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東平(東平)
(1).地名。在今 山東省 。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今之文人, 魯國 孔融 文舉 …… 東平 劉楨 公干 ?!?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672' target='_blank'>《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劉楨〉》:“貧居晏里閈,少小長 東平 ?!?李善 注:“漢書: 泰山郡 有 東平縣 ?!?br />(2).指 漢 劉蒼 。因其封 東平王 ,故稱。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昔 沛獻 訪對於 云臺 , 東平 齊聲於 楊 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東平 擅其懿文, 沛王 振其《通論》?!眳⒁姟?東平獻頌 ”。
《漢語大詞典》:東平獻頌(東平獻頌)
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 漢 明帝 永平 ﹞十五年春行幸 東平 ……帝以所作《光武本紀》示 蒼 , 蒼 因上《光武受命中興頌》,帝甚善之?!焙笠蛞浴皷|平獻頌”為宗室歌頌帝德的典實。《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昔 唐叔 歸禾, 東平 獻頌,斯皆骨肉贊美,以彰懿親?!?/div>
《國語辭典》:新墳(新墳)  拼音:xīn fén
新葬的墳墓。唐。權(quán)德輿〈故太尉兼中書令贈太師西平王挽詞〉:「河山封故地,金石表新墳。」
《國語辭典》:西周  拼音:xī zhōu
1.朝代名。(西元前1111~771)周武王至幽王定都鎬京,故稱為「西周」。
2.國名。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封其弟揭,后稱為「西周」。
《國語辭典》:南漢(南漢)  拼音:nán hàn
國名。(西元907~971)五代時十國南方政權(quán)之一。劉?所建,國號大越,后改稱漢。建都番禺,改稱興王府(今廣州市),據(jù)有今廣東、廣西及海南島諸地,史稱「南漢」。后為宋朝所滅。
《漢語大詞典》:兩周(兩周)
(1). 戰(zhàn)國 時由 周 王室分裂而成的 西周 、 東周 兩個小國的合稱。戰(zhàn)國策·西周策:“今公又以 秦 兵出塞,過兩 周 ,踐 韓 而以攻 梁 ,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span id="gu0q71i" class="book">《史記·周本紀》:“ 秦 借道兩 周 之間,將以伐 韓 ?!?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束晳傳》:“是故兩 周 爭東西之流, 史起 惜 漳渠 之浸,明地利之重也?!?br />(2).指 周 代。 周 在 犬戎 攻殺 幽王 后, 平王 即位,東遷 洛邑 ,遷都前史稱 西周 ,遷都后稱 東周 ,合稱“兩 周 ”。北史·文苑傳序:“逮乎兩 周 道喪,七十義乖?!?/div>
《漢語大詞典》:高王
(1).指 五代 南平王 高從誨 。 宋 蘇軾 《荊州》詩之四:“朱檻城東角, 高王 此望沙。” 王文誥 輯注引 馮應榴 曰:“五代史: 高從誨 嗣為 荊南 節(jié)度使,封 渤海王 ,改封 南平王 ?!?br />(2).佛教語。最上之王。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十:“﹝高王觀世音經(jīng)﹞至今相傳,以為高王之名,由 高歡 而得也。其實不然。佛家稱謂,凡尊之則曰王,如鹿曰鹿王,象曰象王, 須彌山 則曰 須彌山王 ,皆是也。王而再加以尊稱,則曰高王。大藏圣教法寶標目《一切法高王經(jīng)》一卷,云與諸法最上王經(jīng)本同。然則‘一切法’即‘諸法’,‘高王’即‘最上王’矣。高王觀世音經(jīng),言此《觀世音經(jīng)》於諸經(jīng)中為最上也,非由 高歡 得名也。《標目》所載,又有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大方等頂王經(jīng)》。以此例之,最上王即最勝王,高王即頂王。”
《漢語大詞典》:平宮
周 平王 廟。左傳·昭公二十二年:“ 劉子 如 劉 。 單子 使 王子處 守于 王城 。盟百工于 平宮 ?!?杜預 注:“ 平宮 , 平王 廟?!?/div>
分類:平王
《漢語大詞典》:平桓
指 周 平王 與 桓王 。國語·周語中:“ 鄭 在天子,兄弟也。 鄭 武 、 莊 有大勛力于 平 桓 ?!?/div>
分類:平王
《漢語大詞典》:南虢
周 時諸侯國名。本封于 西虢 ,在 陜西 。 平王 東遷,徙于 上陽 ,改稱 南虢 。故城在今 河南省 陜縣 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