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龍智
【佛學大辭典】
(人名)龍猛之弟子,金剛智之師,密宗之第四祖也。壽逾七百,面貌如少壯,玄奘三歲親就其人學中觀論百論等。見付法傳上。
瞿曇法智
【佛學大辭典】
(人名)Gautama Dharmajn^a%na,瞿曇姓。法智名。梵名達磨阇那。元魏般若流支之長子,父子相承而習傳譯。見續(xù)高僧傳二(阇那崛多傳附)。開元釋教錄七。
轉識得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轉有漏之八識,而得與無漏之八識相應之四智也。轉有漏之第八識而得與無漏之第八識相應之大圓鏡智,轉有漏之第七識而得與無漏之第七識相應之平等性智,轉有漏之第六識而得與無漏之第六識相應之妙觀察智,轉有漏之前五識而得與無漏之前五識相應之成所作智也。此四智雖各有二十二心心所,共相應而起,然此中智之心所,作用最為顯勝。故標智之名也。唯識論十曰:「如是四智相應心品,雖各定有二十二法能變所變種現(xiàn)俱生,而智用增以智名顯。故此四品總攝佛地一切有為功德皆盡,此轉有漏八七六五識相應品如次而得?!?/div>
斷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斷煩惱之智也。大乘義章十三曰:「煩惱盡處,名之為斷,斷是智果?!?br />【佛學常見辭匯】
斷煩惱之智。
邊際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等覺菩薩之智慧。以是居妙覺位之邊際故也。四教儀四十曰:「邊際智滿入重玄門?!?br />【佛學常見辭匯】
指等覺菩薩的智慧,因這種智慧是居于妙覺位的邊際。
證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菩薩于初地證悟中道真實之理之無漏正智也。仁王經(jīng)下曰:「證智自在。」觀經(jīng)玄義分曰:「證智未證智。」
【佛學常見辭匯】
指菩薩于初地時證悟中道之理的無漏正智。
愿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如來共德之一(共德為別于不共德之語),謂如愿生來之妙智也。俱舍論二十七曰:「以愿為先,引妙智起。如愿而了,故名愿智?!?/div>
類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觀欲界四諦之智,名為法智,觀上二界四諦之智,名為類智,以是為彼之同類故也。
【三藏法數(shù)】
謂色界、無色界四諦以欲界四諦比類而觀,從是斷上二界見惑,發(fā)苦類等無漏之智,故名類智。
寶月智嚴音自在王如來
【佛學大辭典】
(佛名)七佛藥師之一。東方過五恒伽沙佛土妙寶國之佛名。發(fā)八大愿者。
辭無礙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四無礙智之一。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于諸法名字義理,隨順一切眾生殊方異語,為其演說,能令各各得解,辯說無滯,故名辭無礙智。
權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達于諸法之實相,為如來之實智,達于諸種之差別,為如來之權智,實智者體也,權智者用也。如來成佛之本體,在于實智,一代教化之妙用,存于權智。(參見:權實)。密教以胎藏曼荼羅之心蓮華臺為實智,八葉之開敷為權智,大日經(jīng)二曰:「諸佛甚希有,權智不思議?!雇枇唬骸笝嘀遣凰甲h者,具存梵本者,應云智方便不思議。(中略)智謂心蓮華臺具足,權謂華葉開敷,二種具不思議,故云希有也。」
【佛學常見辭匯】
相機說法的方便智,是二智之一。
權智實智之一心三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如來所證之一心三觀,為實智之一心三觀,如來所說之一心三觀,為權智之一心三觀。以本跡二門配之,則跡門法華,當于權智之一心三觀,本門法華,當于實智之一心三觀。
【佛學常見辭匯】
如來所證的一心三觀,是實智的一心三觀,而如來所說的一心三觀,卻是權智的一心三觀。
權實二智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諸法既有權實之二法,達于其權法之差別,為如來之權智,達于其實相之一理,為如來之實智。開三顯一之如來善巧者,權智之妙用,故本經(jīng)方便品贊嘆二智中,獨置重權智也。玄義三上曰:「前來二十種智,不出權實二智。如經(jīng)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悉具足,即總束前來諸權智也。如來知見廣大深遠,即是總束前來實智也。」同三下曰:「對二諦境明智者,權實二智也?!雇显唬骸阜鸱ú怀鰴鄬?,是法甚深妙,難見難可了。一切眾生類,無能知佛者,即實智妙也。及佛諸馀法亦無能測者,即佛權智妙也?!?br />【佛學常見辭匯】
權智和實智。(參見:二智)
二智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如理智,如佛菩薩真諦之理之實智也?;蛎局牵瑹o分別智,正體智,真智,實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薩俗諦之事量之智也?;蛎蟮弥?,有分別智,俗智,遍智。十八空論曰:「如理智,即是無分別智;如量智,即是無分別后智。」佛性論三曰:「此二智有二種相:一者無著,二者無礙。言無著者,見眾生界自性清凈名為無著,是如理智相。無礙者,能通達無量無邊界故是名無礙,是如量智相?!剐凶谟浺簧显唬骸该允钦撸纤字B故。世出世法,唯佛通達,名如量智。迷理者,障真諦故。法性真理,唯佛盡證,境智相冥名如理智?!埂居帧恳?、根本智,如理智之異名,真智初起契會真理之智也。證此真理之實智,為通后有為事相之俗智之本,故名根本智。二、后得智,如量智之異名,真智后照了有為萬法之俗智也。此為生于根本智后邊之智,故名后得智。此二者,又稱無分別智,后得智,以根本智之境,離一切之分別也。唯識論十曰:「緣真如故是無分別,緣馀境故,后得智攝,其體是一,隨用分二。了俗由證真,故說為后得。」同九曰:「前真見道,根本智攝。后相見道,后得智攝?!埂居帧恳?、真智,根本智之異名,照了真諦理性之智也。二、俗智,后得智之異名,照了俗諦事相之智也。真諦譯攝大乘論下曰:「真俗二智,更互相違?!狗鹦哉摱唬骸赴闳粲卸阂粺o分別真智,二有分別俗智?!埂居帧恳?、實智,達于佛菩薩實理之智也。二、權智,又名方便智,通于佛菩薩權方便之智也。維摩經(jīng)佛道品曰:「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固炫_維摩經(jīng)會疏九曰:「智度是實智,實智有能顯出法身之力。方便是權智,權智外用,能有成辨?!雇撟⑾略唬骸赴闳粽哌_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權之智稱?!勾蟪肆x章十九曰:「知于一乘真實之法名為實智,了知三乘權化之法名方便智?!埂居帧恳?、一切智,達于一切法實性之智也。二、一切種智,通于一切法種種事相之智也。聲聞緣覺唯有一切智,佛具二智。智度論二十七曰:「一切智,是聲聞辟支佛事,一切種智是佛事。聲聞辟支佛但有總一切智,無有一切種智?!?br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開佛智為二種:曰如理智,如量智。曰根本智,后得智。曰真智,俗智。曰實智,權智。曰一切智,一切種智。要之為事理一雙相對,諸義相通,然華嚴宗多通用如理如量,法相宗通用根本后得,天臺宗通用權智實智之目。(參見:二字部二智)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有數(shù)種。(參見:二字部二智)
【佛學常見辭匯】
1。如理智和如量智。如理智又名根本智、無分別智、真智、正體智和實智等,是佛菩薩親證真如契于諸法實相的真智;如量智又名后得智、分別智、俗智和權智等,即佛菩薩說法度生分別事相的智。2。根本智和后得智。境智無異,不起分別,名根本智;分別一切差別之相,慧照分明,名后得智。3。真智和俗智。真智是根本智的別名,亦即照了真諦理性的智;俗智是后得智的別名,亦即照了俗諦事相的智。4。實智和權智。實智是真性之中的真實智慧;權智又名方便智,即相機說法的方便智慧。5。一切智和一切種智。一切智是聲聞緣覺的智,能夠明白一切法真空的道理;一切種智是佛的智,能夠通達一切諸法的實相。聲聞緣覺只有一切智,佛則二智皆有。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華嚴經(jīng)隨疏演義鈔云二智:
一、觀察智 謂以智慧照了人法二空,所顯真如之理,了知能證所證,二俱不可得,是名觀察智。
二、取相智 謂善取法界之相,若事若理,以智慧照了,悉使法法圓融,事理無礙,是名取相智也。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隨疏演義鈔)
〔一、如理智〕,謂諸佛菩薩以如實之智,徹見實際之理,妙極寂靜,無增無減,是名如理智。
〔二、如量智〕,謂諸佛菩薩究竟通達一切境界,若見眾生乖于理智,則成生死;若見眾生稱于理智,則得涅槃;是名如量智。
【三藏法數(shù)】
(出攝大乘論)
〔一、根本智〕,根本智,亦名無分別智。謂此智不依于心,不緣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智無異。如人閉目,外無分別。由此無分別智,能生種種分別,是名根本智。
〔二、后得智〕,謂依止于心,緣于外境,種種分別,境智有異,如人開目,眾色顯現(xiàn),以其于根本智后而得此智,是名后得智。
【三藏法數(shù)】
(出大集經(jīng))
〔一、盡智〕,謂阿羅漢斷三界見、思惑竟,即知我生已盡,梵行清凈,是名盡智。(梵語阿羅漢,華言無生,亦云無學。)
〔二、無生智〕,謂阿羅漢斷三界見、思煩惱已盡,知諸縛解,更不三界受生,是名無生智。(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三藏法數(shù)】
(出觀音玄義)
〔一、一切智〕,謂于一切內法內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聲聞、緣覺之智也。(內法內名者,謂理內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佛教依理而說,故名理內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外道等違理橫計,故名理外也。)
〔二、道種智〕,道種智者,謂能用諸佛一切道法,發(fā)起眾生一切善種,是名道種智。即菩薩之智也。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隨疏演義鈔)
〔一、觀察智〕,謂以智慧照了人法二空,所顯真如之理,了知能證所證二俱不可得,是名觀察智。(能證者,謂能證之智;所證者,謂所證之理。)
〔二、取相智〕,謂善取法界之相,若事若理,以智慧照了,悉使法法圓融,事理無礙,是名取相智也。
體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體達真空之智也。法華玄義三曰:「通教亦有三人,同以體智觀界內十二因緣理?!?/div>
觀自在菩薩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唐不空譯。說二種之香印。有圖。(參見:香印)
香印
【佛學大辭典】
(雜名)同于香篆。(參見:香篆)。象器箋十九曰:「希叟曇禪師廣錄禪房十事香印頌云:要識分明古篆,一槌打得完全。燒炷旃檀牛糞,衲僧鼻孔校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