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詞典 1分類詞匯 11
《國語辭典》:張羅(張羅)  拼音:zhāng luó
張網(wǎng)以捕鳥。《戰(zhàn)國策。東周策》:「譬之如張羅者,張于無鳥之所,則終日無所得矣?!?/div>
《國語辭典》:張羅(張羅)  拼音:zhāng luo
1.招待。《紅樓夢》第一四回:「尤氏猶臥于內(nèi)室,一應(yīng)張羅款待,獨是鳳姐一人周全承應(yīng)?!?br />2.籌備、安排?!秲号⑿蹅鳌返谄呋兀骸杆麄儬攤兾逋郏聪瓷巧?,縫縫連連,都得我,我一個人兒,張羅得過來嗎?」《花月痕》第一二回:「三十兩盡彀開消。老爺要明日,我就回去趕緊張羅,不然,怕誤事呢?!?/div>
《國語辭典》:門可羅雀(門可羅雀)  拼音:mén kě luó què
漢朝翟公官居廷尉時賓客盈門,失官后門前冷落,可張網(wǎng)捕雀。見《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后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從擁有權(quán)勢到離開政治中心后門庭冷落、賓客稀少的景況。也作「門可羅爵」、「門可張羅」、「門前雀羅」。
《國語辭典》:召集  拼音:zhào jí
1.通知人們聚集起來。《魏書。卷六四。列傳。張彝》:「文明太后雅尚恭謹,因會次見其如此,遂召集百僚督責(zé)之。」《三國演義》第三回:「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br />2.軍事上為作戰(zhàn)、補給、訓(xùn)練、演習(xí)、輔助戰(zhàn)時勤務(wù),以及點驗或校閱等的需要,而實行的常備兵預(yù)備役、補充兵預(yù)備役與國民兵役等之集中。我國兵役法第三十八條中將召集區(qū)分為動員召集、臨時召集、教育召集、勤務(wù)召集、點閱召集五種。
《漢語大詞典》:招聚
招集;聚集。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蚡 所愛倡優(yōu)巧匠之屬,不如 魏其 、 灌夫 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壯士與論議。”后漢書·隗囂傳:“﹝ 隗囂 ﹞復(fù)招聚其眾,據(jù)故地,自稱 西州 上將軍?!?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九:“ 藝祖 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無賴不逞之人,刺以為兵?!?/div>
《漢語大詞典》:誘結(jié)(誘結(jié))
謂招集。魏書·夏侯道遷傳:“臣前已遣軍主 杜法先 還 洵陽 ,溝合徒黨,誘結(jié)鄉(xiāng)落?!?/div>
分類:招集
《漢語大詞典》:征役(徵役)
(1).賦稅與徭役。周禮·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灋……凡征役之施舍,與其祭祀飲食喪紀之禁令?!?賈公彥 疏:“征謂稅之,役謂繇役?!?br />(2).指徭役。詩·唐風(fēng)·鴇羽序:“《鴇羽》,刺時也。 昭公 之后,大亂五世,君子下從征役,不得養(yǎng)其父母,而作是詩也?!?宋 曾鞏 《福州上執(zhí)政書》:“及其后世,或任使不均,或苦於征役,而不得養(yǎng)其父母,則有《北山》之感,《鴇羽》之嗟。”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國初因沿 明 制,稍加損益,稅斂極薄,征役幾絶。”
(3).行役。 晉 潘岳 《西征賦》:“俾萬乘之盛尊,降遙思於征役?!?唐 孟郊 《奉同朝賢送新羅使》詩:“安危所繫重,征役誰能窮?” 清 唐甄 潛書·太子:“凡教太子……行道,則見征役之勞;止舍,則見羈旅之勞?!?br />徵役:1.招集兵卒。《左傳·襄公三十年》:“ 子張 怒,退而徵役, 子產(chǎn) 奔 晉 ?!?杜預(yù) 注:“召兵欲攻 子產(chǎn) ?!?br />(2).征召徒役。指徭役。周禮·春官·典祀:“徵役于司隸而役之?!?鄭玄 注:“徵,召也,役之作使之?!?span id="cj7anj1"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華歆傳》:“如聞今年徵役,頗失農(nóng)桑之業(yè)?!?span id="anzhtbo" class="book">《南史·蔡廓傳》:“先是, 大明 世奢侈無度,多所造立,賦調(diào)煩嚴,徵役過苦,至是發(fā)詔悉皆削除。”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近賊州縣,徵役百端,農(nóng)夫織婦,不得安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徵役
1.招集兵卒。《左傳·襄公三十年》:“ 子張 怒,退而徵役, 子產(chǎn) 奔 晉 。” 杜預(yù) 注:“召兵欲攻 子產(chǎn) 。”
2.征召徒役。指徭役。周禮·春官·典祀:“徵役于司隸而役之。” 鄭玄 注:“徵,召也,役之作使之。”三國志·魏志·華歆傳:“如聞今年徵役,頗失農(nóng)桑之業(yè)。”南史·蔡廓傳:“先是, 大明 世奢侈無度,多所造立,賦調(diào)煩嚴,徵役過苦,至是發(fā)詔悉皆削除?!?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近賊州縣,徵役百端,農(nóng)夫織婦,不得安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誘聚(誘聚)
引誘聚集,招集。 宋 王铚 默記卷下:“ 蕭固 為 廣西 轉(zhuǎn)運使,時 儂智高 未反,但誘聚亡命,陰為窺邊計?!?/div>
《漢語大詞典》:收輯(收輯)
(1).招集整頓;收復(fù)安撫。北齊書·魏蘭根傳:“ 寶寅 至 雍州 ,收輯散亡,兵威復(fù)振?!?span id="skwyf1c" class="book">《周書·文帝紀下》:“ 景 ( 侯景 )請留收輯 河 南?!?br />(2).收集。 宋 朱熹 《書先吏部韋齋銘并劉范二公帖后》:“敢收輯遺文,藏之家廟,以示子孫?!?清 鄧顯鶴 《〈船山遺書目錄〉序》:“﹝ 船山 ﹞歿后四十年,遺書散佚,其子 敔 始為之收輯推闡?!?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嗜酒終身》:“一般編年體的《杜甫詩集》,大率在《耒陽》一詩之后還有所收輯。”參見“ 收集 ”。
《國語辭典》:收集  拼音:shōu jí
聚集?!逗鬂h書。卷六五?;矢埗瘟袀鳌垔J》:「奐不聽,遂進屯長城,收集兵士?!埂度龂萘x》第一六回:「路逢諸將,收集殘兵?!?/div>
《國語辭典》:多方招撫(多方招撫)  拼音:duō fāng zhāo fǔ
設(shè)法招集安置?!读砍烧Z注解。戶部》:「多方招撫:多方者,設(shè)法也。地方官設(shè)法招集流亡之民,使歸故地撫而養(yǎng)也?!?/div>
《國語辭典》:大山小山  拼音:dà shān xiǎo shān
1.漢淮南王劉安召集文人從事著述,各選辭賦,以類相從,分別稱為「大山」、「小山」,如同《詩經(jīng)》有〈大雅〉、〈小雅〉之分。
2.南朝梁時,何點、何嗣兄弟二人一起遁世隱居,前者號為「大山」,后者號為「小山」。明周肅王之后,睦?、安??俱有學(xué)行,人稱睦?為「大山」,安??為「小山」。故后來也用以稱呼同時享盛名的兄弟倆。
《漢語大詞典》:鳩類集族(鳩類集族)
謂招集同類或同族的人。 唐 柳宗元 《貞符》:“焚坼抵掎,奔走轉(zhuǎn)死之害不起,而人乃克鳩類集族,歌舞悅懌,用祗于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