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29詞典 1分類詞匯 228
《國語辭典》:我手寫吾口(我手寫吾口)  拼音:wǒ shǒu xiě wú kǒu
清代詩人黃遵憲所提出的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主張用通俗語言進行寫作。也作「我手寫我口」。
《國語辭典》:勃氏硬度數(shù)(勃氏硬度數(shù))  拼音:bó shì yìng dù shù
一種表示金屬表面硬度記法。由瑞典工程師勃林南爾提出,使用一定直徑的硬鋼球,以一定力打擊金屬表面,量其凹痕面積算出硬度。
《國語辭典》:白馬非馬說(白馬非馬說)  拼音:bái mǎ fēi mǎ shuō
戰(zhàn)國名家公孫龍所提出的一種認識論。馬是通稱,白馬含有白的特性,是馬的一種,故認為白馬不等于馬。其旨在揭示名、實的不同。
《國語辭典》:不在場證明(不在場證明)  拼音:bù zài cháng zhèng míng
發(fā)生刑案時,關系人為了洗脫嫌疑,所提出的不在現(xiàn)場的證明。
《國語辭典》:自然淘汰  拼音:zì rán táo tài
達爾文于「進化論」中,對自然界的演化所提出的觀點。主張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也稱為「天然淘汰」。
《國語辭典》:艾森豪主義(艾森豪主義)  拼音:ài sēn háo zhǔ yì
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于西元一九五七年冷戰(zhàn)期間向國會提出的中東政策。主張美國得以武力援助中東國家,并幫助其發(fā)展經(jīng)濟能力。
《國語辭典》:歐洲復興計畫(歐洲復興計畫)  拼音:ōu zhōu fù xīng jì huà
二次大戰(zhàn)后,美國于西元一九四七年提出大規(guī)模的歐洲援助計畫。其目的是運用美國強大的財政與工業(yè)資源,協(xié)助歐洲國家進行重建,以避免共產(chǎn)主義紅潮乘勢發(fā)展。該計畫亦常以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馬歇爾為名,也稱為「馬歇爾計畫」。
《國語辭典》:泛土耳其主義(泛土耳其主義)  拼音:fàn tǔ ěr qí zhǔ yì
于西元1880年代,由亞塞拜然(蘇俄占領)與奧圖曼帝國的知識分子所提出,特指將全世界的政治、文化與民族認同的土耳其人聯(lián)合起來對抗外族的思潮與運動。特別是在二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占領下的土耳其人企圖復興奧圖曼帝國時代的民族光榮以對抗蘇聯(lián)政體。現(xiàn)今也包括中亞庫德族人、新疆突厥人、亞塞拜然人等土耳其之外地區(qū)人民的泛土耳其認同。也稱為「泛突厥主義」。
《國語辭典》:新大西洋主義(新大西洋主義)  拼音:xīn dà xī yáng zhǔ yì
美國于西元一九九○年所提出的美、歐新關系的構想。由美國總統(tǒng)布希在任內(nèi)與國務卿貝克共同提倡,主要在以平等地位和歐市合作處理國際事務。
《國語辭典》:五權分立(五權分立)  拼音:wǔ quán fēn lì
孫中山先生所提出之政府治權分化主張,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jiān)察五項,各自平等相維。
《國語辭典》:智力年齡(智力年齡)  拼音:zhì lì nián líng
智力量表所測得的心智發(fā)展年齡。為德國人V.Stern修訂比西量表時所提出,用以評估兒童智力狀態(tài)。定義為該年齡兒童在智力量表上所得之平均分數(shù)。例如:一個八歲兒童所得分數(shù)等于十歲兒童的平均分數(shù),則其智力年齡為十歲。
《國語辭典》:有求斯應(有求斯應)  拼音:yǒu qiú sī yìng
只要提出請求,就一定如愿。
《國語辭典》:辯論會(辯論會)  拼音:biàn lùn huì
正反兩方對同一主題各提出自己的意見,針對對方的缺點互相駁斥,并力圖說服對方以贏得勝利的有組織、有秩序的討論會,稱為「辯論會」。如:「學校近日將要舉行辯論會?!?/div>
《國語辭典》:次文化  拼音:cì wén huà
1.社會中,各團體的價值、規(guī)范及信念而與主流文化有所差異者。
2.對社會主流文化提出異議的文化與符號表達,常為主流社會企圖壓抑與排除,但也常成為影響社會變遷的動力,并形塑未來的主流文化。如對古典菁英文化提出挑戰(zhàn)的青少年次文化、流行與大眾文化等。也稱為「副文化」、「亞文化」。
《國語辭典》:出難題(出難題)  拼音:chū nán tí
提出的問題或要求讓人難予解決、故意想法子與人為難。如:「你這不是給我出難題?讓我下不了臺!」「音樂導師出難題,要他練唱高八度的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