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許昭公 朝代:春秋許國

人物簡介

簡介
許昭公(?-前582年),姜姓,名錫我,為春秋時期許國君主之一,在位期間為前620年—前582年。
楊食我 朝代:春秋晉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514 【介紹】: 春秋時晉國人,字伯石。羊舌肸子。晉侯殺祁盈,以食我為祁盈之黨,助其作亂,亦殺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春秋時楚國人,名畀我。昭王妹。昭王十年,柏舉之戰(zhàn),吳軍入楚都郢,王敗奔鄖。大夫鐘建負(fù)季羋從奔。明年王歸郢,將嫁季羋,季羋以己為鐘建所負(fù),義不別嫁。王乃以妻鐘建,任建為樂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481 【介紹】: 即監(jiān)止。春秋時齊國人,字子我。簡公時為相,有寵,田恒憚之。恒弟田豹事闞止亦有寵。闞止欲除田恒而立豹,豹以告恒。時闞止舍于宮,恒兄弟入宮,簡公以為恒為亂,將擊之。太史子馀告以將除害,乃止。闞止率其徒迎擊田恒,敗,被殺。
皇非我 朝代:春秋宋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春秋時宋國人?;室白?。宋景公時為大司馬。初景公無子,養(yǎng)公孫周之子得與啟。景公卒,其寵臣大尹劫持六卿,逼使盟誓而立啟。是年,皇非我與諸卿共同謀劃驅(qū)逐大尹與啟,立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522—前458 【介紹】: 春秋時魯國人,字子我,亦稱宰我??鬃拥茏?,長于言語。曾仕齊國為臨淄大夫。對孔子堅持主張三年之喪有異議,被斥為“不仁”。
我子 朝代:戰(zhàn)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戰(zhàn)國時人。習(xí)墨子之學(xué)。有《我子》二篇。今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邛州臨邛人,或云眉州彭山人,字肩吾,一字子我,號蠙州。為魏了翁講友。精六書之學(xué)。有《字通》。
全宋文·卷七三二六
李從周,字肩吾,一云名肓吾,字子我,號蠙州,彭山(今四川彭山)人,一云眉山(今四川眉山)人。魏了翁門人。精六書之學(xué),著有《字通》二卷(存)。見魏了翁《字通序》(《字通》卷首),《書史會要》卷六,《道園學(xué)古錄》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4 【介紹】: 宋開封陳留人,字子我,號七里先生。江休復(fù)孫。欽宗靖康元年,以薦賜同進(jìn)士出身。除承務(wù)郎、諸王府贊讀。上書辨宣仁后誣謗,遭黜,渡江寓居桐廬之鸕鶿源。高宗建炎初召為兵部員外郎。紹興三年,權(quán)太常少卿。有《自然庵集》。
全宋詩
江端友(?~一一三四),字子我,開封(今屬河南)人。鄰幾孫,端禮弟。早年隱居,不赴科舉(《景迂生集》卷一九《壽昌縣君劉氏墓志銘》)。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賜同進(jìn)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四二),為諸王府贊讀。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官兩浙福建路撫諭使。紹興二年(一一三二),主管江州崇道觀。四年,卒于溫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七、五八、七四)。有《七里先生自然集》七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已佚。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二九一九
江端友(?——一一三四),字子我,自號七里先生,陳留(今河南開封)人。初隱居不仕,靖康元年,以吳敏薦其素有高行,詔賜同進(jìn)士出身,除承務(wù)郎、諸王府贊讀。上書辯宣仁誣謗,遭黜。建炎元年七月,召為兵部員外郎,改禮部,遷太常少卿。紹興二年請祠,主管臺州崇道觀。次年,以祠部員外郎、兼權(quán)太常少卿主管溫州神主。紹興四年卒,年六十馀。著有《自然庵集》。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七、禮一一之四、禮一五之一二,《宋史翼》卷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魁。宋邵武人,字公奎,一字強(qiáng)立?;兆谡投赀M(jìn)士。官至江西轉(zhuǎn)運(yùn)判官。晚年居黔中。其學(xué)多得于楊時。嘗撰《毋我論》,故人稱“盧毋我”。有《筆錄》等。
全宋詩
盧奎(一作魁),字強(qiáng)立,一字公圭(《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邵武(今屬福建)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jìn)士。學(xué)于楊時,嘗作《毋我論》,為眾所推。號盧毋我。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為禮部員外郎。二十年,除江南西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二)。有《筆錄》十卷,已佚。事見《南宋館閣錄》卷八、《宋元學(xué)案》卷二五。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六三六
盧奎,一作盧魁,字公奎,一字強(qiáng)立,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早游太學(xué)有聲,作《毋我論》,時稱「盧毋我」。政和二年進(jìn)士及第,紹興十二年為禮部員外郎。二十年除,仕至江南西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晚寓黔中,有《筆錄》十卷。見《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一三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二、一六四,《南宋館閣錄》卷八,《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一,《宋元學(xué)案》卷二五《閩南道學(xué)源流》卷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遠(yuǎn),號柏庭,俗姓方,定海(今浙江寧波東北)人。于正覺寺出蒙,年十五具戒。往依南湖草庵禪師。歷住東湖辯利,慈溪寶嚴(yán)、月波、上竺。理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請老歸東庵。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a target='_blank'>延祐四明志》卷一六,《佛祖統(tǒng)紀(jì)》卷一八、《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三有傳。
全宋文·卷六四一三
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遠(yuǎn),寧元府定海(今浙江鎮(zhèn)海)人。方氏子。出家正覺寺。年十五具戒,參月堂,深得教義。堂歿,復(fù)依南湖草庵師。居南湖凡十三年。歷住東湖辯利、慈溪寶嚴(yán)、月波、上竺,端平三年,請老歸東庵。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著有《楞嚴(yán)玄覽》、《金剛會解》、《圓覺略說》、《楞伽通義》、《山家緒馀集》等十馀種書,均存世。見《延祐四明志》卷一六,《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三,《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三。
補(bǔ)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善月。字光遠(yuǎn)。定海方氏子。其母夢月而娠。出家因命名焉。十五具戒。參月堂。深得教義。堂歿。復(fù)依草庵。所居古柏獨(dú)秀。因自號柏庭。太師史真隱。請居月波。學(xué)士來奔。廩食不足。真隱曰。師為道延眾。欲食來取。予不嗇也。嗣主南湖。師御眾有法。十三年不易節(jié)。緇素以是信之。師被詔旨。前后兩住上竺。又授左街僧錄。人皆以坡仙。師去忽復(fù)來。鳥語山容開之句。為之賀。師淡如不知也。端平三年。得目眚。請老歸東庵。將入寂。顧左右曰。人患無實德為后世稱。若但崇虛譽(yù)。我則不暇。千載之下。謂吾為柏庭叟。則吾枯骨為無愧。幸勿為請謚以淤我素業(yè)。言已累足而化。壽九十三。得夏七十八。師著甚富。大約發(fā)明一家之旨。殊為有功于教門者。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善月,字光遠(yuǎn),號柏庭,姓方氏,定海人。母夢月墮懷,生之夕,白光滿室,因以名焉。初學(xué)語,嘗合拿道南無字。甫成童,其父編六經(jīng)授之讀,如習(xí)舊業(yè)。年十二,通《春秋》大義。母攜往正覺寺,循殿楹數(shù)匝,寺主道并謂其母曰:“吾夜夢白龍繞此柱,其徵此兒乎?”于是父母始許出家,年十五具戒,乃往南湖依草庵。嘗以科目繁冗為勞,草庵誨之曰:“白日看家書,有何難解?”善月為之一省。草庵曰:“異時鼓吹吾宗者,其在子乎?”梓庵講道月波,往謁焉,聞世相嘗住之旨,益有省發(fā),乃復(fù)歸南湖。見堂問如來不斷性惡之說,心身豁然,如郤關(guān)鑰見府庫,以所悟白堂,更為演其義,月拜領(lǐng)而退。及堂寂,月往當(dāng)陽請竹庵。明年命月分講,風(fēng)儀清溫,淡辯雅正,竹庵贊曰:“吾與首座可謂得人,但恨無繼之者?!彼庸虐鬲?dú)秀,遂自號“柏庭”。淳熙庚子初,主東湖辯利,遷慈溪寶嚴(yán),居無何,太師史真隱請居月波,學(xué)士來奔,廩食不足,太師聞之喜,使人告月曰:“師為道延眾,欲食來取,予不嗇也?!苯B興二年,郡守何公澹以南湖虛席,親裁疏勸請,講道不倦,御眾有法十三年,不改初度,緇素以是信之。嘉泰四年,退隱衍慶精舍,一息十載,夢老叟耳語曰:“六十五、七十一?!奔味?,郡將陳卿以南湖有去思為更屈致,辭弗克,雨華更新,舊徒再擁,未逾月,上竺以敕書召,時年六十五也。八年夏旱,詔迎大士于明慶,車駕親幸,月為禱雨,朝注暮洽,皇情大悅,特補(bǔ)左街僧錄。十二年秋,拂衣東歸,偃息于城南祖關(guān)。是年七十一,又知所以驗前夢也。紹定五年春,有敕再領(lǐng)上竺,人皆以東坡“師去忽復(fù)來,鳥語山容開”之句為之賀。端平三年,得目眚,請老東庵。一日示疾坐床上,若相酬酢者,左右或問之,曰:“吾與荊溪尊者對談祖道耳?!睂⑷爰?,顧其屬曰:“人患無實德為后世稱,若但崇虛譽(yù),我則不暇。千載之下,謂吾為柏庭叟,則吾枯骨為無愧,幸勿請謚,以污我素業(yè)?!毖砸?,累足而化,淳祐元年正月十九日也。留龕七日,面色鮮白,心頂俱暖,塔于寺東,壽九十三,法臘七十八,所遺衣發(fā)及《四經(jīng)解》,合藏于南湖祖塔之側(cè)。有《楞嚴(yán)一覽》、《金綱會解》、《圓覺略說》、《楞伽通義》、《因革論》、《簡境十策》、《三部格言》、《金錍義解》、《宗教淺述》、《仁王疏記》、《附鈔箋要》,皆行于世,自馀雜制曰《緒馀》、《講馀》,各若干卷。嗣其法者香林清賜為上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魏梅我,度宗咸淳時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閩詩錄》丙集卷一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鄭鉞,一名少偉,字夷伯,號云我,莆田(今屬福建)人。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特奏名進(jìn)士。陳文龍募兵興化時為其幕客。宋亡不仕。有《云我存稿》,已佚。事見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四九。

人物簡介

大明高僧傳·卷第二 解義篇第二之二
釋本無。號我庵。臺州黃巖人。幼從方山寶禪師于瑞巖薙發(fā)進(jìn)具戒。次依寂照禪師于中天竺命司箋翰。寂照每深加錐劄亦有省處。后有舅氏。本習(xí)天臺教。挽之更衣。見湛堂澄于演福精研教部。寂照惜其去遂作偈寄之云。從教入禪今古有。從禪入教古今無。一心三觀門雖別。水滿千江月自孤。師后出世既為澄公法嗣。仍爇一香以報寂照。蓋不以跡異二其心也。寂照將入滅時師方主延慶。照乃遺書囑其力弘大蘇少林二宗。馀無他說。師因奠寂照乃拈香云。妙喜五傳最光焰。寂照一代甘露門。等閒觸著肝膽裂。冰雪忽作陽春溫。我思打失鼻孔日是何氣息今猶存。天風(fēng)北來歲云暮。掣電討甚空中痕。師后晚年遷杭之上天竺最久。一日無疾端坐而蛻于白云堂。謚曰佛護(hù)宣覺憲慈匡道大師。
補(bǔ)續(xù)高僧傳·解義篇
本無。字我庵。臺之黃巖人。從凈慈方山落發(fā)。依寂照于中天竺。掌綱維。有舅氏老教庠也。挽使更宗。師欣然。就見澄公于演福。力研教部。曰。茍弘道利生。在彼猶在此。庸何傷寂照。惜其去。作偈寄之云。從教入禪今古有。從禪入教古今無。一心三觀門雖別。水滿千江月自孤。出世為澄公嗣。仍爇一香報寂炤。不以跡異而二其心。寂炤示寂。時師在四明延慶。遺書囑其力弘大蘇宗趣。無他言也。師接書。為設(shè)祭拈香云。妙喜五傳最光??。寂炤一代甘露門。等閑觸著肝腦裂。冰霜忽作陽春溫。我思打失鼻孔日?;己螝庀⒔癃q存。天風(fēng)北來歲云暮。掣電討甚空中痕。繼住集慶寺。無住上天竺剎竿相望。皆自澄公。一燈分炤云。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本無,號我庵,黃嚴(yán)人。幼從方山寶禪師于瑞巖薙發(fā),進(jìn)具戒。次依寂照禪師于中天竺,命司箋翰。寂照每深加錐剳,亦有省處。后有舅氏本習(xí)天臺教,挽之更衣,見湛堂澄于演福,精研教部。寂照惜其去,遂作偈寄之,云:“從教入禪今古有,從禪入教古今無。一心三觀門雖別,水滿千江月自孤?!北緹o后出世,既嗣澄法,仍爇香以報寂照,盡不以跡異二其心也。寂照將入滅時,本無方主延慶,照乃遺書囑其力宏大蘇、少林二宗,馀無他說。因奠寂照,乃拈香云:“妙喜五傳最光燄,寂照一代甘露門。等閒觸著肝膽裂,冰雪忽作陽春溫。我思打失鼻孔日,是何氣息今猶存。天風(fēng)北來歲云暮,掣電討甚空中痕。”晚歲遷上天竺,一日無疾,端坐而蛻于白云堂,謚曰“佛護(hù)宣覺憲慈匡道大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吉安吉水人,字求我。文宗天歷鄉(xiāng)舉。治《》有名。有《易精蘊(yùn)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