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一心念佛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念佛之心不二也。法華經(jīng)安樂行品曰:「不獨入他家,若有因緣,須獨入時,但一心念佛。」
十夜念佛
【佛學大辭典】
(行事)(參見:十夜)
十夜
【佛學大辭典】
(行事)凈土宗每年自十月六日至十五日,營修十夜之誦經(jīng)念佛事。經(jīng)曰:「于此修善十日十夜,勝于他方諸佛國土為善千歲?!故鞘怪鶕?jù)也。但實為十日十夜。玆略為十夜耳。
大念佛
【佛學大辭典】
(修法)(參見:大念)
大念
【佛學大辭典】
(修法)大聲念佛也。大集日藏經(jīng)念佛三昧品曰:「于寂靜處莊嚴道場,正念結(jié)跏。或行或坐,念佛身相無使亂心,更莫他緣念其馀事?;蛞蝗找够蚱呷找梗蛔麾艠I(yè),至心念佛,乃至見佛,小念見小大念見大?!谷阂烧撈咴唬骸复竽钫叽舐暦Q佛也,小念者小聲稱佛也。」
大集經(jīng)菩薩念佛三昧分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具名大方等大集經(jīng)菩薩念佛三昧分,十卷,隋達磨笈多譯。與菩薩念佛三昧經(jīng)同本。說念佛三昧之法。
五會念佛
【佛學大辭典】
(儀式)唐法照法師所創(chuàng)。以無量壽經(jīng)上有「清風時發(fā),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之文。故分念佛之調(diào)音為五番:第一會,平聲緩念。第二會,平上聲緩念。第三會,非緩非急念。第四會,漸急念。第五會,四字轉(zhuǎn)急念(四字為阿彌陀佛,他皆六字名號)。每一會重數(shù)百遍,以五會為一周。見五會法事贊。
念佛三味六譬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如閻浮檀那紫金,二如王之寶印,三如如意珠,四如秘咒,五如力士之髻珠,六如金剛山。見觀佛三昧經(jīng)十,往生要集下末。
四種念佛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念佛)
【三藏法數(shù)】
(出普賢行愿記)
〔一、稱名念佛〕,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于晝夜間,一心專注,或一萬聲,乃至十萬聲;如是歲月既久,則念念不斷,純一無雜,臨命終時,定見彼佛現(xiàn)身迎接,決得往生極樂世界矣。(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
〔二、觀像念佛〕,謂觀阿彌陀佛形像相好,口稱佛名,則心不散亂。心不散亂,則本性佛從而顯現(xiàn)。如是則念念不斷,純一無雜,臨命終時,定見彼佛現(xiàn)身迎接,決得往生極樂世界矣。
〔三、觀想念佛〕,謂端坐正念,面向西方,心作妙觀,或想阿彌陀佛眉間白玉毫相光,乃至足下千輻輪相,如是從上至下,從下至上,展轉(zhuǎn)觀之,觀想純熟,三昧現(xiàn)前,臨命終時,決得往生極樂世界矣。(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四、實相念佛〕,謂念阿彌陀佛法性之身,即得實相之理,無形無相,猶如虛空;心及眾生,本來平等,如是之念,即是真念。念念相續(xù),三昧現(xiàn)前,決得往生極樂世界矣。
念佛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念佛有總別之分。就總言之,有三種,一稱名念佛,口稱佛名也。二觀想念佛,靜坐而觀念佛之相好功德也。三實相念佛,觀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之理也。此于往生要集配對定散有相無相,而為四種:一定業(yè)念佛,即上之觀想念佛也。二散業(yè)念佛,即上之稱名念佛也。三有相念佛,即上之定業(yè)念佛與散業(yè)念佛也。四無相念佛,即上之實相念佛也。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無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體,則為定散與實相之三種。顧就總之念佛而論,念佛之言,雖通于定散事理,然凈土門所勸者,乃屬于散業(yè)之稱名,事之念佛也。其次就別言之,乃對于觀佛而別立念佛之言也。此時于觀佛之中,攝觀想與實相之二種念佛,因之稱名念佛,單名之曰念佛。如觀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對稱是也。念佛專取稱名者,乃凈土門一家之洪范,于念聲是一之釋而知之。今念佛之言,雖通于諸佛,而諸大乘之說,獨限于阿彌陀佛也。往生要集下末曰:「明尋常念相者,此有多種,大分為四:一定業(yè),謂坐禪入定觀佛。二散業(yè),謂行住坐臥,散心念佛。三有相業(yè),謂或觀相好,或念名號,偏厭穢土,專求凈土。四無相業(yè),謂雖稱念佛欣求凈土,而觀身土即畢竟空,如幻如夢,即體而空。雖空而有非有非空,通達此無二,真入第一義空,是名無相業(yè)。」觀無量壽經(jīng)曰:「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華?!估銍澜?jīng)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起信論曰:「以專意念佛因緣,隨愿得生他方佛土。」往生要集中本曰:「往生之業(yè),念佛為本?!?br />【佛學常見辭匯】
有三種,即稱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稱名念佛是口中稱念佛的名號;觀想念佛是在靜坐之中觀念佛的相好功德;實相念佛是觀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的道理。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念佛有總別之分,就總言之有三種:
一、稱名念佛 口稱佛名也。
二、觀想念佛 靜坐而觀,念佛之相好功德也。
三、實相念佛 觀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之理也。
此于往生要集,配對定散有相無相而為四種:
一、定業(yè)念佛 即上之觀想念佛也。
二、散業(yè)念佛 即上之稱名念佛也。
三、有相念佛 即上之定業(yè)念佛與散業(yè)念佛也。
四、無相念佛 即上之實相念佛也。
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無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體,則為定散與實相之三種。顧就總之念佛而論,念佛之言,雖通于定散事理,然凈土門所勸者,乃屬于散業(yè)之稱名,事之念佛也。
其次就別言之,乃對于觀佛,而別立念佛之言也。此時于觀佛之中,攝觀想與實相之二種念佛,因之稱名念佛,單名之曰念佛,如觀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對稱是也。念佛專取稱名者,乃凈土門一家之洪范,于念聲是一之釋而知之。
往生要集曰:「明尋常念相者,此有多種,大分為四:一定業(yè),謂坐禪入定觀佛。二散業(yè),謂行住坐臥散心念佛。三有相業(yè),謂或觀相好,或念名號,遍厭穢土,專求凈土。四無相業(yè),謂雖稱念佛,欣求凈土,而觀身土,即畢竟空,如幻如夢,即體而空,雖空而有,非有非空,通達此無二真入第一義空,是名無相業(yè)?!?br />「念佛三昧」有二種:
一、一心觀佛之相好,或一心觀法身之實相,(此二者即觀想念佛)或一心稱佛名(稱名念佛),此等修行法,謂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
二、為此三種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禪定,或佛身現(xiàn)前,或法身實相,謂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謂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謂之發(fā)得。
念佛三昧經(jīng)云念佛三昧,則為總攝一切諸法,是故非聲聞緣覺二乘境界。智度論曰:「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br />【俗語佛源】
念佛吃齋,是佛教信徒的基本特征和較普遍的修行方法?!队^佛三昧經(jīng)·十觀佛密行品》謂:「佛告阿難: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鼓罘鹁褪且恍膶W⒌赜^想佛(也指菩薩)的相好光明,或者一心念誦佛的名號。據(jù)說,念佛可以消除煩惱、業(yè)障。原始佛教一般專念釋迦牟尼佛,后起的大乘佛教則主張念十方世界諸佛。其中,凈土宗又主張念西方凈土教主阿彌陀佛(包括阿彌陀佛的脅侍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如著名的凈土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云:「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華?!箖敉磷诘哪罘鸱ㄩT包括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和實相念佛。其中,最流行的是持名念佛。這也是凈土宗的主要特色。行住坐臥皆可念佛,有時默念,有時出聲。強調(diào)佛號要從心起,從口出,從耳入,念得歷歷分明,一心不亂。著名的唐代詩人白居易晚年好念佛,「朝也阿彌陀,暮也阿彌陀」。念佛的歸俗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清·省庵《觀修凈土詩》云:「勸君念佛歸西去,利比娑婆萬信贏?!褂秩缋仙帷恫桊^》第二幕:「可是呀,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能有個事兒作,也就得念佛!」(李明權(quán))
【三藏法數(shù)】
謂念佛具足十號,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無量,能拔眾苦。我以清凈質(zhì)直之心,得親近佛,心生歡喜。以歡喜故身得快樂,以快樂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觀,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號者,一如來、二應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間解無上士、七調(diào)御丈夫、八天人師、九佛、十世尊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三藏法數(shù)】
謂修禪觀之人,若遭恐怖障難之時,應念諸佛慈悲,救濟眾生,功德無量。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
【三藏法數(shù)】
謂于如來相好功德,時常專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他力念佛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對自力之諸行而言。念佛之行,為于佛方,成往生凈土之大功德,而與眾生者,故有此名。又對于自力念佛而言。謂念佛之功德,非欲回向凈土而往生,乃于信心獲得上,自感謝佛恩之情念,而口稱佛名也。如真宗之念佛是。
地念佛
【佛學大辭典】
(儀式)真宗之葬禮,至葬所之途中立棺前行行念佛,謂之地念佛。
如法念佛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謂別時念佛也。(參見:別時念佛)
別念佛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但稱一佛之名號也。通念佛之對。
別時念佛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又曰如法念佛。以凈土行者于日日之行法常不能勇進,故或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或十日乃至九十日為期而勤行念佛,是曰別時念佛。見觀念法門,往生要集中末。
【佛學常見辭匯】
特別規(guī)定一個時間來念佛。
定心別時念佛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別時修行之念佛,以定心見佛為目的。為欲三昧發(fā)得,于此世拜佛身,故定二七日,三七日,或九十日等期限,入道場專心稱名念佛也。
念佛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念佛有總別之分。就總言之,有三種,一稱名念佛,口稱佛名也。二觀想念佛,靜坐而觀念佛之相好功德也。三實相念佛,觀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之理也。此于往生要集配對定散有相無相,而為四種:一定業(yè)念佛,即上之觀想念佛也。二散業(yè)念佛,即上之稱名念佛也。三有相念佛,即上之定業(yè)念佛與散業(yè)念佛也。四無相念佛,即上之實相念佛也。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無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體,則為定散與實相之三種。顧就總之念佛而論,念佛之言,雖通于定散事理,然凈土門所勸者,乃屬于散業(yè)之稱名,事之念佛也。其次就別言之,乃對于觀佛而別立念佛之言也。此時于觀佛之中,攝觀想與實相之二種念佛,因之稱名念佛,單名之曰念佛。如觀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對稱是也。念佛專取稱名者,乃凈土門一家之洪范,于念聲是一之釋而知之。今念佛之言,雖通于諸佛,而諸大乘之說,獨限于阿彌陀佛也。往生要集下末曰:「明尋常念相者,此有多種,大分為四:一定業(yè),謂坐禪入定觀佛。二散業(yè),謂行住坐臥,散心念佛。三有相業(yè),謂或觀相好,或念名號,偏厭穢土,專求凈土。四無相業(yè),謂雖稱念佛欣求凈土,而觀身土即畢竟空,如幻如夢,即體而空。雖空而有非有非空,通達此無二,真入第一義空,是名無相業(yè)?!褂^無量壽經(jīng)曰:「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華?!估銍澜?jīng)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蛊鹦耪撛唬骸敢詫R饽罘鹨蚓?,隨愿得生他方佛土。」往生要集中本曰:「往生之業(yè),念佛為本?!?br />【佛學常見辭匯】
有三種,即稱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稱名念佛是口中稱念佛的名號;觀想念佛是在靜坐之中觀念佛的相好功德;實相念佛是觀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的道理。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念佛有總別之分,就總言之有三種:
一、稱名念佛 口稱佛名也。
二、觀想念佛 靜坐而觀,念佛之相好功德也。
三、實相念佛 觀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之理也。
此于往生要集,配對定散有相無相而為四種:
一、定業(yè)念佛 即上之觀想念佛也。
二、散業(yè)念佛 即上之稱名念佛也。
三、有相念佛 即上之定業(yè)念佛與散業(yè)念佛也。
四、無相念佛 即上之實相念佛也。
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無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體,則為定散與實相之三種。顧就總之念佛而論,念佛之言,雖通于定散事理,然凈土門所勸者,乃屬于散業(yè)之稱名,事之念佛也。
其次就別言之,乃對于觀佛,而別立念佛之言也。此時于觀佛之中,攝觀想與實相之二種念佛,因之稱名念佛,單名之曰念佛,如觀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對稱是也。念佛專取稱名者,乃凈土門一家之洪范,于念聲是一之釋而知之。
往生要集曰:「明尋常念相者,此有多種,大分為四:一定業(yè),謂坐禪入定觀佛。二散業(yè),謂行住坐臥散心念佛。三有相業(yè),謂或觀相好,或念名號,遍厭穢土,專求凈土。四無相業(yè),謂雖稱念佛,欣求凈土,而觀身土,即畢竟空,如幻如夢,即體而空,雖空而有,非有非空,通達此無二真入第一義空,是名無相業(yè)?!?br />「念佛三昧」有二種:
一、一心觀佛之相好,或一心觀法身之實相,(此二者即觀想念佛)或一心稱佛名(稱名念佛),此等修行法,謂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
二、為此三種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禪定,或佛身現(xiàn)前,或法身實相,謂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謂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謂之發(fā)得。
念佛三昧經(jīng)云念佛三昧,則為總攝一切諸法,是故非聲聞緣覺二乘境界。智度論曰:「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br />【俗語佛源】
念佛吃齋,是佛教信徒的基本特征和較普遍的修行方法?!队^佛三昧經(jīng)·十觀佛密行品》謂:「佛告阿難: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鼓罘鹁褪且恍膶W⒌赜^想佛(也指菩薩)的相好光明,或者一心念誦佛的名號。據(jù)說,念佛可以消除煩惱、業(yè)障。原始佛教一般專念釋迦牟尼佛,后起的大乘佛教則主張念十方世界諸佛。其中,凈土宗又主張念西方凈土教主阿彌陀佛(包括阿彌陀佛的脅侍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如著名的凈土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云:「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華?!箖敉磷诘哪罘鸱ㄩT包括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和實相念佛。其中,最流行的是持名念佛。這也是凈土宗的主要特色。行住坐臥皆可念佛,有時默念,有時出聲。強調(diào)佛號要從心起,從口出,從耳入,念得歷歷分明,一心不亂。著名的唐代詩人白居易晚年好念佛,「朝也阿彌陀,暮也阿彌陀」。念佛的歸俗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清·省庵《觀修凈土詩》云:「勸君念佛歸西去,利比娑婆萬信贏?!褂秩缋仙帷恫桊^》第二幕:「可是呀,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能有個事兒作,也就得念佛!」(李明權(quán))
【三藏法數(shù)】
謂念佛具足十號,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無量,能拔眾苦。我以清凈質(zhì)直之心,得親近佛,心生歡喜。以歡喜故身得快樂,以快樂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觀,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號者,一如來、二應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間解無上士、七調(diào)御丈夫、八天人師、九佛、十世尊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三藏法數(shù)】
謂修禪觀之人,若遭恐怖障難之時,應念諸佛慈悲,救濟眾生,功德無量。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
【三藏法數(shù)】
謂于如來相好功德,時常專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念佛回向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念佛之后所唱之回向文也。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之十六字,為觀無量壽經(jīng)之文。
【佛學常見辭匯】
念佛完畢之后所唱的回向文,就是觀無量壽經(jīng)所記載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的十六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