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0詞典 1分類詞匯 9
《國語辭典》:繆篆(繆篆)  拼音:móu zhuàn
摹刻印章用的篆書。因筆畫屈曲纏繞,故稱為「繆篆」。王莽時官定為六書之一,相當于秦八體書中的摹印。
《漢語大詞典》:墨刻
謂對書畫進行摹刻及用墨硾拓。 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人部三》:“《淳化》一出,天下翕然從風,其后臨摹重儓,不知幾十百種。蓋墨刻之盛行,從此始也?!?明 沈德符 野獲編·玩具·小楷墨刻:“墨刻自閣帖后轉(zhuǎn)盛,至本朝則種類愈繁?!?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予兩過 趙州 栢林寺 ,見 吳道子 畫水在佛殿后樑短壁上,波濤洶涌,翻瀾駭沫,仰視之,目為之眩。州人有為墨刻者,有畫為巨幅者,波瀾層折,皆有可觀。”
《國語辭典》:絳帖(絳帖)  拼音:jiàng tiè
北宋潘師旦以「淳化閣帖」為底本所摹刻的帖子,二十卷。內(nèi)容有所增損,因刻于絳州(今山西新絳),故稱為「絳帖」,世稱為「潘駙馬帖」。相傳潘氏死后,其二子各分得十卷。長子將上十卷抵債沒入公庫,絳州官署補刻馀卷,稱為「東庫本」;次子補刻前十卷,稱為「私家本」。后又有新絳本、偽刻十二卷本及其他翻刻本行世。原拓本傳世極少,今僅存宋拓殘本若干卷。見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五。淳化閣帖》。
《漢語大詞典》:寡狀(寡狀)
指文章缺少描摹刻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袁宏 發(fā)軫以高驤,故卓出而多偏; 孫綽 規(guī)旋以矩步,故倫序而寡狀?!?/div>
《漢語大詞典》:戲鴻堂帖(戲鴻堂帖)
明 董其昌 所刻叢帖名。取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書評》“ 鐘繇 書意氣密麗,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語義。摹刻平生所見 晉 唐 以來法書,共十六卷。初為木刻,后毀于火,重摹刻石。故所傳拓本有兩種。亦省稱“ 戲鴻 ”。 清 周亮工 《題許有介〈急就帖〉》:“近帖惟《停云》出待詔手勒,故聲出《戲鴻》、《鬱岡》上。”
《國語辭典》:寶晉齋法帖(寶晉齋法帖)  拼音:bǎo jìn zhāi fǎ tiè
南宋曹之格所摹刻的匯刻叢帖,十卷。北宋米芾獲得晉朝王羲之《王略帖》、王獻之《十二月帖》及謝安《八月五日帖》墨跡,因而名其齋為「寶晉」。崇寧三年(西元1104)米芾擔任無為軍知州(今安徽無為)時,曾將三種書法刻于石上,后遭兵火損壞,幸經(jīng)無為守葛祐之翻刻,而與殘石同列官舍。至曹之格任無為通判時,又重行摹刻,并增入家藏《晉帖》及米芾書多種。到咸淳四年(西元1268)刻成,標題為「寶晉齋法帖」。今傳本已非原面目了。
《國語辭典》:畫像石(畫像石)  拼音:huà xiàng shí
盛行于漢代的畫像雕刻藝術(shù)品。在砌筑祠堂、墓室的石塊上繪畫摹刻,作為裝飾。內(nèi)容包含歷史人物、神仙故事、生活實況。結(jié)構(gòu)有力,造型質(zhì)樸,以山東肥城孝堂山祠最為著名。
《漢語大詞典》:模碑
亦作“橅碑”。 摹刻有圖文的石碑。 清 曹寅 《題王南村焦麓剔銘圖》詩之一:“近代 云間 稱好手,橅碑今復在山巔。”
《漢語大詞典》:利州帖
法帖名。即《臨江帖》。 宋 元祐 間, 劉次莊 以家藏《淳化閣帖》重摹刻于 臨江 戲魚堂 ,世稱《臨江帖》《戲魚堂帖》。 慶元 中, 四川 總領(lǐng) 權(quán)安節(jié) 重勒石于 益昌 ( 利州 )官舍,故亦稱《利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