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女尼,俗姓滿,高平金鄉(xiāng)人。遭遇喪亂,為北兵所驅(qū),乃拔除其眉,偽托惡疾。既歸,皈依釋氏,學(xué)行精懇。百姓遇有疾困者,輒傾資濟(jì)之。忍饑勤苦,形容枯悴。年七十五卒。
比丘尼傳·卷第一
令宗。本姓滿。高乎金鄉(xiāng)人也。幼有清信鄉(xiāng)黨稱之。家遇喪亂為虜所驅(qū)。歸誠懇至稱佛法僧。誦普門品。拔除其眉。托云惡疾。求訴得放。隨路南歸。行出冀州。復(fù)為賊所逐。登上林樹專誠至念。捕者前望終不仰視。尋索不得俄爾而散。宗下復(fù)去。不敢乞食。初不覺饑。晚達(dá)孟津無船可濟(jì)。慞惶憂懼更稱三寶。忽見一白鹿不知所從來。下涉河流。沙塵隨起。無有波瀾。宗隨鹿而濟(jì)。曾不沾濡。平行如陸。因得達(dá)家。仍即入道誠心冥詣。學(xué)行精懇。開覽經(jīng)法。深義入神。晉孝武聞之遣書通問。后百姓遇疾貧困者眾。宗傾資賑給告乞人間。不避阻遠(yuǎn)隨宜贍恤。蒙賴甚多。忍饑勤苦形容枯悴。年七十五。忽早召弟子說其夜夢。見一大山云是須彌。高峰秀絕上與天連。寶飾莊嚴(yán)暉耀爛日。法鼓鏗鏘香煙芳靡語吾令前愕然驚覺。即體中忽忽有異于常。雖無痛惱狀如昏醉。同學(xué)道津曰。正當(dāng)是極樂耳。交言未竟。奄忽遷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24—396 【介紹】: 東晉女尼。丹陽建康人。俗姓陶。事母至孝。年及笄,出家為尼。精勤戒行,日夜無怠。晉穆帝永和中,何后為立永安寺。名譽日廣,遠(yuǎn)近投集者三百人。
比丘尼傳·卷第一
曇備。本姓陶。丹陽建康人也。少有清信愿修正法。而無有昆弟。獨與母居。事母恭孝宗黨稱之。年及笄嫁徵幣弗許。母不能違聽其離俗。精勤戒行日夜無怠。晉穆皇帝禮接敬厚。常稱曰。久看更佳。謂章皇后何氏曰。京邑比丘尼鮮有曇備之儔也。到永和十年后為立寺于定陰里。名永安(今之何后寺是)謙虛導(dǎo)物。未嘗有矜慢之容。名譽日廣。遠(yuǎn)近投集。眾三百人。年七十三。泰元二十一年卒。弟子曇羅。博覽經(jīng)律機才贍密。敕續(xù)師任。更立四層塔講堂房宇。又造臥像及七佛龕堂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比丘尼。常山人,俗姓趙。有雅操,戒行修備。太守杜霸憎疾佛教,下令即日簡汰僧尼。又羨賢之美而欲逼以非禮。賢抗言拒之,被斫二十余創(chuàng),卒不為屈。前秦苻堅敬重之,為制織繡袈裟。后往司州西寺。年七十余,猶虔誦《法華經(jīng)》。
比丘尼傳·卷第一
智賢。本姓趙。常山人也。父珍扶柳縣令。賢幼有雅操志槩貞立。及在緇衣戒行修備。神情凝遠(yuǎn)曠然不雜。太守杜霸篤信黃老憎嫉釋種。符下諸寺剋日簡汰。制格高峻非凡所行。年少怖懼皆望風(fēng)奔駭。唯賢獨無懼容興居自若。集城外射堂皆是耆德。簡試之日尼眾盛壯唯賢而已。霸先試賢以格。格皆有馀。賢儀觀清雅辭吐辯麗。霸密挾邪心逼賢獨住。賢識其意誓不毀戒法。不茍存身命抗言拒之。霸怒以刀斫賢二十馀瘡。悶絕躄地。霸去乃蘇。倍加精進(jìn)菜齋苦節(jié)。門徒百馀人。常如水乳。及符堅偽立聞風(fēng)敬重。為制織繡袈裟。三歲方成。價直百萬。后住司州西寺。弘顯正法開長信行。晉太和中年七十馀。誦正法華經(jīng)。猶日夜一遍。其所住處眾鳥依棲。經(jīng)行之時鳴呼隨逐云。
竺道馨 朝代:東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女尼。太山人,俗姓羊。志性于謹(jǐn)。年二十,能誦《法華》、《維摩》諸經(jīng)。具戒后研求理味,蔬食苦節(jié)。住洛陽東寺,雅能清談,尤善小品。晉海西公太和中有女人楊令辯妒之,以毒藥害之。
比丘尼傳·卷第一
竺道馨。本姓羊。太山人也。志性專謹(jǐn)與物無忤。沙彌時常為眾使口恒誦經(jīng)。及年二十誦法華維摩等經(jīng)。具戒后研求理味蔬食苦節(jié)。彌老彌至。住洛陽東寺。雅能清談尤善小品。貴在理通不事辭辯。一州道學(xué)所共師宗。比丘尼講經(jīng)馨其始也。晉泰和中有女人楊令辯。篤信黃老專行服氣。先時人物亦多敬事。及馨道王其術(shù)寢亡。令辯假結(jié)同姓數(shù)相去來。內(nèi)懷姤嫉伺行毒害。后竊以毒藥內(nèi)馨食中。諸治不愈。弟子問往誰家得病。答曰。我其知主。皆籍業(yè)緣。汝無問也。設(shè)道有益我尚不說。況無益耶。不言而終。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一
僧基。本姓明。濟(jì)南人也。綰發(fā)志道秉愿出家。母氏不聽。密以許嫁。秘其聘禮。迎接日近女乃覺知。即便絕糧水漿不下。親屬共請意不可移。至于七日母呼女婿。婿敬信。見婦殆盡。謂婦母曰。人各有志不可奪也。母即從之。因遂出家。時年二十一。內(nèi)外親戚皆來慶慰。競施珍華爭設(shè)名供。州牧給伎郡守親臨。道俗咨嗟嘆未曾有。基凈持戒范精進(jìn)習(xí)經(jīng)。數(shù)與曇備尼名輩略齊。樞機最密善言事議康。皇帝雅相崇禮。建元二年皇后褚氏為立寺于都亭里通恭巷內(nèi)。名曰延興。基居寺住。徒眾百馀人。當(dāng)事清明道俗加敬。年六十八。隆安元年卒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一作支妙音。東晉尼。自幼出家,有才致。晉孝武帝、會稽王司馬道子并相親昵。為立簡靜寺,以為寺主。嘗為王國寶致書太子司馬德宗生母陳淑媛,說國寶忠謹(jǐn),宜見親信。荊州刺史王忱死,又受桓玄之托薦殷仲堪于帝,使為荊州刺史。弄權(quán)傾朝野。
比丘尼傳·卷第一
妙音。未詳何許人也。幼而志道居處京華。博學(xué)內(nèi)外善為文章。晉孝武皇帝太傅會稽王道孟顗等并相敬信。每與帝及太傅中朝學(xué)士。談?wù)搶傥摹Q庞胁胖?。藉甚有聲。太傅以太元十年為立簡靜寺。以音為寺主。徒眾百馀人。內(nèi)外才義者因之以自達(dá)。供?無窮。富傾都邑。貴賤宗事。門有車馬日百馀兩。荊州刺史王忱死。烈宗意欲以王恭代之。時桓玄在江陵為忱所折挫聞恭應(yīng)往素又憚恭。殷仲堪時為恭門生。玄知殷仲堪弱才亦易制御。意欲得之。乃遣使憑妙音尼為堪圖州。既而烈宗問妙音。荊州缺外問。云誰應(yīng)作者。答曰。貧道道士豈容及俗中論議。如聞外內(nèi)談?wù)摺2⒃茻o過殷仲堪。以其意慮深遠(yuǎn)荊楚所須。帝然之。遂以代忱。權(quán)傾一朝威行內(nèi)外。云。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二
法盛。本姓聶。清河人也。遭趙氏亂避地金陵。以元嘉十四年于建福寺出家。才識慧解率由敏悟。自以桑榆之齒流寓皇邑。雖復(fù)帝道隆寧。而猶懷舊土。唯有探頤玄宗。乃可以遣忘老耳。遂從道場寺偶法師受菩薩戒。晝則披陳玄素。夕則清言味理。漸染積年神情朗瞻。雖曰暮齒有逾壯年。常愿生安養(yǎng)。謂同業(yè)曇敬曇愛曰。吾立身行道志在西方。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塔下禮佛晚因遇疾稍就綿篤。其月晦夕初宵假寐。如來垂虛而下。與二大士論二乘。俄與大眾騰芳蹈藹臨省盛疾。光明顯燭一寺咸見。僉來問盛此何光色。盛具說之。言竟尋終。年七十二。豫章太守吳郡張辯。素所尊敬。為之傳述云。
名僧傳抄
本姓李。壟西人。寓于高昌。九歲出家。勤精讀誦。每曰。吾三堅未樹。五眾生滅。合會有離。皆由癡愛。若不斷三毒。何求勉脫。年造十九。遇沙門智猛。從外國還。述諸神跡。因有志焉。辭二親。率師友。與二十九人。遠(yuǎn)詣天竺。經(jīng)歷諸國。尋覓遺靈。及諸應(yīng)瑞。禮拜供養(yǎng)。以申三業(yè)?!鯌n長國東北。見牛頭栴檀彌勒像。身高八尋。一尋是此國一丈也。佛滅度后四百八十年中。有羅漢名可利難陀。為濟(jì)人故。舛兜率天。寫佛真形。印此像也。常放光明。四眾伎樂四時笑樂。遠(yuǎn)人皆卒從像悔過。愿無不剋。得初道果。歲有十?dāng)?shù)。盛與諸方道俗五百人。愿求舍身。必見彌勒。此愿可諧。香煙右旋。須臾眾煙合成一蓋。右轉(zhuǎn)三匝。漸漸消盡(云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73—462 【介紹】: 南朝宋女尼。彭城人,俗姓張。戒行清正,深解大乘。宋武帝深敬之。宋文帝元嘉三年王景深母施地為之立青園寺。后得潘貴妃敬重,又為立佛殿及僧房,徒眾二百人。
比丘尼傳·卷第二
業(yè)首。本姓張。彭城人也。風(fēng)儀峻整戒行清白。深解大乘善搆妙理。彌好禪誦造次無怠。宋高祖武皇帝雅相敬異。文帝少時從受三歸。住永安寺供施相續(xù)。元嘉二年王景深母范氏。以王坦之故祠堂地施首。起立寺舍。名曰青園。齋肅徒眾甚有風(fēng)規(guī)。潘貴妃嘆曰。首尼弘振佛法甚可敬重。以元嘉十五年。為首更廣寺。西創(chuàng)立佛殿。復(fù)拓寺北造立僧房。賑給所須寺業(yè)興立。眾二百人法事不絕。春秋稍高仰者彌盛。累以耆艾自陳眾咸不許。年九十。大明六年而卒。時又有凈哀寶英法林。并以立身清潔有聲京縣。哀久禪誦任事清允。泰始五年卒。英建塔五層。閱理有勤。蔬食精進(jìn)。泰始六年卒。林博覽經(jīng)律老而不懈。元徽元年卒。又有弟子曇寅。兼通禪律。簡絕榮華。不??朝市。元徽六年卒。
釋道瓊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二
道瓊。本姓江。丹陽人也。年十馀博涉經(jīng)史。成戒已后明達(dá)三藏精勤苦行。晉太元中皇后美其高行。凡有所修福多憑斯寺。富貴婦女爭與之游。以元嘉八年大造形像處處安置。彭城寺金像二軀。帳座完具。瓦官寺彌勒行像一軀。寶蓋瓔珞。南建興寺金像二軀。雜事幡蓋。于建福寺造臥像并堂。又制普賢行像。供養(yǎng)之具靡不精麗。又以元嘉十五年造金無量壽像。以其年四月十日。像放眉間相光明照寺內(nèi)。皆如金色。道俗相傳咸來修敬。瞻睹神輝莫不歡悅。復(fù)以元皇后遺物。開拓寺南更造禪房。云。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二
慧果。本姓潘?;茨先艘?。常行苦節(jié)不衣綿纊。篤好毗尼戒行清白。道俗欽羨風(fēng)譽遠(yuǎn)聞。宋青州刺史北地傳弘仁。雅相嘆貴厚加賑給。以永初三年(曇宗云元嘉七年寺生弘安尼以起寺借券書見示是永初三年)割宅東面為立精舍。名曰景福。果為綱紀(jì)。?遺之物悉以入僧。眾業(yè)興隆大小悅服。到元嘉六年。西域沙門求那跋摩至。果問曰。此土諸尼先受戒者。未有本事。推之愛道。誠有高例。未測厥后。得無異耶。答無異。又問就如律文戒師得罪何無異耶。答曰。有尼眾處不二歲學(xué)。故言得罪耳。又問。乃可此國先未有尼非閻浮無也。答曰。律制十僧得授具戒。邊地五人亦得授之。正為有處不可不如法耳。又問。幾許里為邊地。答曰。千里之外山海艱隔者是也。九年率弟子慧意慧鎧等五人。從僧伽跋摩重受具戒。敬慎奉持如愛頂腦。春秋七十馀。元嘉十年而卒。弟子慧鎧。并以節(jié)行聞于時也。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二
光靜。本姓胡。名道婢。吳興東遷人也。幼出家隨師住廣陵中寺。靜少而勵行長而習(xí)禪思。不食甘肥。將受大戒絕谷餌松。具足之后積十五年。雖心識鮮明而體力羸憊。祈誠慊到。每輒感勞。動經(jīng)晦朔。沙門釋法成謂曰。服食非佛盛事。靜聞之還食粳糧。倍加勇猛精學(xué)不倦。從學(xué)觀行者常百許人。元嘉十八年五月患疾曰。我厭苦此身其來久矣。于是牽病懺悔不離心口。情理恬明神氣怡悅。至十九年歲旦飲粒皆絕。屬念兜率心心相續(xù)。如是不斷。至四月十八日夜。殊香異相滿虛空中。其夜命過焉。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二
普照。本姓董。名悲。勃海安陵人也。少秉節(jié)概。十七出家。住南皮張國寺。后從師游學(xué)廣陵建熙精舍。率心奉法闔眾嘉之。及師慧孜亡。杜于慶吊而苦行絕倫。宋元嘉十八年十二月。因感勞疾雖劇。而篤情深信初自不改。專意祈誠不舍日夜。不能下地。枕上叩頭懺悔時息如常。誦法華經(jīng)一日三卷。到十九年二月中忽然而絕。兩食頃蘇云。向西行中道有一塔。塔中有一僧。閉眼思惟驚問何來。答以其事。即問僧曰。此處去某甲寺幾里。答曰。五千萬里。路上有草及行人。皆無所識。時風(fēng)云高靡區(qū)墟嚴(yán)凈。西面尤明。意欲前進(jìn)。僧乃不許。因爾回還豁然醒悟。后七日而卒。時年二十五也。
拓跋尼 朝代:北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魏皇族,鮮卑族。國之疏族。性忠直,有智謀,道武帝厚待之。賜爵文安公,拜安東將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魏北平無終人,字景文。博通經(jīng)籍。征拜秘書著作郎,舉為國子祭酒。后兼幽州中正。時孝文帝令諸州中正各舉所知,尼與齊州大中正房千秋各舉其子。出為幽州平北府長史,帶漁陽太守,未拜,坐為中正時受鄉(xiāng)人財貨免官。嘗作《字釋》,未成而卒,年六十一。
釋慧浚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二
慧浚。本姓陳。山陰人也。幼而穎悟精進(jìn)邁群。旦輒燒香運想禮敬移時。中則菜蔬一飯鮮肥不食。雖在居家有如出俗。父母不能割其志。及年十八許之從道。內(nèi)外墳典經(jīng)眼必誦。深禪秘觀無不必入。靜而無競和而有節(jié)。朋游舊狎未嘗戲言。宋宰江夏王義恭雅相推敬。常給衣藥四時無爽。不蓄私財悉營寺舍。竹園成立浚之功也。禪味之樂老而不衰。年七十三。宋大明八年而卒。葬于傅山。同寺有化尼。聰穎卓秀。多誦經(jīng)律。蔬食苦節(jié)。與浚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