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張道陵


《神仙傳》卷四
張道陵者,沛國人也,本太學(xué)書生,博通五經(jīng),晚乃嘆曰:「此無益于年命!」遂學(xué)長生之道,得黃帝九鼎丹法……乃與弟子入蜀住鵠鳴山,著作道書二十四篇。乃精思煉志,忽有天人下……乃授陵以新出正一明威之道,陵受之能治病,于是百姓翕然奉事之以為師……后陵與升長三人皆白日沖天而去。
《后漢書》卷七十五《劉焉傳》附《張魯傳》
魯字公旗。初,祖父陵,順帝時客于蜀,學(xué)道鶴鳴山中,造作符書,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輒出米五斗,故謂之「米賊」。

例句

病老正相仍,忽逢張道陵。 盧綸 送道士郤彝素歸內(nèi)道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6 【介紹】: 原名張陵。東漢沛國豐人。本太學(xué)生,博通五經(jīng)。曾任江州令。后以儒學(xué)無益于年命,乃棄儒習(xí)道。順帝時入蜀,住鵠鳴山。得道后,作道書,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創(chuàng)立教派。入道者需輸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其徒尊稱之為“天師”。后裔襲承道法,居江西龍虎山,世稱“張?zhí)鞄煛薄?/blockquote>
《國語辭典》:張道陵(張道陵)  拼音:zhāng dào líng
人名。(西元34~155)本名陵,東漢沛國(今安徽省宿縣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從學(xué)者須出五斗米,故世稱五斗米道,因被授正一盟威之道,也稱正一道。也稱為「祖天師」。
《國語辭典》:天師(天師)  拼音:tiān shī
1.天子的軍隊(duì)?!段倪x。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故大舉天師百萬之眾,與匈奴南單于呼完廚……霆奮席卷,自壽春而南?!?br />2.東漢張道陵傳五斗米教,其門徒尊稱為「天師」。其后世子孫受元世祖之封,世代以天師為名號,世稱「張?zhí)鞄煛埂?/div>
《國語辭典》:八仙  拼音:bā xiān
1.神話傳說中的八位仙人:(1)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lán)采和、何仙姑八人。見《四游記。東游記。第五五回》。(2)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莊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見明。楊慎《升庵外集》卷一三。也稱為「蜀中八仙」。
2.唐代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璉、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位皆善飲酒賦詩,稱為「八仙」。
《國語辭典》:道教  拼音:dào jiào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創(chuàng)于東漢張陵,陵著有道書二十篇,自號天師,故也稱為「天師道」。以符咒為人治病,講煉丹長生之術(shù),入教者須繳納五斗米,時人稱為「五斗米道」。始盛行于蜀郡,后經(jīng)弟子廣布,信徒漸增,遂正式成為道教,流傳于全國。
《漢語大詞典》:都功
亦作“ 都工 ”。 道教職稱。 后漢 張道陵 創(chuàng)五斗米道。 道陵 死, 張魯 復(fù)行之。設(shè)二十四治,各治設(shè)治頭、祭酒,以為管理、治事,由都功總領(lǐng)之。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譏謔:“ 廬山 簡寂觀 道士 王告 好學(xué)有文,與 星子 令相善。有邑豪修醮, 告 當(dāng)為都工。都工薄有施利?!?清 惲敬 《真人府印說》:“ 江西 貴溪縣 真人府 印,凡大小四,其三皆曰‘陽平治都功印’……三國志·張魯傳:‘來學(xué)道者初名鬼卒,受本道已信,號祭酒。各領(lǐng)部眾,多者為治頭。’治都功其即治頭歟?”
《國語辭典》:張?zhí)鞄煟◤執(zhí)鞄煟 ?span id="qlb40wn" class='label'>拼音:zhāng tiān shī
1.東漢五斗米道,正一道的創(chuàng)教人張道陵的別號。參見「張道陵」條。
2.東漢張道陵的裔孫受元世祖之封,世代以天師為名號,故稱。明太祖改封為真人,秩二品。至清高宗,授秩五品而革真人封號,但世人猶稱之為「張?zhí)鞄煛埂O鄠髂苡梅浞椒ń捣砟?,并以箓號授弟子?/div>
《漢語大詞典》:仙井監(jiān)(仙井監(jiān))
監(jiān)名。其地有鹽井,相傳為 漢 張道陵 所開,因名仙井。 北宋 熙寧 五年置 陵井監(jiān) , 宣和 四年改名 仙井監(jiān) 。治所在 仁壽 ,轄境相當(dāng)于今 四川省 仁壽 、 井研 兩縣地。 宋 洪邁 《夷堅(jiān)甲志·土偶胎》:“ 仙井監(jiān) 超覺寺 九子母堂 在山顛。一行者姓 黃 ,主給香火?!币嗍》Q“ 仙井 ”。 宋 洪邁 《夷堅(jiān)甲志·孟蜀宮人》:“ 陳甲 ,字 元父 , 仙井 仁壽 人,為 成都 守 李西美 館客,舍于治事堂東偏之 雙竹齋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