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2—1060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梅詢從子。初以蔭補桐城主簿,歷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仁宗皇祐三年召試,賜進士出身。以學(xué)士趙概等十余人薦,授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都官員外郎,預(yù)修《唐書》。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有《宛陵先生集》、《唐載記》、《毛詩小傳》等。
詞學(xué)圖錄
梅堯臣(1002-1060) 字圣俞。宛陵(今安徽宣州宣城)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实v三年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為詩提倡"平淡",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并稱"梅歐"、"蘇梅"。劉克莊在《后村詩話》中稱為宋詩"開山祖師"。曾注《孫子兵法》。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詞見《能改齋漫錄》。
全宋文·卷五九二
梅堯臣(一○○二——一○六○),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工詩,以深遠古淡為意,間出奇巧,初未為人所知。天圣中,用叔父梅詢蔭為桐城主簿,調(diào)河南主簿。錢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賞之,為忘年交,引與酬唱。歐陽修與為詩友,自以為不及。繇是知名于時。景祐元年,自德興縣令知建德縣。寶元二年,知襄城縣。慶歷元年,監(jiān)湖州稅;五年,為許昌簽書判官;八年,為簽書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实v四年監(jiān)永濟倉。大臣屢諫宜在館閣,嘉祐元年召試,賜進士出身,為國子監(jiān)直講。五年,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預(yù)修《唐書》,成,未奏而卒。撰《唐載記》二十六卷、《毛詩小傳》二十卷,注《孫子》十三篇,有《宛陵集》四十卷。見歐陽修《梅圣俞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三),《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人,字圣從。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彈劾無所避,有直聲。后以中傷韓琦,聲名遂損于昔。以親老出知漢、梓二州,還判銀臺司。英宗時移知永興軍及河南府。晚年老病,猶乞進用,為神宗所鄙。卒年六十九。
全宋詩
何郯(一○○五~一○七三),字圣從,陵州(今四川仁壽)人,徙成都。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累官至龍圖閣直學(xué)士,歷知州府。神宗熙寧三年(一○七○),以尚書右丞致仕(《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一)。六年卒(同上書卷二二九),年六十九。有《廬江文集》二十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二有傳。
全宋文·卷六一一
何郯(一○○四——一○七二),字圣從,陵州(治今四川仁壽)人,徙成都。景祐元年進士及第,由太常博士為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殿中侍御史。慶歷八年,遷禮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实v二年,以母老求西歸,加吏部侍郎、直龍圖閣、知漢州。進集賢殿修撰、知梓州。至和元年,擢天章閣待制。嘉祐四年,同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遷龍圖閣直學(xué)士,為河?xùn)|都轉(zhuǎn)運使,又歷知永興、河南。治平末,再知梓州。熙寧三年,詔提舉成都玉局觀,尋以尚書右丞致仕。五年正月卒,年六十九。所著有《奏議》二十卷、《刀筆》五卷、《廬江文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0—1063 【介紹】: 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壽春郡王,天禧二年封升王,立為太子。真宗死,嗣位,由章獻太后垂簾聽政。明道二年,始親政。在位時,西夏強盛,宋兵屢遭失敗。遼亦乘機索取關(guān)南之地。乃屈辱求和,增加納遼歲幣,又以銀、絹、茶等與西夏議和。官吏軍隊員額和俸餉大增,冗官冗兵冗費積貧積弱局面形成。曾起用范仲淹任參知政事,實施新政,但不久即廢罷。在位四十二年。
全宋詩
宋仁宗趙禎(一○一○~一○六三),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封升王,冊為皇太子。乾興元年(一○二二)二月即位,由章獻劉太后稱制主持朝政,凡十一年。明道二年(一○三三),太后去世,始親政。嘉祐八年卒,年五十四,葬永昭陵,廟號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建元天圣、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有《御制集》百卷(《玉海》卷二八),已佚。見《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紀(jì)》。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九四○
宋仁宗趙禎(一○一○——一○六三),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章獻皇后養(yǎng)為己子。初名受益。祥符七年封慶國公,八年封壽春郡王。天禧元年兼中書令,明年進封升王,冊為皇太子。乾興元年二月即帝位,時年十三,太后稱制。明道二年太后崩,始親政??刀ǔ酰蜗膽?zhàn)起,任韓琦、范仲淹以拒之,遂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之戰(zhàn),后以歲賜銀、絹、茶等與西夏議和。契丹乘機逾盟,索取關(guān)南地,乃增歲幣,任富弼以和之。慶歷三年八月任范仲淹、富弼革弊圖新,實行「慶歷新政」。然因權(quán)貴沮之,旋罷。在位恭儉仁恕,然冗官、冗兵、冗費日增,漸成積貧積弱之勢。在位四十二年,年號九:天圣、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有集一百卷。見《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紀(jì)》,《玉海》卷二八《治平仁宗御書》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起,字輔圣,沅江(今屬湖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歷知寧鄉(xiāng)、秭歸、湘鄉(xiāng)、萍鄉(xiāng)等縣(清嘉慶《沅江縣志》卷二五)。嘉祐間為永州通判(清道光《永州府志》卷一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洪圣保,女。居莆田(今屬福建)將軍巖誦經(jīng)十余載,年五十于惠安龍泉出家。仁宗皇祐間卒。清乾隆《莆田縣志》卷三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5—1093 【介紹】: 宋越州新昌人,字圣咨。石待旦從子。仁宗慶歷二年進士。試秘書省校書郎。為天臺令,有母訟子逆者,牧之訓(xùn)敕之,遂為善良。時與王安石、陳襄,號江東三賢宰。改著作佐郎。歷知二縣,通判二州,入為越王宮太學(xué)教授,監(jiān)在京曲院,官至知溫州。致仕優(yōu)游十余年卒。在溫酬唱篇詠,集為《永嘉唱和》。有《易論解經(jīng)訓(xùn)傳》及雜文歌詩等。
全宋詩
石牧之(一○一五~一○九三),字圣咨,越州新昌(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歷知江寧、鹽城、雍丘三縣,通判溫、湖、舒、建四州。入為越王宮太學(xué)教授。后以尚書都官郎中知溫州。哲宗元祐八年卒,年七十九。事見《蘇魏公集》卷五五《石君墓碣銘》。
宋登科記考
字圣咨。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慶歷二年(1042年)進士。朝議大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芻(一○一五~一○八○),字圣民,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仁宗時進士。補江州司戶參軍。遷國子直講、同知太常禮院、史館檢討。至和元年(一○五四)落職監(jiān)潭州酒稅(《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六)。歲馀,通判揚州,擢淮南轉(zhuǎn)運使。歷知數(shù)州。神宗元豐三年卒,年六十六。事見《長興集》卷一七《張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一○四三
張芻(一作「芻」,一○一五——一○八○),字圣民,濮州鄄(今山東鄄城)人。舉進士,補江州司戶參軍,遷馀杭令,改知大名府永濟縣,遷國子監(jiān)直講、同知太常禮院。以議溫成后園寢不合,奪職監(jiān)潭州酒務(wù),通判揚州。久之,判登聞鼓院、吏部南曹,知登州,召為開封府判官、三司戶部判官,荊湖等路制置發(fā)運副使,三司鹽鐵副使,歷知密、滄、陳州,入提舉在京諸司庫務(wù),出知鄧州,徙知應(yīng)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元豐三年卒,年六十六。有文集四十卷。見沈括《張公墓志銘》(《長興集》卷一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6—1079 【介紹】: 宋仁宗后。真定靈壽人。曹彬?qū)O女。明道二年郭皇后廢,詔聘入宮。景祐元年冊為皇后。慶歷八年,宮中衛(wèi)卒亂,后遣宦侍平之。英宗即位,尊為皇太后。帝感疾,請權(quán)同處分軍國事。次年帝疾愈,即還政。神宗立,尊為太皇太后。王安石當(dāng)國,后乘間語帝不宜輕改祖宗法度。帝曾有意于燕薊,后戒勿輕舉。蘇軾以詩得罪下獄,后援仁宗語救之。卒謚慈圣光獻。
全宋文·卷一○五一
曹皇后(一○一六——一○七九),真定靈壽(今河北靈壽)人,曹彬?qū)O女。明道二年詔聘入宮,景祐元年九月冊為皇后。英宗入為嗣子,后贊策居多,及英宗即位(嘉祐八年),尊為皇太后。神宗立,尊太皇太后,宮名慶壽。后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谷親蠶,善飛白書。王安石當(dāng)國,語神宗曰,祖宗法度,不宜輕改。又救蘇軾于獄中。元豐二年冬卒,謚慈圣光獻。見《宋史》卷二四二《后妃傳》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6—1055 【介紹】: 即耶律宗真。遼代皇帝。字夷不堇,契丹名只骨。圣宗長子。好儒術(shù),通音律,工畫。即位,改太平十一年為景福元年。母耨斤本為圣宗元妃,自立為皇太后,攝政。次年,改元重熙。重熙三年出太后,始親政。宋為西夏所敗,遣使至宋議增歲幣。在位二十四年。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范亦顏,字圣鄰,郫縣(今屬四川)人(清同治《郫縣志》卷二五)。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馮安岳集》卷五《題范亦顏圣鄰?fù)昙蟆?、?a target='_blank'>兩宋名賢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一說皇祐進士(《郫縣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2—1076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幾圣。仁宗慶歷六年進士。為三司戶部判官、尚書祠部郎中。為文簡古不俗,尤工于詩,以文學(xué)受知韓琦。琦欲薦充館閣,不果。有《韓忠獻遺事》、《祠部集》。
全宋詩
強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幾圣,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除泗州司理參軍,歷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韓琦判永興軍,辟為主管機宜文字,輾轉(zhuǎn)在韓幕府六年。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召判戶部勾院,遷群牧判官。九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遺詩文為《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韓忠獻遺事》一卷?!?a target='_blank'>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清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娭驹?,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簡稱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簡稱同治本)。另輯得集外詩四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四二八
強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幾圣,錢唐(今浙江杭州)人。慶歷六年登進士第,歷為泗州司理參軍,浦江、東陽、元城諸縣令。受知于韓琦。神宗立,琦罷相判永興軍,又移鎮(zhèn)相、魏,皆辟為管勾機宜文字,表章書記,多出其手。琦數(shù)薦之朝廷,謂宜在館閣,然未及大用,仕僅至三司戶部判官、祠部郎中。熙寧九年卒,年五十五。工詩,句出驚人,書記必聲比字屬,他文則簡古不徇俗。著有《韓忠獻公遺事》一卷(存)、《祠部集》四十卷。見《宋史》卷三五六《強淵明傳》,曾鞏《強幾圣文集序》(《元豐類稿》卷一二),《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翼》卷二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祖籍建州甌寧,字圣徒。英宗治平初以虞部員外郎知江陰軍。神宗熙寧十年以司農(nóng)少卿知袁州,惠政愛民,有治績。官至左中散大夫、普寧郡侯致仕。及退,與元絳、程師孟諸人詩酒往還,號十老。年八十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信州玉山人,字圣參。仁宗皇祐間進士。通判江州,操守廉潔。同邑有解官歸者,以田數(shù)十頃炫耀,虞仲笑曰:吾貧甚不能辦此,請以二十五柜書當(dāng)之。歐陽修嘗與書往來。
全宋文·卷二一○九
葉虞仲,字圣參,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实v元年登進士第。元豐中為朝請郎、通判睦州軍州事。又曾通判江州。見《明一統(tǒng)志》卷五一,道光《玉山縣志》卷三一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7—1094 【介紹】: 宋建昌人,字溫伯。曾以字為名,別字圣求。仁宗皇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中,歷編修中書條例、知制誥、御史中丞、翰林學(xué)士。有文名,一時制作,獨倚其力。哲宗立,一夕草制二十二。進翰林學(xué)士承旨,撰《神宗實錄》。為梁燾所劾,出知亳州。哲宗親政,首陳紹述之說,拜尚書左丞。
全宋詩
鄧潤甫(一○二七~一○九四),字溫伯,曾以字行,別字圣求,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江西詩徵》卷七),為上饒尉、武昌令。神宗熙寧中,除集賢校理,直舍人院,改知諫院、知制誥。擢御史中丞,遷翰林學(xué)士。落職知撫州。元豐二年(一○七九),移杭州。四年,徙知成都府(《乾道臨安志》卷三)。哲宗立,進翰林學(xué)士承旨,修撰《神宗實錄》,為吏部尚書。出知亳州、蔡州,移知永興軍。元祐末,為兵部尚書。紹圣元年,拜尚書左丞,卒,年六十八?!?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九六、《宋史》卷三四三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一五七八
鄧潤甫(一〇二七——一〇九四),字溫伯,嘗避諱以字為名,別字圣求,后皆復(fù)之。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皇祐進士,歷上饒尉、武昌令。熙寧中,為編修中書條例、檢正中書戶房事,除集賢校理、直舍人院,改知諫院、知制誥,擢御史中丞。遷翰林學(xué)士,為蔡確所陷,落職知撫州,移杭州、成都府,召復(fù)翰林學(xué)士。哲宗立,進翰林承旨,修撰《神宗實錄》,為吏部尚書。出知亳州,復(fù)召為承旨,除端明殿學(xué)士、禮部尚書,出知蔡州,移永興軍。元祐末,以兵部尚書召。紹圣初,拜尚書左丞,無何暴卒,年六十八,謚安惠。《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2—1101 【介紹】: 即耶律洪基。遼代皇帝。字涅鄰,契丹名查剌。興宗子。重熙二十四年即位,改元清寧元年。清寧九年,平定皇太叔耶律重元奪位之謀。咸雍二年,改國號契丹為遼,國號始定。設(shè)學(xué)養(yǎng)士,頒《五經(jīng)傳疏》,置博士、助教。然信用耶律乙辛,讒殺皇后。太康三年,廢太子浚(旋亦為乙辛謀殺)。七年,始查乙辛之奸,又二年,殺之。晚年佞佛,曾一年飯僧三十六萬,屬部多起反抗。遼勢漸衰。在位四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