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4詞典 1分類詞匯 13
《國語辭典》:聲韻學(聲韻學)  拼音:shēng yùn xué
研究古今字音的結(jié)構(gòu)及變遷的學問。此學始于齊、梁,其后大別為古韻之學、等韻之學、廣韻之學三種。也稱為「音韻學」。
《國語辭典》:李舟  拼音:lǐ zhōu
人名。生卒年不詳。唐代聲韻學家。曾訂正孫愐《唐韻》,撰《切韻》十卷。重新編排韻部,使韻部排列分別以類相從;又使四聲次序相配齊整,奠定《廣韻》二百零六韻的基礎(chǔ)。書已亡佚。
《國語辭典》:聲類(聲類)  拼音:shēng lèi
1.聲韻學上指聲母,為形聲字的聲符。
2.書名。魏李登著,為一韻書,今已失傳。
《國語辭典》:細音(細音)  拼音:xì yīn
發(fā)音時口腔共鳴響度最小的音。凡有〔i〕、〔y〕介音或主要元音為〔i〕、〔y〕的韻母者,皆屬此類。分為開口細音及合口細音。
《國語辭典》:擬音(擬音)  拼音:nǐ yīn
1.由人造出來模仿物體、自然界所發(fā)的聲音或動物的叫聲,以加強電影、戲劇、廣播、電視等音響效果。
2.聲韻學上對一個已不使用的語言中,一個字的音讀,按照語音系統(tǒng)及音變規(guī)律,進行擬測的方法,稱為「擬音」。
《國語辭典》:開齊合撮(開齊合撮)  拼音:kāi qí hé cuò
聲韻學上把韻母按照發(fā)音時嘴唇的形狀,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等四呼,簡稱為「開齊合撮」。
《國語辭典》:陰陽對轉(zhuǎn)(陰陽對轉(zhuǎn))  拼音:yīn yáng duì zhuǎn
聲韻學術(shù)語。陰是指不收鼻音韻尾的陰聲韻,陽是指收鼻音韻尾的陽聲韻。陰陽對轉(zhuǎn)用來解釋漢語語音中,陰聲、陽聲在形聲字聲子與聲母關(guān)系或方言對比上可以互通的現(xiàn)象。簡稱為「對轉(zhuǎn)」。
《國語辭典》:半母音  拼音:bàn mǔ yīn
聲韻學上指性質(zhì)介于母音和子音之間的語音。發(fā)音時,氣流幾乎不受任何阻礙,所以接近母音;同時帶有輕微摩擦,類似子音,故也稱為「半子音」。國語的半母音有j、w和y,出現(xiàn)在零聲母音節(jié)的i、u和ü前。
《國語辭典》:半抖音  拼音:bàn dǒu yīn
聲韻學上指發(fā)音時,舌尖或小舌顫動一次的語音。現(xiàn)代漢語無此類音。
《國語辭典》:半低元音  拼音:bàn dī yuán yīn
聲韻學上指發(fā)音時舌頭位置略高于低元音的母音,如國際音標〔ε〕、〔?〕等音。因其嘴唇張開程度僅亞于低元音,也稱為「半開元音」?,F(xiàn)代漢語只見于方言。
《國語辭典》:陰聲韻(陰聲韻)  拼音:yīn shēng yùn
傳統(tǒng)聲韻學術(shù)語:(1)廣義指無鼻音韻尾的韻母,與陽聲相對。如中古韻書中的支、脂、之、質(zhì)諸韻。(2)狹義指無鼻音,亦無清塞音的韻母,如上述諸韻中的支、脂、之等韻。也稱為「陰聲」、「陰韻」。
《國語辭典》:主元音  拼音:zhǔ yuán yīn
音節(jié)中的主要元音。聲韻學上則稱為「韻腹」。
《國語辭典》:陽聲韻(陽聲韻)  拼音:yáng shēng yùn
聲韻學家稱帶有鼻聲韻尾m、n、ng的韻母。如中古韻書中的東、冬、侵、談等韻。也稱為「陽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