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均平
(1).平衡;均勻。周禮·地官·賈師:“賈師各掌其次之貨賄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賈,然后令市?!?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虞詡傳》:“臺郎顯職,仕之通階。今或一郡七八,或一州無人。宜令均平,以厭天下之望。” 唐 呂巖 《七言》詩之二九:“水火均平方是藥,陰陽差互不成丹?!?李大釗 《青春》:“大宇積熱力,每散趨均平,天地乃毀?!?br />(2).平正;公允。周書·王羆傳:“每至享會,親自秤量酒肉,分給將士。時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span id="hpipnfc" class="book">《南史·循吏傳·阮長之》:“ 李元德 清勤均平,姦盜止息?!?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60'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詩·檜風(fēng)·鳲鳩》“鳲鳩在桑” 宋 朱熹 集傳:“詩人美君子之用心均平專一,故言鳲鳩在桑,則其子七矣?!?清 顧炎武 日知錄·母弟稱弟:“詩人美鳲鳩均愛七子,豈有於父母則望之以均平,於兄弟則教之以疏外!”
《漢語大詞典》:齊衡(齊衡)
(1).猶平衡。謂舉物與心相平。周禮·考工記·梓人“鄉(xiāng)衡而實不盡” 鄭玄 注引《曲禮》:“執(zhí)君器齊衡?!卑?,禮記·曲禮下作“國君則平衡”。 孔穎達 疏:“國君,諸侯也,降於天子,故其臣為奉持器與心齊平也?!?br />(2).等同;不相上下。 南朝 梁 沈約 《齊司空柳世隆行狀》:“固可以齊衡八凱,方駕五臣?!?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儒學(xué)傳下·盧粲》:“今與列國諸侯齊衡入封,豈所謂憲章在昔,垂法將來者也?” 宋 葉適 《劉子怡墓志銘》:“今兩鄉(xiāng)文物,爭自磨洗,齊衡一州,自君始也?!?/div>
《國語辭典》:均衡  拼音:jūn héng
均勻平衡。如:「營養(yǎng)均衡」、「身心均衡發(fā)展」。
分類:均衡平衡
《漢語大詞典》:衡立
謂平衡。管子·輕重甲:“黃金重而粟輕,兩者不衡立?!?/div>
分類:平衡
《漢語大詞典》:常平
(1).古代一種調(diào)節(jié)米價的方法。筑倉儲谷,谷賤時增價而糴,谷貴時減價而糶。 漢宣帝 時 耿壽昌 首創(chuàng)。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利源調(diào)度·常平:“ 漢宣帝 時數(shù)豐稔, 耿壽昌 奏諸邊郡以穀賤時增價糴入,貴則減價糶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常平:“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然有法無人,胥歸無益?!?br />(2).即常平倉。宋史·食貨志上:“ 淳化 三年,京畿大穰,分遣使臣於四城門置場,增價以糴,虛近倉貯之,命曰常平,歲饑即下其直予民?!?北周 庾信 《羽調(diào)曲》:“錢則都內(nèi)貫朽,倉則常平粟紅。”
(3).長期平衡。新唐書·劉晏傳:“諸道巡院,皆募駛足,置驛相望,四方貨殖低昂及它利害,雖甚遠,不數(shù)日即知,是能權(quán)萬貨重輕,使天下無甚貴賤而物常平,自言如見錢流地上。”
《漢語大詞典》:鈞衡(鈞衡)
(1).比喻國家政務(wù)重任。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幼有鈞衡之略,獨負舟航之用?!?span id="81l3b68"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一○四回:“臣 亮 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jié),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
(2).喻指擔(dān)負國家政務(wù)重任的人。 宋 范仲淹 《遺表》:“因懇避於鈞衡,爰就班於符竹?!?br />(3).比喻平衡公正。 唐 高適 《留上李右相》詩:“鈞衡持國柄,柱石總賢經(jīng)?!?孫欽善 校注:“鈞衡:平衡,公正。”
《漢語大詞典》:相權(quán)(相權(quán))
相互平衡。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古者建國,使內(nèi)外相制,輕重相權(quán)。” 宋 葉適 《福建運使真顯謨閣少卿趙公墓銘》:“錢會常相權(quán),民無貴食,肆無虛券?!?廖仲愷 《錢幣革命與建設(shè)》:“欲僅就錢幣一問題,圖茍且一時之解決……則就現(xiàn)行銀幣,立畫一之制,使副幣與本幣之?dāng)?shù)量相權(quán)?!?/div>
分類:相互平衡
《國語辭典》:平準(平準)  拼音:píng zhǔn
1.平穩(wěn)物價,使其合于一定的標準?!妒酚?。卷三○。平準書》:「大農(nóng)之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即賣之,賤則買之。如此,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則反本,而萬物不得騰踴。故抑天下物,名曰:『平準』?!?br />2.職官名。漢武帝時設(shè)置掌管物價平準事宜的官員?!妒酚洝>砣?。平準書》:「置平準于京師,都受天下委輸?!埂稘h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景帝后元年更名大農(nóng)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nóng)。屬官有太倉、均輸、平準、都內(nèi)、籍田五令丞,斡官、鐵市兩長丞?!?/div>
《漢語大詞典》:偏勝(偏勝)
(1).謂一方超越另一方;失去平衡。 宋 秦觀 《與喬希圣論黃連書》:“今病本於肝而久餌苦藥,使心有所偏勝,是所謂以火救火。” 清 姚鼐 《復(fù)魯絜非書》:“偏勝之極,一有一絶無,與夫剛不足為剛,柔不足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br />(2).指某一方面有過人之處。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一》:“此數(shù)主者,雖性分學(xué)力各有偏勝,然未有不從事於學(xué)者也?!?/div>
《國語辭典》:偏枯  拼音:piān kū
1.中醫(yī)上指半身偏廢無用的病。也稱為「半身不遂」。
2.比喻利益分配不均,或文化失調(diào)。
《國語辭典》:平衡  拼音:píng héng
1.一種儀禮。將上身與腰折成直角,使頭與腰齊平?!盾髯?。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br />2.各方面的數(shù)量或質(zhì)量相互抵消,成為一種靜止?fàn)顟B(tài)。
3.衡器兩端承受的重量相等?!稘h書。卷二一。律歷志上》:「權(quán)與物均而生衡,衡運生規(guī),規(guī)圜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準正則平衡而鉤權(quán)矣?!?/div>
《國語辭典》:觔斗  拼音:jīn dǒu
1.頭下腳上倒翻身體的動作。《西游記》第七回:「我老孫一觔斗去十萬八千里。」也作「筋斗」。
2.比喻挫折、不順。如:「你別看他整日笑嘻嘻的,像個無憂人似的,其實他是經(jīng)過風(fēng)浪,翻過觔斗的。」也作「筋斗」。
《國語辭典》:筋斗  拼音:jīn dǒu
1.頭下腳上倒翻身體的動作。元。張憲〈題黑神廟〉詩:「雄巫咂角神犀吼,翻腳翩韆起筋斗?!埂都t樓夢》第二九回:「鳳姐便一揚手,照臉一下,把那小孩打了一個筋斗。」也作「觔斗」。
2.比喻挫折、不順。《紅樓夢》第二回:「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斗來的,也未可知?!挂沧鳌赣b斗」。
《漢語大詞典》:觔兜
見"觔斗"。
《漢語大詞典》:讓先(讓先)
(1).圍棋術(shù)語,在雙方棋力參差,不能分先對局時,上手一方經(jīng)常執(zhí)白,讓下手一方經(jīng)常執(zhí)黑子先弈,謂之“讓先”。
(2).象棋術(shù)語。高低手對弈,為使雙方棋藝水平相對平衡,常由高手讓低手先走一步、兩步或三步,稱為“一先”、“二先”或“三先”。
《國語辭典》:秤錘(秤錘)  拼音:chèng chuí
桿秤與戥秤所用的金屬重錘。多為六面棱柱或立方體,懸掛在秤桿一端,可左右移動以量輕重。也稱為「秤砣」。
《國語辭典》:失調(diào)(失調(diào))  拼音:shī tiáo
失去平衡。尤指身體不得適當(dāng)調(diào)養(yǎng)。如:「病后失調(diào),最易引起舊疾復(fù)發(f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