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心經(jīng)(心經(jīng))  拼音:xīn jīng
1.書名。宋真德秀撰,一卷,薈萃圣賢論心格言,并采集諸儒精要議論作為注,主旨以正心為本。
2.《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簡稱。參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條。
《國語辭典》:心經(jīng)(心經(jīng))  拼音:xīn jīng
思慮。如:「言走心經(jīng)」。
《漢語大詞典》:洗心經(jīng)(洗心經(jīng))
《易經(jīng)》的代稱。因《易·繫辭上》有“圣人以此洗心”句,故稱。 金 段成己 《送馮資深西歸》詩:“胷次無塵元自好,床頭況有洗心經(jīng)?!?/div>
《國語辭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拼音: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書名。佛教典籍。一卷。僅數(shù)百字,一般將之視為般若經(jīng)綱要。是漢、藏佛教最流行的經(jīng)典之一。也稱為「般若心經(jīng)」、「多心經(jīng)」、「心經(jīng)」。
《國語辭典》:走心經(jīng)(走心經(jīng))  拼音:zǒu xīn jing
用心思、動腦筋?!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七回:「回省之后,有幾個會走心經(jīng)的候補老爺們,一個個上條陳,講商務(wù)。」
《國語辭典》:苦心經(jīng)營(苦心經(jīng)營)  拼音:kǔ xīn jīng yíng
費盡心力的籌謀經(jīng)營。《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湖北的開通,竟是我們中國第一處了。這都是老前輩的苦心經(jīng)營。」
《漢語大詞典》:少海
(1).指 渤海 。也稱 幼海 。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南望 幼海 ” 晉 郭璞 注:“即 少海 也?!?span id="prlfykx" class="book">《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齊景公 游 少海 ?!?span id="x2dpgar" class="book">《淮南子·墬形訓(xùn)》:“東方曰 大渚 ,曰 少海 ?!?高誘 注:“東方多水,故曰 少海 ,亦澤名也?!?唐 駱賓王 《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序》:“加以山接 太行 ,聳 羊腸 而飛蓋。河通 少海 ,疏 馬頰 以開瀾。”
(2).比喻太子。 唐 杜甫 《壯游》詩:“ 崆峒 殺氣黑,少海旌旗黃?!?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帝王:“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明 夏完淳 《大哀賦》:“及夫星明少海,天浮大潢?!?br />(3).經(jīng)穴名。屬手少陰心經(jīng)。位于肘橫紋尺側(cè)端與肱骨內(nèi)上髁之間凹陷處。
《漢語大詞典》:醉經(jīng)(醉經(jīng))
隋 王通 中說·事君:“子游 河間 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經(jīng),目若營四海?!焙笠浴白斫?jīng)”指潛心經(jīng)學(xué)。 宋 胡錡 《耕祿藳·擬米秫除祭酒誥》:“蓋橋門冠帶之地,必資醉經(jīng)鉅賢而為之長?!?/div>
《漢語大詞典》:倦筆(倦筆)
謂寫作者無心經(jīng)營,故筆力不健。 宋 陸游 《秋雨初霽試筆》詩:“墨入紅絲點漆濃,閒將倦筆寫秋容?!?/div>
《國語辭典》:做牌  拼音:zuò pái
1.打牌的人用心經(jīng)營手上的牌。
2.打牌時動手腳作弊。
《漢語大詞典》:目量意營(目量意營)
以目測量,用心經(jīng)營。形容精心勘測設(shè)計。明史·宦官傳一·阮安:“ 阮安 有巧思,奉 成祖 命營 北京 城池宮殿及百司府廨,目量意營,悉中規(guī)劃,工部奉行而已?!?/div>
十一面神咒心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唐玄奘譯,慧沼疏,遁論疏,各有一卷。
中心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忠心經(jīng)之異名。
心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之略。又,中略曰般若心經(jīng)。宋史藝文志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一卷,俗亦簡稱心經(jīng)。」說大般若精要諸法皆空之理。馀(參見:般若心經(jīng))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簡稱。
神分心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儀式)修法會,為拂魔障,乞諸天善神之護衛(wèi),先誦心經(jīng),而為法施,謂之神分心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儀式)法會之初,為勸請神祇讀般若心經(jīng)一卷,以拂魔障。(參見:神分)
神分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說法明眼論曰:「若供養(yǎng)佛菩薩像,以開眼為始。若贊嘆法寶,以神分為初?!股穹终?。于法事之初,對于五類諸天兩神,誦般若心經(jīng)一卷也。是一以除卻惡魔邪鬼。一以請善神之擁護。其神分之文曰:「抑日來之間,降臨道場,所隨喜善根,天神地祇重奉法樂莊嚴(yán),威光倍增?!勾螢榭偵穹职闳粜慕?jīng)一卷。明眼論曰:「問:何故神分唯用般若?答:雖可任用何經(jīng),然別指一經(jīng),此殊難定。其用般若經(jīng)者,實有深意,其深意謂第六天魔王,嘆三界眾生數(shù)滅,擬回種種方便,使眾生輪回六道,故人發(fā)善心修佛事,必出三界,出三界,必其數(shù)滅,以是在修佛事所,成其障礙。如來悲此事,于心經(jīng)說無眼耳鼻舌身意。說無色聲香味觸法。魔民聞此說時,深成禁忌,念言:佛陀說無六根六境六識,而佛是三達大圣,不妄語真人,如來說無十八界,我等欲妨障何物,作是念時,魔王三業(yè)柔和,退還本宮,此時善神歡喜,聽受法味,守護施主也。」
心經(jīng)真言
【佛學(xué)大辭典】
(真言)揭諦揭諦Ga%tiga%ti者,揭為行不可得之字,諦為如不可得之字,乘如之行,是為真行,故曰行如。此二者初為聲聞之行,次為緣覺之行也。波羅揭諦Praga%ti者,波羅為圓滿最勝之義,揭諦如上。是諸大乘之行也。勝于前之二乘行。故曰波羅。波羅僧揭諦Prasam%ga%ti者,僧為和合之義,對譯之心經(jīng),注為究竟,譬如百川究竟,終和合于大海之一水,佛果究竟,終歸于一味果海之義也。是為真言行。菩提Bodhi者,以上來所舉四揭諦之行證入菩提果之義也。娑婆訶Sva%ha有五義,表五智((參見:蘇波訶))見心經(jīng)秘鈔,秘藏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