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上衣  拼音:shàng yī
上身所穿的衣服。
《國語辭典》:上蓋(上蓋)  拼音:shàng gài
上身的外衣。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你跟我家去,我打扮你起來,與你做一領硬掙掙的上蓋?!埂段饔斡洝返谝痪呕兀骸赣謱⑷I綿布編衫,為上蓋之衣?!?/div>
分類:上蓋外衣
《國語辭典》:外套  拼音:wài tào
1.在平常服裝外面所加的禦寒外衣,稱為「外套」?!度辶滞馐贰返谝凰幕兀骸敢粋€脫去元色外套,換了一件水田披風。」
2.清代官吏大禮服的上衣。也稱為「外褂」。
3.包裝器物的外層封套。
《漢語大詞典》:狐裘
用狐皮制的外衣。《詩·秦風·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朱熹 集傳:“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span id="zwocelo" class="book">《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狐裘雖敝,不可補以黃狗之皮。” 清 孫枝蔚 《雪中對稚兒匡有詠》:“竭來秫酒須賒易,典去狐裘欲贖難?!?/div>
分類:狐皮外衣
《國語辭典》:白袷  拼音:bái jiá
白色的夾衣。唐。李賀 染絲上春機詩:「?線結茸背復疊,白袷玉郎寄桃葉?!骨濉桖槨词栌?。輕陰冉冉〉詞:「寒添白袷清明后,掃不盡隨風微斂?!?/div>
《國語辭典》:披風(披風)  拼音:pī fēng
披在肩上沒有袖子的外衣?!缎咽篮阊?。卷二八。吳衙內(nèi)鄰舟赴約》:「若是不好,教丫鬟尋過一領披風,與他穿起。」也作「斗篷」。
《漢語大詞典》:風襟(風襟)
(1).外衣的下襟。亦指外衣。 唐 杜甫 《月》詩:“爽合風襟靜,當空淚臉懸?!?唐 陸龜蒙 《游楞伽精舍》詩:“到迥解風襟,臨幽濯云屩?!?br />(2).指人的襟懷,胸襟。 唐 皎然 《酬烏程楊明府華將赴渭北對月見懷》詩:“風襟自瀟灑,月意何高明?!?
《漢語大詞典》:復陶(複陶)
(1).用毛羽制成的御風雪的外衣。左傳·昭公十二年:“雨雪,王皮冠, 秦 復陶,翠被,豹舄?!?杜預 注:“ 秦 所遺羽衣也?!?孔穎達 疏:“冒雪服之,知是毛羽之衣,可以御雨雪也?!眳㈤?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斗袚
(2).主管衣服之官。左傳·襄公三十年:“與之田,使為君復陶,以為 絳縣 師,而廢其輿尉?!?杜預 注:“復陶,主衣服之官。”一說,陶,通“ 繇 ”,謂免役。 楊伯峻 注:“下文‘為 絳縣 師’則不能兼為 晉 君主衣服之官。蓋縣師在郊,主衣官在公宮……為君復陶者,為君辦理免役之事,因而為 絳縣 師?!痹?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晉復陶春復陶說
(3).即蝝。說文·蟲部:“蝝,復陶也。” 段玉裁 注:“《釋蟲》曰:‘蝝,蝮蜪?!鬃謴南x也……復陶未知於今何物?!?span id="vnld66e" class="book">《國語·魯語上》“蟲舍蚳蝝” 三國 吳 韋昭 注:“蝝,復陶也,可食。”
古代用毛羽制作的御雨雪的衣服。語出左傳·昭公十二年:“雨雪,王皮冠, 秦 復陶,翠被,豹舄?!?杜預 注:“ 秦 所遺羽衣也。” 孔穎達 疏:“文在冠下舄上,知是衣也,目之以 秦 ,明是 秦 所遺也,冒雪服之,知是毛羽之衣,可以御雨雪也?!?清 錢謙益 《古詩贈新城王貽上》:“窮子抵尺璧,凍人裂復陶。”
《國語辭典》:雨衣  拼音:yǔ yī
遮雨的外衣。唐。許渾 村舍詩二首之一:「自剪青莎織雨衣,南峰煙火是柴扉。」
分類:雨衣外衣
《國語辭典》:衣袍  拼音:yī páo
袍子。唐。孟郊立德新居〉詩一○首之四:「曉碧流視聽,夕清濯衣袍。」《三國演義》第三四回:「行不數(shù)步,馬前蹄忽陷,浸濕衣袍?!?/div>
《漢語大詞典》:裼裘
(1).古行禮時,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盡覆其裘,謂之裼裘。非盛禮時,以此為敬。禮記·檀弓上:“ 曾子 襲裘而弔, 子游 裼裘而弔。 曾子 指 子游 而示人曰:‘大夫也,為習於禮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 孔穎達 疏:“袒去上服以露裼衣,則此裼裘而弔是也?!?span id="x6fr6ov" class="book">《禮記·喪大記》“弔者襲裘” 漢 鄭玄 注:“始死,弔者朝服裼裘如吉時也。小斂則改襲而加武與帶絰矣?!?br />(2).泛指袒露里衣。形容不拘禮儀。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使迴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張鳳陽:“ 納蘭太傅 、 高江村 等款待賓客, 鳳陽 裼裘露頂,忝踞上位,其結交也如此。”
《漢語大詞典》:直領(直領)
古代外衣領口的一種式樣。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及其后,則絲里枲表,直領無褘,袍合不緣?!?span id="sby0u5m" class="book">《釋名·釋衣服》:“直領領邪直而交下,亦如丈夫服袍方也?!?/div>
《國語辭典》:風衣(風衣)  拼音:fēng yī
穿在外層較薄的長衣,春秋穿著,用來防禦風寒。如:「外面的風很大,你最好把風衣穿上。」
分類:外衣
《漢語大詞典》:裼襲(裼襲)
(1).古代禮服之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盡覆其裘,謂之裼;不裼,謂之襲。盛禮以襲為敬;非盛禮以裼為敬。禮記·表記:“裼襲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瀆也?!?鄭玄 注:“不相因者,以其或以裼為敬,或以襲為敬。禮盛者,以襲為敬,執(zhí)玉龜之屬也;禮不盛者,以裼為敬,受享是也。” 孔穎達 疏:“行禮之時,禮不盛者,則露見裼衣;禮盛之時,則重襲上服。是行禮初盛則襲衣,禮不盛則裼衣,是裼襲不相因也……其行禮之時,或初襲而后裼,或初裼而后襲。所以然者,欲使人民無相褻瀆使禮相變革也?!?唐 白居易 《沿革禮樂策》:“以玉帛俎豆為數(shù),以周旋裼襲為容。” 明 歸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至於冠、婚、喪祭、燕射、士相見之禮,可得而議也,所以周旋裼襲,升降俯仰者,圣人能議之而不能為之也?!?br />(2).指穿著禮服。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他看了,連忙道‘請’。 安公子 早已裼襲而來。”
《國語辭典》:披肩  拼音:pī jiān
1.披搭在肩上的服飾。如:「這披肩披在我身上好看嗎?」
2.清代文武官員披在大禮服上的肩掛。清。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披肩》:「披肩為文武大小品官衣大禮服時所用,加于頂,覆于肩,形如菱,上繡蟒,八旗命婦亦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