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詞典 2分類詞匯 5
《國語辭典》:平年  拼音:píng nián
1.陽歷無閏日或陰歷無閏月的年。陽歷平年三百六十五天,陰歷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
2.收成平平的年歲。如:「今年雨水不足,農(nóng)作物收成不頂好,只能算是個平年?!?/div>
《國語辭典》:太平年  拼音:tài píng nián
1.和平安定的年代。如:「大家若不珍惜眼前的成果,還能有幾年太平年好過?」《明史。卷六三。樂志三》:「黎民重睹太平年,慶萬里山河磐固?!?br />2.一種流行于清乾隆年間的曲調(diào)。唱詞多疊句,每疊為三、三、七、七、七字,凡二十七字。一、二、四句平聲,押韻,第三句仄聲,不押韻。
《漢語大詞典》:平歲(平歲)
(1).普通豐收之年。漢書·食貨志上:“??嗫莺?,亡有平歲,穀賈翔貴。” 宋 沈遘 《晚雨后過城東》詩:“欣其幸如此,平歲無愁猜?!?br />(2).即平年。清史稿·時憲志一:“盈縮真限,用授時消分為平歲,更以最高最卑差加減之,為定歲?!眳⒁姟?平年 ”。
《國語辭典》:平年  拼音:píng nián
1.陽歷無閏日或陰歷無閏月的年。陽歷平年三百六十五天,陰歷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
2.收成平平的年歲。如:「今年雨水不足,農(nóng)作物收成不頂好,只能算是個平年。」
《漢語大詞典》:正閏(正閏)
(1).謂正統(tǒng)和非正統(tǒng)。資治通鑒·魏文帝黃初二年:“據(jù) 漢 傳於 魏 而 晉 受之, 晉 傳於 宋 以至於 陳 而 隋 取之, 唐 傳於 梁 以至於 周 而 大宋 承之,故不得不取 魏 、 宋 、 齊 、 梁 、 陳 、 后梁 、 后唐 、 后晉 、 后漢 、 后周 年號,以紀諸國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閏之辨也?!?span id="8mjgc80" class="book">《宋史·宋庠傳》:“﹝ 宋庠 ﹞又輯《紀年通譜》,區(qū)別正閏,為十二卷?!?宋 葉適 《兵部尚書蔡公墓志銘》:“若夫不別夷夏,不分正閏,恬其仇我,俛焉并立,甚至以為戎狄之德,黎民懷之,若天眷命而然,則尤公師友之所諱也?!?br />(2).平年與閏年。公歷無閏之年謂平年,有閏之年謂正年。
《國語辭典》:平月  拼音:píng yuè
陽歷平年的二月稱為「平月」。有二十八日,若為閏年,則二月有二十九日。
《國語辭典》:農(nóng)歷(農(nóng)曆)  拼音:nóng lì
中國的傳統(tǒng)歷法,因適用于農(nóng)事生產(chǎn)的時序,所以被稱為「農(nóng)歷」。以觀測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訂定二十四節(jié)氣,并配合月相以朔為每個月的初一,因此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為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但因比回歸年的長度短,所以必須加入閏月,使得每個節(jié)氣與月分能互相呼應,所以事實上是一種陰陽合歷。參見「夏歷」條。
《國語辭典》:三體石經(jīng)(三體石經(jīng))  拼音:sān tǐ shí jīng
1.東漢靈帝熹平年間,帝詔令諸儒正定五經(jīng),刊于石碑,用古文、篆、隸三種字體參校,稱為「三體石經(jīng)」。
2.三國魏廢帝正始二年(西元241)刊立,用古文、小篆與漢隸三體刻寫《尚書》、《春秋》、《左傳》等經(jīng),已毀,現(xiàn)有殘石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