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詞典 1分類詞匯 10
《漢語大詞典》:申審(申審)
反復(fù)審議。宋史·高宗紀四:“詔:‘墨敕有不當者,許三省、樞密院奏稟,給事中、中書舍人繳駁,臺諫論列,有司申審。’”
《漢語大詞典》:三覆
(1).三處伏兵。《左傳·隱公九年》:“君為三覆以待之。” 杜預(yù) 注:“覆,伏兵也?!?span id="l16xf1b" class="book">《宋史·劉锜傳》:“﹝ 劉錡 ﹞遂設(shè)三覆以待之?!?br />(2).三度打敗。戰(zhàn)國策·燕策二:“﹝ 齊 ﹞遂與兵伐 宋 。三覆 宋 , 宋 遂舉。”
(3).三度復(fù)審。 宋 文瑩 《玉壺清話·李先主傳》:“時天下罹亂,刑獄無典,因是凡決死刑,方用三覆五奏之法?!?/div>
《漢語大詞典》:對注(對注)
唐 制,凡由吏部擬授的官職,再經(jīng)門下侍中、給事中復(fù)審,稱為“對注”。 宋 洪邁 容齋三筆·蔡京除吏:“ 唐 天寶 之季, 楊國忠 以右相兼吏部尚書,大集選人注擬於私第。故事:注官訖,過門下侍中、給事中。 國忠 呼左相 陳希烈 於座隅(原注:時改侍中為左相),給事中在列,曰:‘既對注矣,過門下了矣?!?/div>
《漢語大詞典》:乞鞫
亦作“ 乞鞠 ”。 請求復(fù)審。周禮·秋官·朝士“期外不聽”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nóng) 云:“若今時徒論決,滿三月,不得乞鞫?!?漢 王符 潛夫論·述赦:“被冤之家,乃甫當乞鞠,告故以信直,亦無益於死亡矣?!?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蔡廓傳》:“但令家人與囚相見,無乞鞫之訴,便足以明伏罪。”
《漢語大詞典》:左讞(左讞)
復(fù)審改判。 宋 李元綱 厚德錄卷二:“自是左讞者歲不減千人,皆情可憫法疑者,無不貸免?!?/div>
分類:復(fù)審
《漢語大詞典》:恩審(恩審)
謂皇帝下令復(fù)審案犯。 明 劉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敘略節(jié):“十年夏,恩審。 曹大司禮 化淳 ,雖兩奉簡命,到大理寺清理冤滯,亦不敢遽為 若愚 昭雪也?!?/div>
《漢語大詞典》:朝審(朝審)
明 清 兩代由朝廷派員復(fù)審死刑案件的一種制度。始于 明 天順 三年。每年霜降后,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把已判死刑尚未執(zhí)行的重囚犯罪情節(jié),摘要制冊,送九卿各官詳審,分列“情實”、“緩決”、“可矜”、“可疑”、“留養(yǎng)承嗣”等類,上呈皇帝裁決。明史·刑法志二:“﹝ 永樂 ﹞十七年令在外死罪重囚,悉赴京師審録…… 天順 三年令每歲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會審重囚,謂之朝審?!?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中:“予每遇秋審朝審,必盡言以俟諸公決擇,不敢緘口?!?span id="s7ph12m" class="book">《天雨花》第六回:“話説此時八月,正當朝審,合省犯人,都解到省城按察司監(jiān)內(nèi)來?!?清 代朝審與秋審并行,處京師案件稱朝審,處理外省案件稱秋審。先朝審,后秋審。參閱《清通典·刑法四·刑制》。
《國語辭典》:秋審(秋審)  拼音:qiū shěn
古代各省死罪人犯,至秋季由刑部覆核定罪,在秋后處決,稱為「秋審」?!读砍烧Z注解。刑部》:「秋審:當時立即處斷,謂之熱審。其馀各案統(tǒng)請刑部核議奏明定罪,每年秋后處決,謂之秋審?!?/div>
《國語辭典》:三推六問(三推六問)  拼音:sān tuī liù wèn
再三反覆的審問。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二折:「你要官休呵,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問,你這等瘦弱身子,當不過拷打?!埂端疂G傳》第一二回:「三推六問,卻招做一時斗毆殺傷,誤傷人命招了?!挂沧鳌噶鶈柸啤?。
《國語辭典》:六問三推(六問三推)  拼音:liù wèn sān tuī
再三反覆的審訊。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乾著你六問三推,生將我千刀萬剁?!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一:「至于扳誣冤枉的,卻又六問三推,千般鍛煉?!挂沧鳌溉屏鶈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