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出山  拼音:chū shān
1.比喻出來做官。唐。杜甫佳人〉詩:「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埂独蠚堄斡洝返谒幕兀骸赋袃晌贿^愛,兄弟總算有造化的了,只是目下尚無出山之志,將來如要出山,再為奉懇?!?br />2.修行人離開山中的住處,到平地來。唐。崔峒〈送真上人還蘭若〉詩:「出山逢亂世,乞食覺人稀?!埂缎咽篮阊?。卷三八。李道人獨步云門》:「臨出山時,仙長傳授我的偈語,第二句道:『聽簡而問』。」
《國語辭典》:巖石  拼音:yán shí
礦物的集合體,可分為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三種。構成地球上巖石圈的主要物質。
《國語辭典》:巖石(巖石)  拼音:yán shí
1.高大的石塊?!妒酚洝>戆?。高祖本紀》:「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閒。」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其上則隱于簾肆之閒,臥于巖石之下?!?br />2.比喻重臣。宋。曾鞏 與北京韓侍中啟一:「自避遠于煩機,久淹回于外服,宜從巖石之望,趣正袞衣之歸?!顾?。蘇舜欽聞京尹范希文等謫官〉詩:「大議搖巖石,危言犯采旒?!?br />3.構成地殼的礦物。分為火成巖、水成巖、變質巖三大類。
《國語辭典》:地震  拼音:dì zhèn
由地球內部的變動所引起的地殼震動。如:「地震時,要盡速逃往空地,或躲到墻角、桌下?!埂逗鬂h書。卷七。孝桓帝紀》:「丙辰,京師地震?!?/div>
《國語辭典》:火山  拼音:huǒ shān
地殼內部的巖漿噴出的熔巖、巖塊及其他物質堆積在地面而形成的錐形山。分為活火山、休火山、死火山三種。
《國語辭典》:火山湯海(火山湯海)  拼音:huǒ shān tāng hǎi
比喻極艱難、危險的地方或情況。《晉書。卷八六。張軌傳》:「雖有火山湯海,無所辭難,豈寒暑之足避哉!」
分類:艱難危險
《國語辭典》:地表  拼音:dì biǎo
1.地球的表面。包括平原、盆地、高山、湖泊、海洋等高低起伏的地形。如:「衛(wèi)星拍攝出地表起伏的壯麗景色。」
2.地面。南朝宋。謝莊月賦〉:「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
《國語辭典》:巖層(巖層)  拼音:yán céng
地殼中作層狀分布的巖石體。
《國語辭典》:地質(地質)  拼音:dì zhí
探究地球表面及內部的質地為何種狀況,包括地殼中巖石的種類、成分、分布和結構。
《國語辭典》:巖漿(巖漿)  拼音:yán jiāng
地球內部尚在熔融狀態(tài)的流體物質。主要成分為矽酸鹽,也含一些氧化物、硫化物、水及氣體等,冷卻后形成火成巖。
《漢語大詞典》:坤樞
地軸。借指地殼。例如:坤樞未變。——[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分類:地軸地殼
《國語辭典》:采礦(採礦)  拼音:cǎi kuàng
以人力或機械方式把地殼中的礦物開采出來。
《國語辭典》:爆發(fā)(爆發(fā))  拼音:bào fā
1.因火和熱而炸裂。如:「炸彈爆發(fā)」。
2.巖漿突然沖破地殼,向四外迸出。如:「火山爆發(fā)」。
3.事情或情緒突然而猛烈發(fā)生或發(fā)作。如:「爆發(fā)中日戰(zhàn)事」、「他滿肚委屈正無處發(fā)泄,被你一頂嘴,所有的不快便爆發(fā)出來?!?/div>
《國語辭典》:地層(地層)  拼音:dì céng
地層由一層層具有層理的巖石所構成,這種具有層次巖層系統(tǒng)稱為「地層」。
《國語辭典》:裂谷  拼音:liè gǔ
地殼的斷裂作用形成的巨大陷落帶。地函物質上升的地帶,其上方地殼的脆弱部分因張裂、斷陷而形成狹長的凹谷,如東非裂谷。
《國語辭典》:火山口  拼音:huǒ shān kǒu
火山活動時地下的高溫物質噴到地面的出口。一般位于火山錐頂部或側面,火山噴發(fā)停止后由于地下通道中的熔巖冷凝收縮,火山口形成環(huán)形凹陷的區(qū)域;口內有陡峭的內壁,地表面上常呈橢圓形或圓形,直徑數(shù)十米到數(shù)公里不等。
《漢語大詞典》:油捕
在地殼中已經形成的石油,常常和水一起沿著裂縫和孔洞流動,如在它們通過的道路上遇到各式各樣不透水的、底朝上口朝下的“口袋”(構造)時,就會慢慢地聚集起來。這樣聚集石油的部分叫做“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