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自立門戶(自立門戶)  拼音:zì lì mén hù
比喻從某一團(tuán)體中獨立出來,自成一家?!赌鹾;ā返谌换兀骸敢Q我的心,除非自立門戶,你要真心和我好,快些給我想法子。」清。李斗《揚(yáng)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郡城自江鶴亭徵本地亂彈,名春臺,為外江班,不能自立門戶,乃徵聘四方名旦。」
《國語辭典》:祖師爺(祖師爺)  拼音:zǔ shī yé
一派學(xué)術(shù)、技藝、宗教或行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如:「要是這流傳了幾千年的技藝,在我們手里沒落了,那可真對不起祖師爺!」也稱為「祖師」。
《國語辭典》:瑜伽宗  拼音:yú jiā zōng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派以彌勒、無著、世親為祖。主張外境是虛幻,只有心識是真實的存在。一切現(xiàn)象都是心識所轉(zhuǎn)化變現(xiàn)。《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卷四:「曉因明論,則思擬陳那;味瑜伽宗實罄懷無著。」也稱為「唯識宗」。
《國語辭典》:中觀派(中觀派)  拼音:zhōng guān pài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依據(jù)龍樹思想,主張一切存在現(xiàn)象都沒有真實的體性,現(xiàn)象僅是概念所假立的。中觀派又分中觀自續(xù)派和中觀應(yīng)成派二支。代表人物除龍樹外,有提婆、佛護(hù)、清辨、寂護(hù)、月稱等。
《國語辭典》:寧瑪派(寧瑪派)  拼音:níng mǎ pài
西藏佛教的一支宗派。為藏語rNying ma pa的音譯。寧瑪意譯為舊的,即指其所弘傳的佛法是前弘期的密教。奉印度金剛乘大師蓮華生為祖師。注重金剛乘密法的修持,其中以大圓滿教授最重要。此派修行人戴紅帽,所以也稱為「紅教」。
《國語辭典》:唯識宗(唯識宗)  拼音:wéi shì zōng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以彌勒、無著、世親之學(xué)為宗。主張一切現(xiàn)象都是心識所轉(zhuǎn)化變現(xiàn)。只有心識是真實存在,現(xiàn)象是幻有。創(chuàng)立八識說,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輪回的主體。此派經(jīng)由真諦、玄奘傳入中國。也稱為「法相宗」、「瑜伽行派」、「瑜伽宗」。
《國語辭典》:薩迦派(薩迦派)  拼音:sà jiā pài
西藏佛教宗派之一。藏語Sa skya pa的音譯。十一世紀(jì)貢卻杰波在薩迦建寺弘法,形成薩迦派,流傳至今。主要弘揚(yáng)道果法。該派發(fā)展至元朝勢力最盛,五祖八思巴被元世祖封為帝師,并掌西藏政教大權(quán),直到元末。因主寺圍墻涂紅、白、黑三色,故俗稱為「花教」。
《國語辭典》:三階教(三階教)  拼音:sān jiē jiào
隋朝僧人信行禪師所創(chuàng)立的佛教宗派,流行于隋唐二代。三階教將佛法依時、處、人各分為三階。時的三階指佛滅后初五百年為第一階,次五百年為第二階,其后為第三階;處的三階是凈土世界為第一階,凡圣三乘共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二階,只有凡夫眾生所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三階;人的三階是最利根一乘為第一階,數(shù)利根正見成就的三乘為第二階,執(zhí)持顛倒見的眾生是第三階。本宗派即依此立名。三階教認(rèn)為斯時、斯處、斯人都是第三階,不易解脫;其修行主張以苦行、忍辱為主,在路上見人不論男女,一概禮拜,提倡布施,死后林葬。反對禮敬佛像及念阿彌陀佛。與當(dāng)時佛教理論和修行方法很不協(xié)調(diào)。隋開皇二十年、武周證圣元年、圣歷三年、唐開元十三年都曾詔令禁止該教。終唐之世,遂無所聞。近世敦煌殘卷出土,此宗教義始復(fù)為世人所知。也稱為「普法宗」、「第三階宗」、「三階宗」。
《國語辭典》:日蓮宗(日蓮宗)  拼音:rì lián zōng
日本佛教宗派之一。十三世紀(jì)日蓮創(chuàng)立,故名「日蓮宗」。此宗雖受日本天臺宗的影響,但特別重視《妙法蓮華經(jīng)》,尤其《妙法蓮華經(jīng)》經(jīng)題五字,認(rèn)為只要誠心皈依本尊,口唱經(jīng)題就能即身成佛,并有可能在現(xiàn)實顯現(xiàn)佛的凈土。此宗以身延山久遠(yuǎn)寺為總本山,分派很多,在臺灣亦有少量的信徒。
《漢語大詞典》:法界宗
佛教宗派名。以發(fā)揮法界緣起的旨趣為其主要教理。此宗是 唐 賢首 ( 法藏 )大師開創(chuàng),其所依據(jù)經(jīng)典為《華嚴(yán)經(jīng)》,所以又稱為賢首宗或華嚴(yán)宗。
《國語辭典》:黃檗宗(黃蘗宗)  拼音:huáng bò zōng
佛教禪宗派別之一。創(chuàng)始于唐代福建黃檗山的正干禪師,斷際禪師希運(yùn)繼之大振宗法。盛于宋,衰于元,至明代因隱元而復(fù)興。清順治十一年(西元1654)隱元應(yīng)日本的邀請東渡,遂為日本黃檗宗之祖。
《漢語大詞典》:南山律宗
即律宗。我國佛教五大宗派之一。 唐 釋 道宣 所創(chuàng),弘揚(yáng)四分律,撰《四分律行事鈔》等。謂律戒是佛教之根本,解脫之要道。因 道宣 住 終南山 ,創(chuàng)設(shè)戒壇,故稱“南山律宗”。《中國佛教·中國佛教宗派源流·律宗》:“南山律宗把 釋迦 一代的教法區(qū)分作化、制(或行)二教,以化教為 如來 教化眾生使其發(fā)生禪定及智慧的教法,如四《阿含》等經(jīng)、《發(fā)智》、《六足》等論;制教為 如來 教誡眾生而對其行為加以制御的教法,如《四分》、《十誦》等律?!眳⒁姟?律宗 ”。
《國語辭典》:律宗  拼音:lǜ zōng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以研習(xí)及傳持戒律為主的宗派??煞殖扇担阂皇堑佬鶄鞯哪仙阶?。二是法礪所傳的相部宗。三是懷素所傳的東塔宗。后來相部、東塔兩系逐漸衰微,只南山一系傳承獨盛,所以后來所謂的律宗,多指南山律宗。
《漢語大詞典》:南頓北漸(南頓北漸)
佛教禪宗的兩個宗派。一派主張頓悟,是為南宗;一派主張漸修,是為北宗。景德傳燈錄·弘忍禪師:“大師在 蘄州 東山 開法時有二弟子,一名 慧能 ,受衣法居 嶺南 為六祖;一名 神秀 ,在北揚(yáng)化……其所得法雖一,而開導(dǎo)發(fā)悟有頓漸之異,故曰南頓北漸,非禪宗本有南北之號也?!眳⒁姟?南北宗 ”、“ 南能北秀 ”。
《國語辭典》:三論宗(三論宗)  拼音:sān lùn zōng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要以研習(xí)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及《提婆百論》而得名。源于鳩摩羅什譯出三論,師徒講習(xí),至隋吉藏集大成,是中國佛教諸宗中最接近印度中觀思想的一派,至唐代漸趨沒落。
《國語辭典》:門戶之爭(門戶之爭)  拼音:mén hù zhī zhēng
門派之間的爭論?!肚迨犯?。卷四三六。翁同龢傳》:「桂芬以持重見賞,同龢以專斷致嫌。毓汶奔走其間,勤勞亦著,大體彌縫,賴以無事。然以政見異同,門戶之爭,牽及朝局,至數(shù)十年而未已?!?/div>
分類:宗派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