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詞典 2分類詞匯 9
《國語辭典》:散樂(散樂)  拼音:sǎn yuè
1.一種樂曲:(1)先秦的一種宮廷樂舞。專指六樂及小舞以外,由低級樂官所掌握的民間樂舞?!吨芏Y。春官。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jié)h。鄭玄。注:「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黃門倡矣?!?2)南北朝后各種戲、樂的表演。《周書。卷七。宣帝紀(jì)》:「散樂雜戲魚龍爛漫之伎,常在目前。」《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散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yōu)歌舞雜奏……如是雜變,總名百戲?!?br />2.宋、元以后,稱民間藝人或?qū)I(yè)戲曲藝人為「散樂」。《永樂大典戲文三種?;麻T子弟錯立身。第一出》:「因迷散樂王金榜,致使爹爹捍離門?!?/div>
《分類字錦》:總追散樂(總追散樂)
隋書音樂志大業(yè)二年突厥染干來朝帝欲誇之總追四方散樂大集東都初于芳華苑積翠池側(cè)觀之有舍利先來戲于場內(nèi)須臾跳躍激水滿衢黿鼉龜鰲水人蟲魚遍覆于地又有大鯨魚噴霧翳日倏忽化成黃龍長七八丈聳踴而出名曰黃龍變又以繩系兩柱相去十丈遣二倡女對舞繩上相逢切肩而過歌舞不輟又為夏育扛鼎取車輪石臼大甕器等各于掌上而跳弄之并二人戴竿其上有舞忽然騰透而換易之又有神鰲負(fù)山幻人吐火千變?nèi)f化曠古莫儔染干大駭之自是皆于太常教習(xí)
分類:雜戲
《國語辭典》:觔斗  拼音:jīn dǒu
1.頭下腳上倒翻身體的動作?!段饔斡洝返谄呋兀骸肝依蠈O一觔斗去十萬八千里。」也作「筋斗」。
2.比喻挫折、不順。如:「你別看他整日笑嘻嘻的,像個(gè)無憂人似的,其實(shí)他是經(jīng)過風(fēng)浪,翻過觔斗的?!挂沧鳌附疃贰?。
《國語辭典》:筋斗  拼音:jīn dǒu
1.頭下腳上倒翻身體的動作。元。張憲〈題黑神廟〉詩:「雄巫咂角神犀吼,翻腳翩韆起筋斗?!埂都t樓夢》第二九回:「鳳姐便一揚(yáng)手,照臉一下,把那小孩打了一個(gè)筋斗?!挂沧鳌赣b斗」。
2.比喻挫折、不順?!都t樓夢》第二回:「其中想必有個(gè)翻過筋斗來的,也未可知。」也作「觔斗」。
《漢語大詞典》:觔兜
見"觔斗"。
《國語辭典》:俗樂(俗樂)  拼音:sú yuè
民間音樂的泛稱。相對于雅樂而言。
《漢語大詞典》:群戲(羣戲)
百戲。古代的散樂、雜技。元史·拜住傳:“初, 拜住 為太常禮儀院使,年方二十,吏就第請署字,適在后圃閲羣戲,出稍后,母厲聲呵之。”
《漢語大詞典》:崖公
唐 代散樂藝人稱皇帝。 唐 崔令欽 教坊記:“諸家散樂,呼天子為‘崖公’,以歡喜為‘蜆斗’。” 宋 王讜 唐語林·政事上:“今日崖公甚蜆斗,欲為弟奏請,沉吟未敢?!?/div>
《漢語大詞典》:觔斗
1.亦作"觔兜"。
2.唐代散樂的一種。翻跟斗。
3.跟頭。
4.比喻失敗或出丑。常與"栽"字連用。
《漢語大詞典》:踏謠娘(踏謡娘)
南北朝 及 唐 代散樂。舊唐書·音樂志二:“《踏搖娘》,生於 隋 末。 隋 末 河內(nèi) 有人貌惡而嗜酒,常自號郎中,醉歸必毆其妻。其妻美色善歌,為怨苦之辭。 河朔 演其曲而被之絃管,因?qū)懫淦拗?。妻悲訴,每搖頓其身,故號《踏搖娘》。近代優(yōu)人頗改其制度,非舊旨也。”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托名》:“《隋唐嘉話》云: 隋 末, 河閒 有人使酒,自號郎中,醉必歐其妻,其妻美而善歌,好事者呼為《踏搖娘》。今轉(zhuǎn)為《踏容娘》也。”
分類:散樂
《漢語大詞典》:俳歌
古代散樂的一種,又名侏儒導(dǎo),由舞人邊舞邊歌。古辭共八曲,前一篇二十二句,今僅存南齊書·樂志所錄的部分摘句。參閱樂府詩集·舞曲歌辭·散樂。
《漢語大詞典》:散妓
演奏散樂的樂工。新唐書·孫伏伽傳:“今散妓者,匪《韶》《夏》,請并廢之,以復(fù)雅正?!?/div>
《漢語大詞典》:擲倒(擲倒)
古代散樂雜技的一種。隋書·音樂志上:“三十,設(shè)擲倒伎;三十一,設(shè)擲倒案伎?!?span id="gerebtq" class="book">《舊唐書·王及善傳》:“ 孝敬 之居春宮,因宴集命宮官擲倒,次至 及善 。”參閱通典·樂六、 清 呂種玉 《言鯖》
分類:散樂雜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