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詞典 1分類詞匯 5
《國語辭典》:梆子  拼音:bāng zi
1.古代用竹子或木頭制成的響器,敲擊時發(fā)出聲響,用來召集群眾、報警或巡夜打更。《水滸傳》第二回:「找莊上打起梆子,你眾人可各執(zhí)鎗棒,前來救應(yīng)?!埂度龂萘x》第一一回:「梆子響處,箭如驟雨射將來。」
2.樂器名。由兩根硬木棒組成。音響脆而堅實,為梆子戲的主要擊節(jié)樂器。
3.梆子腔的簡稱。參見「梆子腔」條。如:「陜西梆子」、「河南梆子」。
《國語辭典》:有偏  拼音:yǒu piān
客氣的謙詞,先于他人享用時而用?!锻ㄋ壮Q允枳C。飲食。有偏》引〈偷雞梆子腔〉:「二位哥不吃這么?我得罪,有偏了?!?/div>
《國語辭典》:亂彈(亂彈)  拼音:luàn tán
1.清代中葉對當(dāng)時興起的各種地方戲曲的泛稱,寓有貶意。以多種樂器合奏,紛雜囂亂。劇詞和音樂通俗易解,受眾多人民的喜愛。清。李斗《揚(yáng)州畫舫錄。卷五。新城北錄下》:「兩淮鹽務(wù)例蓄花、雅兩部以備大戲。雅部即昆山腔;花部即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簧調(diào),統(tǒng)謂之亂彈?!挂卜Q為「花部」。
2.梆子腔系統(tǒng)的戲曲。明至清初,陜西地方戲梆子腔(秦腔)因用彈拔樂器伴奏,而被稱為「亂彈」。清。劉獻(xiàn)廷《廣陽雜記》卷三:「秦優(yōu)新聲,有名亂彈者,其聲甚散而哀。」
3.臺灣北管戲職業(yè)戲班的俗稱。參見「北管戲」條。
《國語辭典》:忤逆不孝  拼音:wǔ nì bù xiào
對父母不孝敬、不順從?!锻ㄋ壮Q允枳C。家族。忤逆不孝》引〈串戲梆子腔〉:「哥哥,母親告你忤逆不孝了。」
《漢語大詞典》:梆子戲(梆子戲)
梆子腔系統(tǒng)的各種戲劇。 葛洛 《龍店鄉(xiāng)的喜日》:“昨晚縣城里有劇團(tuán)在演梆子戲,聽說今晚還要演哩。”參見“ 梆子腔 ”。
《國語辭典》:梆子腔  拼音:bāng zi qiāng
一種地方戲曲腔調(diào)。因演唱時以梆子加強(qiáng)節(jié)奏,故稱為「梆子腔」。起于陜西,盛行于北方。音樂風(fēng)格高亢激越,文詞通俗易懂,使戲曲藝術(shù)更加群眾化。簡稱為「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