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6詞典 8分類詞匯 28
《漢語大詞典》:海氣(海氣)
(1).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霧氣。《漢書·武帝紀(jì)》:“朕巡 荊 揚(yáng) ,輯 江 淮 物,會大海氣,以合 泰山 ?!?唐 張子容 《永嘉即事寄贛縣袁少府瓘》詩:“海氣朝成雨,江天晚作霞?!?宋 張孝祥 《水調(diào)歌頭·金山觀月》詞:“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景辰搖動,海氣夜漫漫?!?清 周亮工 《錢塘江示王古直》詩:“海氣噴江折, 吳 山攪 越 青?!?br />(2).海上蜃氣。光線經(jīng)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折射或反射,把遠(yuǎn)處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異幻景。 唐 駱賓王 《蓬萊鎮(zhèn)》詩:“野樓疑海氣,白鷺?biāo)平瓭??!眳⒁姟?海市蜃樓 ”。
(3).沙漠上的氣流。海,指旱海,沙漠。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一:“邊聲搖白草,海氣生黃霧?!?/div>
《國語辭典》:海市蜃樓(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種物理現(xiàn)象。以字義而言,蜃是指大蛤蜊,傳說蜃能吐氣而形成樓臺城市等景觀,見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卷四三。鱗部。蛟龍》。實(shí)際上,海市蜃樓的形成,是由于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遠(yuǎn)處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xiàn)象多在夏天時(shí)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出現(xiàn)。后亦用以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恶壸诸惥帯>硭牧?。山水門。海。海市》引《隋唐遺事》:「張昌儀恃寵,請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也作「海樓」、「蜃樓」、「蜃樓海市」。
《漢語大詞典》:蜃氣(蜃氣)
亦作“蜄氣”。 一種大氣光學(xué)現(xiàn)象。光線經(jīng)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后發(fā)生顯著折射,使遠(yuǎn)處景物顯現(xiàn)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異幻象。常發(fā)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區(qū)。古人誤以為蜃吐氣而成,故稱。史記·天官書:“海旁蜄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南朝 梁簡文帝 《吳郡石像碑》:“遙望海中,若二人像。朝視沉浮,疑諸蜃氣,夕復(fù)顯晦,乍若潛火?!?明 無名氏 《四賢記·會母》:“謾委蛇 淄青 道,萬里晴光重照,會見波恬蜃氣銷。” 何其芳 《畫夢錄·爐邊夜話》:“在那遼闊間也許有長春的島嶼,如蜃氣所成的樓閣?!?/div>
《國語辭典》:淡薄  拼音:dàn bó
1.不濃厚、稀薄。如:「行動不便的老人家搭車,卻無人讓座,令人不禁感嘆人情淡??!」
2.平淡、清靜?!段饔斡洝返谝弧鸹兀骸杆闫饋?,還不如我們水秀山清,逍遙自在;甘淡薄,隨緣而過?!?/div>
《漢語大詞典》:水影
(1).光線經(jīng)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顯著折射時(shí),把遠(yuǎn)處景物顯示在地面的幻景。遠(yuǎn)觀如水,視地見景,故稱。晉書·苻堅(jiān)載記下:“ 長安 有水影,遠(yuǎn)觀若水,視地則見人,至是則止?!?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神龍 中, 洛城 若水影,纖微必照,就視則無所見。”舊唐書·五行志:“ 洛陽 東七里有水影,側(cè)近樹木車馬之影,歷歷見水影中?!眳⒁姟?海市蜃樓 ”。
(2).水中倒影。 南朝 梁 何遜 《夕望江橋》詩:“風(fēng)聲動密竹,水影漾長橋?!?唐 戎昱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詩:“螢光入竹去,水影過江來?!?宋 張耒 《出長夏門》詩:“巖聲答遠(yuǎn)響,水影弄空翠。” 元 倪瓚 《小桃紅》曲:“一江秋水澹寒煙,水影明如練?!?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從清清的水影里,我們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這正是 秦淮河 的夜。”
《國語辭典》:海市蜃樓(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種物理現(xiàn)象。以字義而言,蜃是指大蛤蜊,傳說蜃能吐氣而形成樓臺城市等景觀,見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卷四三。鱗部。蛟龍》。實(shí)際上,海市蜃樓的形成,是由于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遠(yuǎn)處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xiàn)象多在夏天時(shí)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出現(xiàn)。后亦用以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恶壸诸惥?。卷四六。山水門。海。海市》引《隋唐遺事》:「張昌儀恃寵,請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也作「海樓」、「蜃樓」、「蜃樓海市」。
《漢語大詞典》:細(xì)度
用某種單位數(shù)來表示的相對寬度、相對直徑、線密度或單位長度的重量(如纖維或線紗的)
《國語辭典》:密度  拼音:mì dù
1.物理學(xué)上指物體所含物質(zhì)組織的疏密程度。物質(zhì)的密度(D)是它的質(zhì)量(M)和體積(V)的比值。公式為D=M/V,單位是公斤/立方公尺。
2.數(shù)量密集的程度。如:「人口密度」。
《漢語大詞典》:地市
(1).地下城市。指 秦始皇 墓。《魏書·高允傳》:“ 秦始皇 作為地市,下固三泉,金玉寳貨不可計(jì)數(shù)。死不旋踵,尸焚墓掘。”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 渭水 貫於天門, 驪山 迴於地市?!?br />(2).即蜃景。光線經(jīng)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顯著折射時(shí),把遠(yuǎn)處市鎮(zhèn)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異幻景。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山市:“ 文登 崑崳山 有山市……東郡 恩縣 白馬營 、 茌平 馬令莊 ,皆平原,時(shí)於雨后見此異,土人謂之地市?!?/div>
《國語辭典》:巨星  拼音:jù xīng
1.在本質(zhì)上是一顆半徑和亮度都比主序星大,但卻有相同的表面溫度的恒星。
2.對在某一方面有優(yōu)異表現(xiàn),且受萬眾矚目者的美稱。如:「連奪金馬獎、柏林影展的影后頭銜后,她儼然成為當(dāng)今影壇的巨星?!?/div>
《漢語大詞典》:花紗(花紗)
(1).織有花紋的經(jīng)緯密度較稀而質(zhì)薄的一種織物。古代多以絲為之。 唐 元稹 《離思》詩之三:“紅羅著壓逐時(shí)新,杏子花紗嫩麴塵?!?span id="kwobz1m" class="book">《宋史·食貨志上三》:“ 天圣 中,詔減 兩蜀 歲輸錦綺、鹿胎、透背、欹正之半,罷作綾花紗。 明道 中,又減 兩蜀 歲輸錦綺、綾羅、透背、花紗三之二,命改織紬、絹以助軍。”金史·輿服志中:“ 大定 十三年,太常寺擬士人及僧尼道女冠有師號、并良閒官八品以上,許服花紗綾羅絲紬。”
(2).棉花和棉紗合稱“花紗”。 茅盾 《子夜》二:“‘標(biāo)金’、‘大條銀’、‘花紗’、‘幾兩幾錢’的聲浪,震得人耳聾?!?/div>
《國語辭典》:水印  拼音:shuǐ yìn
1.物體被水滲入后留下的痕跡。如:「這張黑紙上有塊小小的水印。」
2.一種印在紙上或衣料上,具有防偽作用的圖案。如:「新臺幣百元鈔票上的梅花水印,是辨?zhèn)蔚闹匾罁?jù)?!?br />3.舊時(shí)商店的印章。
《國語辭典》:稀薄  拼音:xī bó
淡薄不濃厚。如:「空氣稀薄」。
《國語辭典》:植被  拼音:zhí bèi
植物覆蓋地表的情形,通稱為「植被」。
《漢語大詞典》:熱島
大城市因人口稠密、建筑密度高、工業(yè)集中而大氣溫度高于周圍地區(qū)的現(xiàn)象。幾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年平均溫度比周圍地區(qū)高0.5~1.0°c??稍斐删植康貐^(qū)的氣象異常,如造成城市上空云量和降水量增加等。
《國語辭典》:星際物質(zhì)(星際物質(zhì))  拼音:xīng jì wù zhí
?漫在恒星之間的物質(zhì),包括氣體、塵埃與宇宙射線等。
《國語辭典》:密度指數(shù)(密度指數(shù))  拼音:mì dù zhǐ shù
某一單位時(shí)間內(nèi)族群的密度,稱為「密度指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