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0詞典 2分類詞匯 18
《國語辭典》:彝器(彞器)  拼音:yí qì
古代宗廟常用祭器的總稱?!蹲髠?。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div>
《分類字錦》:增置彝器(增置彝器)
魏書高祖紀(jì)太和十二年五月壬寅增置彝器于太廟
分類:宗廟
《漢語大詞典》:螭頭(螭頭)
(1).古代彝器、碑額、庭柱、殿階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龍頭像。亦借指殿前雕有螭頭形的石階等。 唐 姚合 《寄右史李定言》詩:“纔歸龍尾含雞舌,更立螭頭運(yùn)兔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我朝翰林皆史官,立班雖近螭頭,亦遠(yuǎn)在殿下。”紅樓夢第十七回:“青松拂檐,玉蘭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康有為 《游金陵明故宮及孝陵秦淮舊板橋》詩:“虎踞龍盤猶有夢,摩桫翁仲立螭頭。”
(2).見“ 螭頭官 ”。
《漢語大詞典》:螭頭官(螭頭官)
唐 代史官起居郎、起居舍人的別稱。 唐 李浚 松窻雜錄:“四季則用朱印聯(lián)名牒送史館,然皆依外史例悉上聞,庶明臣等守職如螭頭官?!币嗍∽鳌?螭頭 ”。 唐 李肇 唐國史補(bǔ)卷下:“兩省謔起居郎為螭頭,以其立近石螭也?!?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七:“ 唐 制,起居郎、起居舍人在紫宸內(nèi)閣,則夾香案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shí)號螭頭?!?/div>
分類:史官起居
《國語辭典》:饕餮  拼音:tāo tiè
1.傳說中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鐘鼎彝器多刻其頭形以為飾?!秴问洗呵铩O茸R覽。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細(xì)看那鏡小小只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閃爍,背上鼻鈕四傍,隱起窮奇饕餮魚龍波浪之形。」
2.比喻兇惡貪婪的人。《左傳。文公十八年》:「縉云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shí),不知紀(jì)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jié)h。蔡邕〈太尉李成碑〉:「百司震肅,饕餮風(fēng)靡。」
3.饕為貪財(cái),餮為貪食。饕餮比喻貪吃的人。唐。杜甫 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
《國語辭典》:四兇  拼音:sì xiōng
相傳堯舜時(shí)四個(gè)兇惡的部族首領(lǐng)?!蹲髠鳌N墓四辍罚骸杆闯紙?,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螭魅。」
《國語辭典》:款識(款識)  拼音:kuǎn zhì
1.鐘鼎彝器上所刻的文字和花紋。凹者為款,凸者為識。
2.書畫上的落款和題字。
《國語辭典》:螭首  拼音:chī shǒu
螭獸頭部形貌的雕刻,通常刻于鐘鼎、彝器、印章、碑首、石階、石柱等處,作為裝飾之用。《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復(fù)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內(nèi)閤,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shí)號螭頭?!?/div>
《漢語大詞典》:鐘彝(鐘彝)
指青銅禮器。 唐 司空圖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諸子等庭列鐘彝,笥傳組綬,靡忘承家之訓(xùn),方滋視履之祥?!?br />指青銅禮器。彝,彝器。 清 龔自珍 《說印》:“或曰:是小物也,不勝録;或曰:即録,録附鐘彝之末簡?!?/div>
《國語辭典》:金石錄(金石錄)  拼音:jīn shí lù
書名。宋朝趙明誠撰,三十卷。錄三代彝器及漢唐以來石刻二千種,以時(shí)代先后編為目錄十卷,各注年月、撰書人名。后二十卷為跋尾,并作辨證題釋。
《漢語大詞典》:周器
指 周 代鐘鼎尊俎類彝器。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古銅器:“ 夏 尚忠, 商 尚質(zhì), 周 尚文。其制器亦然, 商 器質(zhì)素?zé)o文, 周 器雕篆細(xì)密?!?/div>
分類:鐘鼎彝器
《國語辭典》:鱗紋(鱗紋)  拼音:lín wén
彝器的花紋。形似魚鱗,常上下幾層重疊出現(xiàn),通行于商及西周后期。
《國語辭典》:金石學(xué)(金石學(xué))  拼音:jīn shí xué
研究金石等鐘鼎銘文的學(xué)問。分為金文、石刻二部門;又有甲骨文、陶文之分。
《漢語大詞典》:彝醪
彝器中的酒漿。《宋史·樂志七》:“冰天桂海,咸資化成。恭酌彝醪,報(bào)本惟精。”
分類:彝器酒漿
《漢語大詞典》:媵器
彝器中用于送嫁的禮器。 清 龔自珍 《說宗彝》:“宗彝者何?古之媵器也。君公以嫁子,以鎮(zhèn)撫百姓?!?/div>
《漢語大詞典》:夏鼎商彝
謂 夏 代的鼎, 商 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分類:彝器古董
《國語辭典》:匋齋吉金錄(匋齋吉金錄)  拼音:táo zhāi jí jīn lù
書名。清端方撰。全書八卷,續(xù)錄二卷。此書乃收錄三代、秦漢以下的彝器及六朝以來的造像,所有器具形制及文字都被描摹下來,并且記錄其深淺廣狹。續(xù)錄乃補(bǔ)前錄所失收,共八十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