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97,分100頁顯示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五智印
五智如來
五智真言
五智寶冠
五智金剛杵
不了佛智
不可稱智
不思議智
不思議空智
方便智
六智
文殊智慧
內(nèi)證智
心智
分別智
五智印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吽,金剛智印。二怛落,寶智印三昧。三紇利,法輪智印。四惡,羯磨智印。五鍐,一切如來法界智印。見金剛頂義訣。
五智如來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金剛界五智所成之五如來也。一大日如來,法界體性智所成。二阿閦如來,大圓鏡智所成。三寶生如來,平等性智所成。四無量壽如來,妙觀察智所成。五不空成就如來,成所作智所成。(參見:五智)。菩提心論曰:「東方阿閦佛因成大圓鏡智,亦名金剛智也。南方寶生佛由成平等性智,亦名灌頂智也。西方阿彌陀佛由成妙觀察智,亦名蓮華智,亦名轉(zhuǎn)法輪智也。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成所作智,亦名羯磨智也。中方毗廬遮那佛,由成法界智?!?/div>
五智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顯教轉(zhuǎn)八識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報身如來。密教于此加第九識所轉(zhuǎn)之法界體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剛界智法身之大日如來:一、法界體性智,是轉(zhuǎn)奄摩羅識所得。法界有差別之義,諸法差別,其數(shù)過于塵沙,是為法界。法界體性即六大也。大日住于此六大法界之三昧,名為法界體性智,主方便究竟之德。二、大圓鏡智,是轉(zhuǎn)阿賴耶識所得。顯現(xiàn)法界之萬象,如大圓鏡之智也。三、平等性智,是轉(zhuǎn)末那識所得。成諸法平等作用之智也。四、妙觀察智,是轉(zhuǎn)意識所得。分別好妙諸法而觀察眾機,說法斷疑之智也。五、成所作智,是轉(zhuǎn)眼等之五識所得。成就自利利他妙業(yè)之智也。此五智雖為一身所具之智德,而為引攝眾生,自本體出生四方之四智四佛,此時法界體性智住于本位,而為中央之大日如來。由大圓鏡智而成東方之阿閦如來,主發(fā)菩提心之德。由平等性智而成南方之寶生如來,主修行之德。由妙觀察智而成西方之阿彌陀如來,主成菩提之德。由成所作智而成北方之不空成就如來,主入涅槃之德。由此五智成為體相二大。蓋法界體性智之大日為六大,是體大也,四方之四佛為其所出之別德,則是四曼之相大也。即大圓鏡智之阿閦,為大曼荼羅身。平等性智之寶生,為三昧耶(譯平等)曼荼羅身。妙觀察智之彌陀,為法曼荼羅身。成所作智之不空成就,為羯磨(譯作業(yè))曼荼羅身。理智不二,故此五智五佛,即胎藏界地水火風空之五大也。其分配有二樣。(參見:五大)。此有通別二門,今依別門也,若依通門,則五智直為五智,五如來直為五如來,教觀大綱曰:「慈覺云:真言天臺立五智者,法界體性智緣中道遮照境?!?br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或開佛智為五智,前四智加法界體性智之一,是密教特有之說也。(參見:五字部五智)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密教所說,如來之五智也。于上四智加法界體性智之一。(參見:五字部五智)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五智者,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
一、大圓鏡智 第八阿賴耶識,在于因位,含藏染凈之種子,以生一切法之現(xiàn)行,至于果位,轉(zhuǎn)而成照一切法而現(xiàn)其影像,之智故喻曰大圓鏡智。
二、平等性智 因位之第七末那識,與我癡、我見、我慢、我疑,四煩惱相應,而任運執(zhí)我他彼此之差別,為此差別之執(zhí)故,則第八識受染污,前六識亦受染污,及至果位,轉(zhuǎn)而為緣一切法平等性,即真如實相之智,故曰平等性智。
三、妙觀察智 第六意識,在于因位,緣有為無為之一切法而觀察之,故至果位,轉(zhuǎn)而成妙觀察智。
四、成所作智 前五識在于因位,緣取現(xiàn)量五塵之境界而成所作,故至果位轉(zhuǎn)而成化他事業(yè)之智,故曰成所作智。
五、法界體性智 第九識在因位,為八識之總體。八識者,第九識之別作用也,至果位轉(zhuǎn)而為世間出世間等之一切法體性智,故名法界體性智。
〔表〕
五智真言
【佛學大辭典】
(真言)即五佛之種子,鍐(大日),吽(阿閦),怛落(寶生),紇利(彌陀),惡(不空)也。
五智寶冠
【佛學大辭典】
(物名)又曰五佛寶冠。冠于金剛界大日如來之頭上者,有五峰,標五智五佛。
五智金剛杵
【佛學大辭典】
(物名)即五鈷金剛杵。
不了佛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無量壽經(jīng)所說。疑佛智之不可思議,不悟如來之所以為大也。
不可稱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佛之智慧也。眾多無量而稱說不能盡,故名。
不思議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佛之智慧。深廣而不可思議故云。
不思議空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證不思議空之理之實智也,以佛此智斷煩惱。勝鬘經(jīng)曰:「不思議空智斷一切煩惱藏。」
方便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云權(quán)智,對實智之稱,達于方便法之智也。又行方便之智也。(參見:權(quán)智)。大乘義章十九曰:「知一乘真實之法,名為實智。了知三乘權(quán)化之法,名方便智。」
【佛學常見辭匯】
行方便的智慧。
六智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見道中之四諦智及法智比智六者,若法智比智歷四諦,則為十六智,即見道之十六心也。仁王經(jīng)上曰:「有學六智。」
文殊智慧
【佛學大辭典】
(雜語)小乘比丘,以舍利弗為智慧第一,大乘菩薩,以文殊為智慧第一。故有覺母之稱。(參見:覺母)
內(nèi)證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佛之內(nèi)心,證悟真理之智慧也。十卷楞伽經(jīng)九曰:「我乘內(nèi)證智,妄覺非境界。」二教論上曰:「此三密門者,所謂如來內(nèi)證智境界也?!?/div>
心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心為體,智為用,體用并舉而曰心智。仁經(jīng)王經(jīng)中曰:「心智寂滅,無緣照。」
【佛學常見辭匯】
心是體,智是用,體用雙全叫做心智。
分別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分別有為事相之智也,在佛為后得之權(quán)智,在凡夫為虛妄之計度。離此虛妄之計度與真理冥符,是曰無分別智,即佛之根本實智也。
【佛學常見辭匯】
分別有為事相的智,在佛為后得之權(quán)智,在凡夫則是虛妄之計度,凡夫若能離此虛妄之計度,而與真理冥合,則名為無分別智,亦即佛之根本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