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3詞典 1分類詞匯 42
《漢語大詞典》:高謝(高謝)
(1).辭去;辭別。 晉 左思 《魏都賦》:“傳業(yè)禪祚,高謝萬邦?!?南朝 齊 王屮《頭陀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則高謝四流,推之於無,則俯弘六度?!?br />(2).猶歸隱。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退不能辭粟 首陽(yáng) ,拂衣高謝。” 唐 司空?qǐng)D 《攜仙箓》詩(shī)之六:“應(yīng)知談笑還高謝,別就滄洲贊上仙。”
(3).推辭。晉書·孫愉孔汪等傳論:“ 愉 高謝百萬之貲,辭榮數(shù)畝之宅,弘止足之分,有廉讓之風(fēng)者矣?!?/div>
《國(guó)語辭典》:謙辭(謙辭)  拼音:qiān cí
1.謙虛的話?!逗鬂h書。卷一三。隗囂傳》:「囂不欲東,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須四方平定,退伏閭里?!挂沧鳌钢t詞」。
2.謙讓而推辭。如:「謙辭不受」。
《國(guó)語辭典》:推讓(推讓)  拼音:tuī ràng
謙遜辭讓?!肚f子??桃狻罚骸刚Z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三國(guó)演義》第一三回:「玄德再三謙讓。布曰:『賢弟不必推讓?!弧?/div>
《國(guó)語辭典》:推調(diào)(推調(diào))  拼音:tuī tiáo
推辭。元。無名氏《梧桐葉》第三折:「見狀元高點(diǎn)玉鞭梢,似躊躕待接不拋。既然他有意來推調(diào),又索別打那英豪?!埂度龂?guó)演義》第三九回:「智賴孔明,勇須二弟,何可推調(diào)?」
分類:推托推辭
《國(guó)語辭典》:推免  拼音:tuī miǎn
推辭?!秳⒅h(yuǎn)諸宮調(diào)。第一》:「老兒詢問,潛龍不能推免,欲待說,難言,轉(zhuǎn)添悲怨?!?/div>
分類:推辭
《國(guó)語辭典》:推脫(推脫)  拼音:tuī tuō
推卸、推辭。如:「作為團(tuán)隊(duì)的一員,誰都無法推脫責(zé)任?!埂都t樓夢(mèng)》第四四回:「鳳姐也難推脫,只得喝了兩口?!?/div>
《漢語大詞典》:辭阻(辭阻)
猶推辭。《剪燈新話·水宮慶會(huì)錄》:“君但請(qǐng)行,毋用辭阻。”
分類:推辭
《國(guó)語辭典》:推諉(推諉)  拼音:tuī wěi
找藉口推托不負(fù)責(zé)任?!段拿餍∈贰返诙呕兀骸敢歉娌?,前后任大家推諉起來,就能了事嗎?」也作「推委」。
《國(guó)語辭典》:推推攮攮  拼音:tuī tuī nǎng nǎng
推辭。《通俗常言疏證。身體。推推攮攮》:「俗以與物辭物、而固與固辭者,謂之『推推攮攮』。」
分類:推辭
《國(guó)語辭典》:不辭(不辭)  拼音:bù cí
1.不推卻、不躲避。晉。張華 勵(lì)志詩(shī):「山不讓塵,川不辭盈;勉爾含弘,以隆德聲?!埂度龂?guó)演義》第二六回:「吾見兄長(zhǎng)一面,雖萬死不辭。今回許昌,便辭曹操也?!?br />2.沒有說話,沒有意見?!冻o。屈原。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fēng)兮載云旗?!顾巍M鯚槨兜郎角逶挕罚骸妇茷橹h所飲,不辭。但有數(shù)銀杯,知縣既醉,不知下落?!?/div>
《國(guó)語辭典》:不讓(不讓)  拼音:bù ràng
不亞于、不輸給?!都t樓夢(mèng)》第五五回:「只三四日后,幾件事過手,漸覺探春精細(xì)處不讓鳳姐,只不過是言語安靜,性情和順而已?!挂沧鳌覆蝗酢?。
《漢語大詞典》:無辭(無辭)
(1).不辭讓;不推辭。禮記·哀公問:“固臣敢無辭而對(duì)?!?鄭玄 注:“辭,讓也?!?宋 蘇軾 《再游徑山》詩(shī):“此生更得幾回來,從今有暇無辭數(shù)?!?br />(2).沒有言辭;沒有口實(shí)。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其書戰(zhàn)伐,甚謹(jǐn);其惡戰(zhàn)伐,無辭。何也?” 宋 梅堯臣 《鬼火后賦》:“客慚忸無辭而起,余方掩乎衡門?!?葉圣陶 《窮愁》:“﹝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無見,則無辭可以加罪?!?/div>
《國(guó)語辭典》:謝絕(謝絕)  拼音:xiè jué
推辭、拒絕?!妒酚?。卷一二一。儒林傳。申公傳》:「退居家教,終身不出門,復(fù)謝絕賓客。」《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謝絕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div>
《漢語大詞典》:辭受(辭受)
推辭和接受。莊子·秋水:“吾辭受趣舍,吾終奈何?” 清 顧炎武 《答友人論學(xué)書》:“其用之身,在出處、辭受、取與;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div>
分類:推辭接受
《漢語大詞典》:小卻(小卻)
亦作“ 小卻 ”。
(1).稍稍后退。后漢書·馮異傳:“ 異 與 禹 合兵救之, 赤眉 小卻。”梁書·康絢傳:“遣其子 悅 挑戰(zhàn),斬 魏 咸陽(yáng)王 府司馬 徐方興 , 魏 軍小卻?!?span id="s4pgxrh" class="book">《舊唐書·太宗紀(jì)上》:“諸軍戰(zhàn)小卻,為賊所乘?!?宋 陸游 《題郭太尉金州至喜堂》詩(shī):“十年宿衛(wèi)功第一,小卻臥護(hù)長(zhǎng) 淮 邊?!?br />(2).稍后,過些時(shí)候。 晉 王羲之 《與人書》:“實(shí)望投老得盡田里骨肉之歡……不知小卻得遂本心不?”宋書·武帝紀(jì)下:“ 謝晦 數(shù)從征伐,若有同異,必此人也。小卻,可以 會(huì)稽 、 江洲 處之?!?br />(3).稍稍推辭。 宋 郭應(yīng)祥 《虞美人·送張監(jiān)稅》詞:“二年 瀏水 司征榷,小卻平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