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6詞典 1分類詞匯 15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天親(天親)
(1).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血親。隋書·楊慶傳:“ 婁敬 之與 漢高 ,殊非血胤; 呂布 之於 董卓 ,良異天親?!?span id="s2o4rnh" class="book">《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起初也只互相喫那異姓,后來骨肉天親即父子兄弟、夫婦親戚,得空殺了就喫。”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那 項王 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君, 漢王 豈不深知?豈有以父子天親這等賭氣斗智的?”
(2).人名。即 世親 。古 印度 佛教哲學家,大乘佛教瑜伽宗開創(chuàng)者 無著 之弟。 唐 王維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詩:“ 無著 、 天親 弟與兄, 嵩邱 蘭若一峯晴?!?/div>
《國語辭典》:中觀(中觀)  拼音:zhōng guān
佛教用語:(1)大乘佛教中觀派的禪觀。其見解從世俗的真理觀之,由語言、概念所成立的現(xiàn)象是存在的。但從究竟的真理觀之,沒有絲毫真實存在的體性。修行者依這樣的見解來思惟、觀修。《三論玄義》:「若一法不窮,一言不盡,則戲論不滅,中觀不生?!?2)大乘佛教的中觀派?!?a target='_blank'>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卷一:「所云大乘無過二種,一則中觀;二乃瑜伽?!?/div>
《漢語大詞典》:佛母
(1).佛教名詞。大乘佛教稱“般若”(意為“智慧”)為諸佛之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佛母品:“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是諸佛母?!?前蜀 貫休 《賀雨上王使君》詩之二:“玄妙久聞談佛母,感通今日見神明?!痹ⅲ骸肮门c 東村 大愿和尚 談般若。般若者,佛母也。”
(2). 釋迦牟尼 之母,即 摩耶 夫人?;蚍Q佛之姨母 大愛道 。因 摩耶 夫人早逝, 釋 尊自幼為姨母所鞠育。參閱《大愛道般泥洹經(jīng)》。
(3).佛從法生,故以法為佛母。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卷六:“佛以法為師,佛從法生,法是佛母?!?/div>
《國語辭典》:如來藏(如來藏)  拼音:rú lái zàng
大乘佛教謂本身就含藏著佛體性的心識。此心識瑜伽行派認為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大乘起信論等則認為受無明熏染的真如就是如來藏?!?a target='_blank'>究竟一乘寶性論》卷四:「一切諸眾生,平等如來藏?!?/div>
《國語辭典》:法稱(法稱)  拼音:fǎ chēng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論師的法號,精通因明,是陳那以來最偉大的因明大師。生于南印度睹梨摩羅耶國。早年學習外道,后學佛法,至那爛陀寺護法出家學唯識,從自在軍習因明。將陳那以來的因明形式做了重大的改變。其主要著作有《釋量論》、《量決釋論》、《因滴論》、《正理滴論》、《大乘集菩薩學論》。
《漢語大詞典》:密教
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對于“顯教”而言。 唐 開元 年間由 善無畏 、 金剛智 等傳入 中國 。自稱受于法身佛 大日如來 親證的秘密法門和真實言教。主要經(jīng)典為《大日經(jīng)》《金剛頂經(jīng)》《蘇悉地經(jīng)》。兩部秘法為“胎藏界”與“金剛界”。儀軌嚴格復雜,須由上師秘密傳授,才能修行。主要修法是通過“三密相應”(結(jié)印、持咒、觀想)而達到身、口、意“三業(yè)清凈”,乃至“即身成佛”。流行于 中國 西藏 等地區(qū)的,稱為“藏密”(俗稱“喇嘛教”);傳入 日本 的,一般稱為“真言宗”。 唐 獨孤及 《佛頂尊勝陁羅尼幢贊序》:“故諸法生於假名,非智無以調(diào)伏故,大音傳於密教,茫茫五濁,客塵覆之?!?/div>
《國語辭典》:月稱(月稱)  拼音:yuè chēng
人名。(西元600?~650?)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觀派大師。南印度人。曾任那爛陀寺的住持。精通一切經(jīng)論。龍樹中論最好的注釋家。是中觀應成派集大成者,對印度和西藏中觀思想,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有《中觀本頌明句疏》、《入中論》、《六十如理論疏》等傳世。
《國語辭典》:四大菩薩(四大菩薩)  拼音:sì dà pú sà
大乘佛教稱文殊師利、普賢、觀世音、地藏王為四大菩薩。文殊師利代表大智;普賢代表大行;觀世音代表大悲;地藏王代表大愿。
《國語辭典》: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有佛性)  拼音:zhòng shēng jiē yǒu fó xìng
大乘佛教認為一切有情識作用的生物,都具有成佛的潛力。但事實上并非所有大乘佛教宗派都接受這觀點,如主張有五種性的唯識宗即反對這樣的說法?!赌媳敬蟀隳鶚劷?jīng)》卷八:「善男子!如來如是說諸眾生皆有佛性?!?/div>
《國語辭典》:瑜伽行派  拼音:yú jiā xíng pài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派以彌勒、無著、世親之學為宗。主張一切現(xiàn)象都是心識所轉(zhuǎn)化變現(xiàn)。只有心識是真實存在,現(xiàn)象是幻有。立八識,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輪回的主體。此派經(jīng)真諦、玄奘傳入中國。也稱為「唯識宗」。
《國語辭典》:瑜伽宗  拼音:yú jiā zōng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派以彌勒、無著、世親為祖。主張外境是虛幻,只有心識是真實的存在。一切現(xiàn)象都是心識所轉(zhuǎn)化變現(xiàn)?!?a target='_blank'>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卷四:「曉因明論,則思擬陳那;味瑜伽宗實罄懷無著?!挂卜Q為「唯識宗」。
《國語辭典》:中觀派(中觀派)  拼音:zhōng guān pài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依據(jù)龍樹思想,主張一切存在現(xiàn)象都沒有真實的體性,現(xiàn)象僅是概念所假立的。中觀派又分中觀自續(xù)派和中觀應成派二支。代表人物除龍樹外,有提婆、佛護、清辨、寂護、月稱等。
《國語辭典》:末那識(末那識)  拼音:mò nà shì
大乘佛教瑜伽派八識中的第七種識。梵語manas的音譯。意為意或思量。它是一切輪回的根源,因為它恒緣第八識以為自我,構(gòu)成眾生意識或潛意識上的我執(zhí)。同時它也是第六識的根?!?a target='_blank'>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一心法略有八種: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div>
《國語辭典》:唯識宗(唯識宗)  拼音:wéi shì zōng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以彌勒、無著、世親之學為宗。主張一切現(xiàn)象都是心識所轉(zhuǎn)化變現(xiàn)。只有心識是真實存在,現(xiàn)象是幻有。創(chuàng)立八識說,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輪回的主體。此派經(jīng)由真諦、玄奘傳入中國。也稱為「法相宗」、「瑜伽行派」、「瑜伽宗」。
《國語辭典》:三無性(三無性)  拼音:sān wú xìng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張之一。相對于三自性而言。三無性指三種無自體的存在狀態(tài)。即一、相無性,謂形相是由概念而有,所以沒有自體;二、生無性,謂現(xiàn)象是條件構(gòu)成,所以也沒有自體;三、勝義無性,謂究竟真實就是呈現(xiàn)沒有自體的狀態(tài)。因此從這三個角度,瑜伽行派也說一切存在都無自體。唯識三十論頌:「即依此三性,立彼三無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