿」、「沙羅」。
《漢語大詞典》:圣諦(聖諦)
梵文的意譯,即神圣的真理。佛教基本教義之一。《俱舍論·分別賢圣品六之一》:“何義經(jīng)中説為圣諦,是圣者諦,故得圣名?!眳⒁姟?四圣諦 ”。
《漢語大詞典》:四圣諦(四聖諦)
佛教以苦、集、滅、道為四圣諦。又稱四諦。為 釋迦牟尼 最初說教的內(nèi)容,是佛教基本教義之一??酁樯喜∷赖龋患癁橥哪苌鸱N種惑業(yè),感招苦果;滅為滅惑業(yè)而離生死之苦;道為八正道等,以能通于涅槃。《涅槃經(jīng)·圣行品二》:“又有圣行所謂四圣諦,苦、集、滅、道,是名四圣諦。 迦葉 ,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長(zhǎng)相;滅者寂滅相;道者大乘相?!?/div>
分類:佛教四諦
《漢語大詞典》:毗舍
(1).佛教語。梵文譯音。又譯作“吠舍”、“吠奢”。古 印度 四種姓之一。指從事農(nóng)牧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等級(j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三曰吠奢,商賈也,貿(mào)遷有無,遂利遠(yuǎn)近”自注:“﹝吠奢﹞,舊曰毗估?!迸槐咀鳌?毘 ”。 宋 沈括 夢(mèng)溪筆談·雜志一:“ 天竺 以剎利、婆羅門二姓為貴種;自餘皆為庶姓,如毗舍、首陁是也?!?br />(2).鄰舍。 林紓 《清中憲大夫揭陽姚公墓志銘》:“故每遇無聊不平,輙鍵戶,取所手録者,抗聲擊節(jié),恣讀無已,聲震毗舍,過者怪詫。”
《漢語大詞典》:祇陀
佛教語。梵文Jeta的音譯。意譯勝。相傳為 舍衛(wèi)國 波斯匿王 太子名。 唐 慧琳 一切經(jīng)音義卷十:“正梵音云‘誓多’。此譯為勝。 波斯匿王 所治城也。太子亦名 勝 ?!焙笕擞靡苑褐阜鹚?。 唐 慧凈 《雜言》詩:“揚(yáng)錫指山阿,攜步上祇陀。” 明 李東陽 《得文敬雙塔寺和章詔之不至四迭韻奉答》:“兩旬面壁西簷阿,禪心不動(dòng)如祇陀?!?/div>
《漢語大詞典》:伊尼
梵文的鹿名。事物異名錄·獸畜·鹿翻譯名義集:“佛書謂鹿為伊尼?!?宋 黃庭堅(jiān) 《德孺五丈和之字詩韻難而愈工輒復(fù)和成可發(fā)一笑》詩:“照灘禽郭索,燒野得伊尼?!痹ⅲ骸癌z伊尼﹞云鹿名,出佛書?!?任淵 注:“郭索謂蟹?!?明 徐復(fù)祚《投梭記·救女》:“什么伊尼大王,我聞佛書謂鹿為伊尼,這定然是鹿精?!?/div>
分類:梵文
《漢語大詞典》:懺摩(懺摩)
懺悔。梵文ksama的音譯。 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自序》:“無已,則仍就文字語言為懺摩,即用禪師語,題曰‘吹網(wǎng)録’?!?/div>
《國語辭典》:布薩(布薩)  拼音:bù sà
佛教用語。為梵語upavāsatha的音譯。意譯為凈住、善宿、長(zhǎng)養(yǎng)、斷增長(zhǎng)。為佛教徒的修行活動(dòng):(1)出家眾每半月聚會(huì)一次,先行懺悔,懺悔后再一起誦戒。誦戒這個(gè)活動(dòng)稱為「布薩」。(2)在家信徒于每月的六齋日持八戒也稱「布薩」。也譯作「褒沙陀」、「布沙他」、「布灑地」、「逋沙他」等。
分類:梵文音譯
《國語辭典》:韋馱(韋馱)  拼音:wéi tuó
胡語的音譯。佛教的護(hù)法神,南方增長(zhǎng)天王的八大神將之一。在中國寺院通常將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彌勒菩薩之后,面對(duì)著釋迦牟尼佛像。形像一般是童子面,身披甲冑,手持金剛杵。
分類:梵文音譯
《漢語大詞典》:杜多
梵文Dhūta的譯音,亦譯作“頭陀”。謂除去衣、食、住三種貪欲。也用以稱行腳乞食的僧人。 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二三:“杜多……謂去其衣服、飲食、住處三種欲貪也。舊言頭陀者,訛也。” 宋 王安石 《次韻葉致遠(yuǎn)》之四:“若遇好花須一笑,豈妨 迦葉 杜多身?!?span id="xry9tpd" class="book">《翻譯名義集·僧伽眾名》:“我説彼人,名為杜多,今訛稱頭陀?!?宋 贊寧 高僧傳·唐成都凈眾寺無相傳:“后來入城市,晝?cè)谮ig,夜坐樹下,真行杜多之行也。”
《漢語大詞典》:野叉
梵文的譯音,亦譯作夜叉、藥叉,佛經(jīng)多指惡鬼。古代筆記小說中亦常有記述,多荒誕不可信。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境異:“ 蘇都識(shí)匿國 有 夜叉城 ,城舊有野叉,其窟見在……人有逼窟口,煙氣出,先觸者死,因以尸擲窟口。其窟不知深淺?!?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人部一》:“劇談録載, 張季弘 所遇逆旅婦人,以指畫石,深入數(shù)寸??忠嘌赃^其實(shí),即不然,亦木客野叉,非人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