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詞典 3分類詞匯 5
《漢語大詞典》:夏稅
(1).田賦名稱。 唐 起,歷代田賦都分夏、秋兩季征收,稱為夏稅和秋稅。舊唐書·代宗紀:“﹝ 大歷 五年﹞夏稅,上田畝稅六升,下田四升。秋稅,上田畝五升,下田三升?!?br />(2). 建中 元年行兩稅法后,規(guī)定“夏稅無過六月,秋稅無過十一月。” 宋 代夏稅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納畢;秋稅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納畢。 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兩稅法征稅。 明 代規(guī)定夏稅無過八月,以小麥為主,秋糧無過明年二月,以米為主。行“一條鞭法”后,夏稅、秋糧大都征銀。 清 代分上忙、下忙兩期征收。
《漢語大詞典》:兩稅(兩稅)
(1).夏稅和秋稅的合稱。 唐德宗 時 楊炎 作兩稅法,并租庸調(diào)為一,令以錢輸稅。夏輸不超過六月,秋輸不超過十一月,故稱兩稅。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二:“京城減收兩稅之半。”新唐書·崔造傳:“ 造 久在 江左 ,疾錢穀諸使罔上,或干沒自私,乃建言:‘天下兩稅,請委本道觀察使、刺使選官部送京師?!?br />(2).見“ 兩稅法 ”。
《國語辭典》:兩稅法(兩稅法)  拼音:liǎng shuì fǎ
唐德宗時,宰相楊炎創(chuàng)立的一種稅法。按人民貧富及擁有田畝的數(shù)目,分等級課稅,每年依夏、秋兩季用錢編納,以替代原有的租庸調(diào)法。
《漢語大詞典》:折帛
南宋 初將上供、和買、夏稅綢絹改為折價輸錢,稱為折帛。 宋 葉適 《上孝宗皇帝札子》:“自漕司造船、督府犒軍而酒價十倍,和買、折帛行而民有二賦?!?宋 洪邁 容齋續(xù)筆·宋齊丘:“所謂和買、折帛,尤為名不正而斂最重。”參閱宋史·食貨志上三。
《國語辭典》:地丁  拼音:dì dīng
地租與人口稅的合稱。《六部成語注解。戶部》:「地?。好耖g地畝丁口向例、每年由地方官照算升征錢糧,自康熙年間圣祖特恩、將丁口并入地畝一總征收,從此不再加丁賦著為例?!?/div>
《漢語大詞典》:地客
(1).雇農(nóng)。 宋 朱熹 《取會管下都分富家及缺食之家》:“富家無餘米可糶者計幾家,而僅能自給,其地客、佃客不闕,仍各開戶姓并佃客、地客姓名。”
(2).佃戶。《元典章·刑部十九·禁典雇》:“切見 江南 富戶,止靠田土;因買田土,方有地客。所謂地客,即係良民。” 清 李調(diào)元 《南越筆記·廣東方言》:“ 廣州 謂……賃地者曰地丁,曰地客?!?/div>
《漢語大詞典》:夏輸(夏輸)
繳納夏稅。新唐書·食貨志二:“自 代宗 時,始以畝定稅,而斂以夏秋。至 德宗 相 楊炎 ,遂作兩稅法,夏輸無過六月,秋輸無過十一月。”
分類:繳納夏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