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申舟 朝代:春秋楚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595 【介紹】: 春秋時楚國人,名無畏。大夫。奉莊王命聘于齊而假通于宋。舟與宋有隙,知出宋必死,乃見其子申犀于王,然后行。及宋,果被殺。莊王聞之,即興師圍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22—594 【介紹】: 南朝陳河?xùn)|聞喜人,字無畏。裴之平子。少聰敏,有識量。起家梁豫章王法曹參軍。侯景之亂,招集勇力,從陳霸先征討。破王僧智軍,表授吳郡太守。陳建國,征為左衛(wèi)將軍。陳宣帝時,歷都官尚書,封樂安縣侯。后奉詔監(jiān)吳明徹軍?;茨掀?,授豫州刺史。善綏撫,甚得民和。呂梁軍敗,囚于北周,授上開府。隋開皇中卒于長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40—621 【介紹】: 隋京兆武功人,字無畏。蘇綽子。北周時拜開府。入隋,歷官納言、民部尚書、尚書右仆射,開府儀同三司,與高颎同參掌朝政。從征吐谷渾、遼東。煬帝時,因諫阻修長城,除名為民。隋亡后,先歸宇文化及,為光祿大夫;化及敗,歸李密;密敗,歸東都,越王侗以為上柱國;后又歸王世充。及唐太宗平王世充,威一再求見,不許,歸卒于家。
全隋文·卷二十五
威字無畏,京兆武功人,西魏度支尚書兼司農(nóng)卿綽子。仕周,開府。入隋,歷納言,封房公,開府儀同三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09—707 【介紹】: 唐僧。中印度人,梵名戍婆揭羅僧訶。十三歲應(yīng)嗣王位,讓位于兄,出家,師事達(dá)摩掬多,授總持瑜伽三密教。睿宗時負(fù)經(jīng)來華。玄宗時尊為教主。開元五年,奉詔于菩提院翻譯。譯有《虛空藏求聞持法》、《大毗盧遮那經(jīng)》、《蘇婆呼童子經(jīng)》、《蘇悉地揭羅經(jīng)》。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華言凈師子。又言善無畏。蓋義翻也。一名輸波迦羅。華言無畏。亦義翻也。其先以國難。自中天竺分王烏荼。父佛手王。以畏有神姿異藝。夙禪位焉。已而兄弟鬩墻。統(tǒng)戎平定。宜行軍法。義不忍誅。乃??淚白母。以位讓兄入道。母哀而許之。且密以傳國寶珠。為分器去。師事中天竺國那爛陀寺達(dá)磨掬多。為本師。仍舍寶珠?,撝耦~。一日侍次。有僧持缽至。而油餌尚溫。粟飯猶暖。曰方從震旦乞得。畏由是知其座下之人皆果證云。掬多戒畏。勿復(fù)言。因盡得其總持瑜伽三密教法。辭而游歷。摧破外道九十宗。 聞母氏以見憶喪明。附信問安。朗然如故。未幾。還省。掬多曰汝于震旦有緣。行矣毋滯。登雪山體殊不安。忽掬多飛空至。謂曰。菩薩身同世間。不舍生死。汝久離相。寧有病耶。東近唐境。有神人現(xiàn)形辭曰。此寔文殊師利所護(hù)神州赤縣地也。非弟子所能攝。開元四年。丙辰奉梵夾屆長安。詔居興福寺。徙西明寺。先是帝夢與相見。御丹青肖其貌殿壁。及廷謁。與夢所見。無小異。五年詔翻譯。菩提寺沙門悉達(dá)度語。無著筆受。出虛空藏求聞持法經(jīng)一卷。十二年隨駕入洛。出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七卷。蘇婆呼童子經(jīng)三卷。蘇悉地揭羅經(jīng)三卷。沙門寶月度語。一行筆受。蓋得之京師華嚴(yán)寺。者昔有沙門無行西游。學(xué)畢言歸。卒于北印。獲梵夾悉留華嚴(yán)云。至是始選取而譯之。畏尤開定業(yè)。而稟承者日至。平居神異莫測。嘗手出成模鑄銅塔。作火之日?;驊制渫ビ钿邪V聻?zāi)變。畏曰無苦。當(dāng)自知。塔成而雪凍冱。及爐炭。上以夏暑旱。使畏禱雨。曰民病且死。雖風(fēng)雷亦足快意。使中官高力士候望。畏不立壇。持小刀攪?yán)徶兴?。誦祝數(shù)百言。有物如龍。大如指。赤色矯首瞰。水面。復(fù)潛缽底。畏且攪且祝。頃之白氣自缽起。徑上數(shù)尺。稍稍遠(yuǎn)引。畏謂力士曰。亟去雨至矣。力士疾馳去。顧見白氣旋轉(zhuǎn)。自講堂而西。如匹素。既而昏霾。大風(fēng)震電。而隨驟。大木皆拔。力士入奏。而衣盡沾濕矣。二十年乞西還。不允。二十三年乙亥十月七日卒。壽九十九。臘八十。贈鴻臚卿遣鴻臚承李現(xiàn)。具威儀賓律師護(hù)喪。二十八年十月三日。葬全身龍門西山廣化寺之庭。
宋高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篇第一之二
釋善無畏。本中印度人也。釋迦如來季父甘露飯王之后。梵名戍婆揭羅僧訶。華言凈師子。義翻為善無畏。一云輸波迦羅。此名無畏。亦義翻也。其先自中天竺。因國難分王烏荼。父曰佛手王以畏生有神姿宿赍德藝故歷試焉。十歲統(tǒng)戎。十三嗣位。得軍民之情。昆弟嫉能稱兵構(gòu)亂。鬩墻斯甚。薄伐臨戎。流矢及身掉輪傷頂。天倫既敗軍法宜誅。大義滅親忍而曲赦。乃抆淚白母。及告群臣曰。向者親征恩已斷矣。今欲讓國全其義焉。因致位于兄固求入道。母哀許之。密與傳國寶珠。猶諸侯之分器也。南至海濱。遇殊勝招提得法華三昧。聚沙為塔。僅一萬所。黑蛇傷指。而無退息。復(fù)寄身商船往游諸國。密修禪誦口放白光。無風(fēng)三日舟行萬里。屬商人遇盜危于并命。畏恤其徒侶默諷真言。七俱胝尊全現(xiàn)身相。群盜果為他寇所殲??苣寺蹲餁w依指蹤夷險。尋越窮荒。又逾毒水才至中天竺境。即遇其王。王之夫人乃畏之女兄也。因問舍位之由。稱嘆不足。是日攜手同歸。慈云布陰一境丕變。畏風(fēng)儀爽俊聰睿超群。解究五乘道該三學(xué)。總持禪觀妙達(dá)其源。藝術(shù)伎能悉聞精練。初詣那爛陀寺。此云施無厭也。像法之泉源眾圣之會府。畏乃舍傳國寶珠瑩于大像之額。晝?nèi)缭缕且谷絷剌喲?。寺有達(dá)摩掬多者。掌定門之秘鑰。佩如來之密印。顏如四十許。其實八百歲也。玄奘三藏昔曾見之。畏投身接足。奉為本師。一日侍食之次。旁有一僧。震旦人也。畏現(xiàn)其缽中見油餌尚溫粟飯猶暖。愕而嘆曰。東國去此十萬馀里。是彼朝熟而返也。掬多曰。汝能不言真可學(xué)焉。后乃授畏總持瑜伽三密教也。龍神圍繞森在目前。其諸印契一時頓受。即日灌頂為人天師。稱曰三藏。夫三藏之義者。則內(nèi)為戒定慧。外為經(jīng)律論。以陀羅尼總攝之也。陀羅尼者。是菩提速疾之輪。解脫吉祥之海。三世諸佛生于此門。慧照所傳一燈而已。根殊性異燈亦無邊。由是有百億釋迦微塵三昧。菩薩以綱總攝于諸定。頓升階位鄰于大覺。此其旨也。于時畏周行大荒遍禮圣跡。不憚艱險。凡所履處皆三返焉。又入雞足山為迦葉剃頭。受觀音摩頂。嘗結(jié)夏于靈鷲。有猛獸前導(dǎo)。深入山穴。穴明如晝見牟尼像。左右侍者如生焉。時中印度大旱。請畏求雨。俄見觀音在日輪中手執(zhí)軍持注水于地。時眾欣感得未曾有。復(fù)鍛金如貝葉寫大般若經(jīng)。镕中金為窣睹波。等佛身量焉。母以畏游方日久。謂為已歿。旦夕泣淚而喪其明。洎附信問安。朗然如故。五天之境自佛滅后外道崢嶸。九十六宗各專其見。畏皆隨所執(zhí)破滯析疑。解邪縛于心門。舍迷津于覺路。法云大小而均澤。定水方圓而任器。仆異學(xué)之旗鼓。建心王之勝幢。使彼以念制狂即身觀佛。掬多曰。善男子。汝與震旦有緣。今可行矣。畏乃頂辭而去。至迦濕彌羅國。薄暮次河。而無橋梁。畏浮空以濟(jì)。一日受請于長者家。俄有羅漢。降曰。我小乘之人。大德是登地菩薩。乃讓席推尊。畏施之以名衣。升空而去。畏復(fù)至烏萇國。有白鼠馴繞日獻(xiàn)金錢。講毗盧于突厥之庭。安禪定于可敦之樹。法為金字列在空中。時突厥宮人以手按乳。乳為三道飛注畏口。畏乃合掌端容曰。我前生之母也。又途中遭寇舉刃三斫而肢體無傷。揮劍者唯聞銅聲而已。前登雪山大池。畏不悆。掬多自空而至曰。菩薩身同世間不舍生死。汝久離相寧有病耶。言訖沖天。畏洗然而愈。路出吐蕃。與商旅同次。胡人貪貨率眾合圍。畏密運心印而蕃豪請罪。至大唐西境夜有神人曰。此東非弟子界也。文殊師利實護(hù)神州。禮足而滅。此亦猶迦毗羅神送連眉也。畏以駝負(fù)經(jīng)至西州涉于河。龍陷駝足沒于泉下。畏亦入泉三日。止住龍宮宣揚法化。開悟甚眾。及牽駝出岸。經(jīng)無沾濕焉。初畏途過北印度境。而聲譽已達(dá)中國。睿宗乃詔若那及將軍史獻(xiàn)。出玉門塞表以候來儀。開元初。玄宗夢與真僧相見。姿狀非常。躬御丹青寫之殿壁。及畏至此與夢合符。帝悅有緣。飾內(nèi)道場尊為教主。自寧薛王已降皆跪席捧器焉。賓大士于天宮。接梵筵于帝座。禮國師以廣成之道。致人主于如來之乘。巍巍法門于斯為盛。時有術(shù)士。握鬼神之契。參變化之功。承詔御前角其神異。畏恬然不動。而術(shù)者手足無所施矣。開元四年丙辰。赍梵夾始屆長安。敕于興福寺南院安置。續(xù)宣住西明寺。問勞重疊錫貺異常。至五年丁巳。奉詔于菩提院翻譯。畏奏請名僧同參華梵。開題先譯虛空藏求聞持法一卷。沙門悉達(dá)譯語。無著筆受綴文??槍戇M(jìn)內(nèi)。帝深加賞嘆。有敕畏所將到梵本并令進(jìn)上。昔有沙門無行西游天竺。學(xué)畢言歸。方及北印不幸而卒。其所獲夾葉悉在京都華嚴(yán)寺中。畏與一行禪師。于彼選得數(shù)本。并總持妙門。先所未譯。十二年隨駕入洛。復(fù)奉詔于福先寺譯大毗盧遮那經(jīng)。其經(jīng)具足梵文有十萬頌。畏所出者撮其要耳。曰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七卷。沙門寶月譯語。一行筆受刪綴辭理。文質(zhì)相半。妙諧深趣。上符佛意下契根緣。利益要門斯文為最。又出蘇婆呼童子經(jīng)三卷。蘇悉地揭羅經(jīng)三卷。二經(jīng)具足咒毗柰耶也。即秘密禁戒焉。若未曾入曼荼羅者。不合輒讀誦。猶未受具人盜聽戒律也。所出虛空藏菩薩能滿諸愿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即金剛頂梵本經(jīng)成就一切義圖略譯少分耳。畏性愛恬簡靜慮怡神。時開禪觀獎勸初學(xué)。奉儀形者蓮華敷于眼界。稟言說者甘露潤于心田。超然覺明日有人矣。法侶請謁。唯尊奉長老寶思惟三藏而已。此外皆行門人之禮焉。一行禪師者。帝王宗重時賢所歸。定慧之馀陰陽之妙。有所未決亦咨稟而后行。畏嘗于本院鑄銅為塔。手成模范。妙出人天。寺眾以銷治至廣庭除深隘。慮風(fēng)至火盛災(zāi)延寶坊。畏笑曰。無苦自當(dāng)知也。鼓鑄之日。果大雪蔽空。霧塔出壚瑞花飄席。眾皆稱嘆焉。又屬暑天亢旱。帝遣中官高力士。疾召畏祈雨。畏曰。今旱數(shù)當(dāng)然也。若苦召龍致雨。必暴適足所損。不可為也。帝強(qiáng)之曰。人苦暑病矣。雖風(fēng)雷亦足快意。辭不獲已。有司為陳請雨具。幡幢螺鈸備焉。畏笑曰。斯不足以致雨。急撤之。乃盛一缽水以小刀攪之。梵言數(shù)百。咒之須臾有物如龍。其大如指。赤色矯首瞰水面復(fù)潛于缽底。畏且攪且咒。頃之有白氣自缽而興。徑上數(shù)尺。稍稍引去。畏謂力士曰。亟去雨至矣。力士馳去。回顧見白氣疾旋自講堂而西。若一匹素翻空而上。既而昏霾大風(fēng)震電。力士才及天津橋。風(fēng)雨隨馬而驟。街中大樹多拔焉。力士入奏。而衣盡沾濕矣。帝稽首迎畏。再三致謝。又邙山有巨蛇畏見之嘆曰。欲決潴洛陽城耶以天竺語咒數(shù)百聲。不日蛇死。乃安祿山陷洛陽之兆也。一說畏曾寓西明道宣律師房。示為粗相。宣頗嫌鄙之。至中夜宣捫虱投于地。畏連呼律師撲死佛子。宣方知是大菩薩。詰旦攝衣作禮焉。若觀此說。宣滅至開元中僅五十載矣。如畏出沒無常非人之所測也。二十年求還西域。優(yōu)詔不許。二十三年乙亥十月七日。右脅累足奄然而化。享齡九十九。僧臘八十。法侶凄涼皇心震悼。贈鴻臚卿。遣鴻臚丞李現(xiàn)具威儀。賓律師護(hù)喪事。二十八年十月三日。葬于龍門西山廣化寺之庭焉。定慧所熏全身不壞。會葬之日涕泗傾都。山川變色。僧俗弟子寶畏禪師明畏禪師滎陽鄭氏瑯邪王氏痛其安仰如喪考妣焉。乾元之初唐風(fēng)再振。二禪師刻偈。諸信士營龕。弟子舍于旁。有同孔墓之戀。今觀畏之遺形漸加縮小。黑皮隱隱骨其露焉。累朝旱澇皆就祈請。徵驗隨生且多檀施。錦繡巾帕覆之如偃息耳。每一出龕置于低榻香汁浴之。洛中豪右爭施彈帕凈巾澡豆以資浴事。上禳禱多遣使臣往加供施。必稱心愿焉。
神僧傳·卷第七
釋無畏三藏。本天竺人。讓國出家。道德名稱為天竺之冠。所至講法必有異相。初自天竺至。所司引謁于玄宗。玄宗見而敬信焉。因謂三藏曰。師不遠(yuǎn)而來故倦矣。欲于何方休息耶。三藏進(jìn)曰。臣在天竺時。嘗聞大唐西明寺宣律師持律第一。愿往依止焉。玄宗可之。宣律禁戒堅苦焚修精潔。三藏飲酒食肉言行粗易。往往乘醉喧競穢污茵席。宣律頗不能甘之。忽中夜宣律捫虱將投于地。三藏半醉連聲呼曰。律師律師撲死佛子耶。宣律方知其為異人也。整衣作禮而師事焉。在洛時有巨蛇高丈馀長且百尺。其狀甚異。蟠繞出于山下。洛民咸見之。畏語曰。此蛇欲決水潴洛城。即說佛書義。其蛇至夕則駕風(fēng)露來。若傾聽狀。畏責(zé)之曰。爾蛇也。當(dāng)居深山中用安其所。何為將欲肆毒于世耶。速去無患生人。其蛇聞之若有慚色。遂俯于地頃而死焉。其后安祿山據(jù)洛陽盡毀宗廟。果符其言。開元十年七月旱。帝遣使詔無畏請雨。畏持滿缽水以小刀攪之。誦咒數(shù)番。即有物如蚪龍從缽中矯首水面。畏咒遣之。白氣自缽騰涌。語詔使曰。速歸雨即至矣。詔使馳出。頃刻風(fēng)雷震電。詔使趨入奏。御衣巾已透濕。霖雨彌日而息。又嘗淫雨逾時。詔畏止之。畏捏泥媼五軀向之作梵語叱罵者。即刻而霽。嘗過龍河以一橐駝負(fù)經(jīng)沒水。畏懼失經(jīng)遽隨之入水。于是龍王邀之入宮講法。為留三宿而出。所載梵夾不濕一字。其神異多類此。
馬紓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9—844 【介紹】: 唐扶風(fēng)平陵人,字無畏。馬實子。幼有奇節(jié),委質(zhì)戎府,為魏博大將。文宗大和初,討李同捷,魏帥潛相應(yīng)援。紓因奏事申密款于裴度。同捷誅,拜左武衛(wèi)將軍,出為寧州刺史,拜右領(lǐng)軍大將軍。開成中,授蔚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任滿復(fù)留。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禪僧。嗣夾山善會。后住洛陽韶山,世稱韶山和尚?!?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九、《宋高僧傳》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有傳。《景德傳燈錄》卷三〇錄其歌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不知何許人。既得法于澧陽之夾山。后于洛陽之韶山闡化。一日下山見遵布衲。遵問韶山在什么處。普指竹處云。只者便是。遵云擬伸一問得否。普云。看君不是金牙作。爭解張弓射尉遲。遵云。鳳凰直入煙霄路。誰怕林中野雀兒。普云。饒君直在威音外。猶較韶山半月程。遵云。且道過在什么處。普云。倜儻之詞。時人知有。遵云恁么則真玉泥中異。不撥萬機(jī)塵。普云。魯般門下。徒勞巧妙。遵云。學(xué)人只恁么。師意如何。普云。玉女夜拋梭。寄錦于西舍。遵云莫便是和尚家風(fēng)也無。普云。橫身當(dāng)宇宙。誰是出頭人。 久之而終。謚無畏。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寰普者。不知何許人也。稟形淳粹克性謙沖。居于丑夷下風(fēng)請業(yè)。汪汪然其識度輒難擬議。具戒之后經(jīng)論溫尋。然后杖錫南游澧陽。遇夾山而得心契。有參學(xué)舉問。垂手?jǐn)y歸。不使一機(jī)失其開誘。其所不薦勸令披覽經(jīng)法。亦近秀寂之遺風(fēng)耳。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維琳(?~一一一九),號無畏禪師,俗姓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住湖州銅山院(《東堂集》卷九《湖州銅山無畏庵記》)。神宗熙寧中,蘇軾通判杭州時請住徑山?;兆诮ㄖ芯竾踝÷〗淘海ā?a target='_blank'>永樂大典》卷二二八二引《馀英志》)。宣和元年,崇右道教,詔僧為德士,維琳不受命,聚徒說偈而逝。事見《吳興詩存》二集卷一四。今錄詩三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武康人,俗姓沈,號無畏禪師,人稱徑山長老。好學(xué)能詩。神宗熙寧間,蘇軾悴杭,請住徑山。徽宗宣和初崇右道教,詔僧為德士,皆頂冠,遂聚徒說偈而逝。
補續(xù)高僧傳·護(hù)法篇
維琳。武康沈氏子。約之后也。好學(xué)能詩。熙寧中。東坡倅杭。請住徑山。繼登慧淵公法席。叢林蔚然。眾心歸附。久之憚煩。退靜于邑之銅山。結(jié)庵名無畏。自號無畏大士。建中靖國初。東坡自儋耳還至毗陵。以疾告老。師往問慰。坡答之以詩。始師之居銅山也。院有松合抱??h大夫?qū)⑷∫灾吴?。師知之。命削皮題詩其上曰。大夫去作棟梁材。無復(fù)清陰護(hù)綠苔。只恐夜深明月下。誤他千里鶴飛來。尉至。讀其詩乃止。宣和元年。師既老。朝廷崇右道教。詔僧為德士皆頂冠。師獨不受命??h遣使諭之。師即集其徒。說偈趺坐而逝。眾以二缶覆其軀。瘞山后。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詩僧
無畏 招隱(山人)。能訓(xùn)善吹笛。與益齋常從游。嘗筑亭。名以招隱。有詩云。移得花叢妝后砌。折來松梢補西檐。手中只慣山中事。古下那知世味甜(詩選)。

人物簡介

維基
譚延闿(1880年1月25日—1930年9月22日),幼名寶璐,字組庵,或作祖庵、組安、祖安,別號無畏,齋號切齋,湖南茶陵人。曾任湖南都督,第二任國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長。當(dāng)年與陳三立、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國民黨四大書法家」之一。光緒廿八年(1902年)譚延闿在長沙參加鄉(xiāng)試,成績?yōu)楹系诰攀琶e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3月開封會試第一名,成為中國最后一個會元,亦填補了湖南在清代200余年無會元的空白。同年7月殿試位列二甲三十五名。后以進(jìn)士朝考名列第一(朝元)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譚延闿和譚嗣同、陳三立并稱“湖湘三公子”。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組織“湖南憲政公會”,積極推行君主立憲制。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舉為湖南咨議局議長,成為湖南立憲派首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