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偃戈
(1).休兵。指太平。 唐 于鵠 《山塞》詩之一:“邊人逢圣代,不見偃戈時。” 宋 陳彭年 《大寶箴》:“導之以德,民免嬰羅;不懈於位,俗乃偃戈?!?br />(2).伏兵;埋伏。周書·文帝紀下:“命將士皆偃戈於葭蘆中,聞鼓聲而起?!?/div>
《漢語大詞典》:掩伏
埋伏;藏匿。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孝感之戰(zhàn):“余授以旗鼓,命掩伏山側,余遂趨賊壘。”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你可以掩伏在近旁,聽我們說些什么話,但不許有人露面?!?/div>
分類:埋伏藏匿
《漢語大詞典》:伏埋
埋伏。 郭希仁 《從戎紀略》:“ 定三 見勢不可支……與其弟 國寶 由署后越城逃佚。詎城下亦有伏埋,二人由城跳下,超過一小河?!?/div>
分類:埋伏
《國語辭典》:三伏  拼音: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分別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督鹌棵贰返诎嘶兀骸改菚r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熱?!埂都t樓夢》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這果子樹上都有蟲。」
2.三重伏兵?!杜f唐書。卷一二一。仆固懷恩傳》:「玚令高彥崇、渾日進、李光逸等設三伏以待之,賊半渡,伏發(fā),合擊而走之?!?/div>
《國語辭典》:潛伏(潛伏)  拼音:qián fú
1.隱匿埋伏?!度龂?。吳書。卷四七。吳主權傳》:「冬十月,權以大兵潛伏于阜陵俟之,凌覺而走?!埂度龂萘x》第二一回:「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br />2.軍事上的一種機密性行動。以秘密方式進入敵區(qū)后,居住該地區(qū)而不為他人所發(fā)覺或注意。
《國語辭典》:出草  拼音:chū cǎo
舊日臺灣原住民埋伏于草叢中,捕殺入侵者或獵取他族的人頭,再將人頭去皮肉,置于髑髏架上,稱為「出草」。此一行為象徵自衛(wèi)、勇敢,并具有宗教意義。
《國語辭典》:伏莽  拼音:fú mǎng
本為軍隊藏匿草叢中,后世用以指隱伏的盜匪?!杜f唐書。卷一。高祖本紀》:「由是攫金有恥,伏莽知非。」
《國語辭典》:伏兵  拼音:fú bīng
暗中隱藏埋伏的軍隊。《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操若來,誘之入城,四門放火,外設伏兵。」《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等他回去之時,聽炮響為號,伏兵齊起,上前掩殺?!?/div>
《國語辭典》:狙擊(狙擊)  拼音:jū jí
埋伏在暗地里而伺機突擊?!妒酚?。卷五五。留侯世家》:「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
《國語辭典》:陰伏(陰伏)  拼音:yīn fú
1.陰私、秘密?!稘h書。卷六六。楊敞傳》:「又性刻害,好發(fā)人陰伏?!?br />2.暗中埋伏?!缎绿茣>硪晃逦?。馬燧傳》:「陰伏萬人,將以掩燧?!?/div>
《國語辭典》:埋伏  拼音:mái fú
暗中躲藏著,等敵人到來后再起而攻擊。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三折:「大夫!不知筵宴之間,怎生埋伏擺布?」《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這等險惡所在,他們必有埋伏!」
《漢語大詞典》:伏戎
(1).埋伏軍隊或刺客。易·同人:“九三,伏戎於莽?!?孔穎達 疏:“伏潛兵戎於草莽之中?!?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繡:“僕謀伺其來,操兵入共擊之……女談笑如常,舉手向 劉 曰:‘悉君心事,方將圖效綿薄,何竟伏戎?’”
(2).指隱伏伺機以圖作亂的武人。舊唐書·蕭道孔緯等傳贊:“如木斯蠹,自潰於中。抵巇侮亂,安責伏戎!”
《漢語大詞典》:伏弩
(1).埋伏弓箭手。史記·高祖本紀:“ 項羽 大怒,伏弩射中 漢王 ?!?span id="hlnzqtv" class="book">《后漢書·袁紹傳》:“ 操 出行圍, 配 伏弩射之,幾中?!?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 孟良 ﹞由 大猛養(yǎng) 進 猛遮 ,土弁 刀召鈐 伏弩截殺。”
(2).隱蔽著的用機械發(fā)射的弓箭。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尸穸:“按《漢舊儀》,將作營陵地,內(nèi)方石,外沙演,戶交橫莫耶,設伏弩、伏火、弓矢與沙,蓋古製有其機也?!?br />(3).泛指暗箭。明史·葉旺傳:“率精騎數(shù)百挑戰(zhàn)城下,中伏弩仆,為我兵所獲?!?/div>
《漢語大詞典》:伏道
(1).暗道,隱秘的通道。《西游補》第七回:“未來世界中,又有一條伏道,通矇瞳世界。”
(2).指利用地形埋伏軍隊以襲擊敵人的策略。 宋 蘇洵 《權書上·攻守》:“大山峻谷,中盤絶徑,潛師其間。不鳴金,不撾鼓,突出乎平川以衝敵人腹心者曰伏道?!?/div>
《漢語大詞典》:偃甲
(1).藏甲衣不用,謂停止戰(zhàn)爭。晉書·苻堅載記:“開山澤之利,公私共之,偃甲息兵,與境內(nèi)休息?!?br />(2).指埋伏兵士。陳書·陸子隆傳:“ 子隆 設伏於外,仍閉門偃甲,示之以弱。及 行師 至,腹背擊之, 行師 大敗,因乞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