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大圣歡喜雙身毗那夜迦天形像品儀軌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唐善無畏譯。
大圣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天形像品儀軌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唐不空譯。
大圣金剛夜叉
【佛學(xué)大辭典】
(異類)五大明王之一,(參見:金剛夜叉)
大圣曼殊室利童子
【佛學(xué)大辭典】
(菩薩)舊稱文殊師利。新稱曼殊室利。童形之文殊菩薩也。
大圣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法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唐不空譯。記五字文殊之修法。
大圣文殊師利菩薩
【佛學(xué)大辭典】
(菩薩)新稱曼殊室利。譯曰妙吉祥。
小圣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圣者中,證悟之淺者。小乘之四果對于大乘則為小圣。又大乘之諸菩薩,對于佛亦為小圣。
凡圣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凡夫與圣者也。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為圣者,其已下未斷惑之人為凡夫。止觀輔行一曰:「凡者常也,亦非一也,庶品多故。圣者,風(fēng)俗通云:圣者聲也。以其聞聲知情,通天地,暢萬物故也。易曰:圣者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與四時合節(jié),與鬼神合吉兇。今出世圣不聞其聲知九界情,通諦理,暢眾機,與法界合德,與二智合明,與四機合節(jié),與眾圣合其冥顯。」
凡圣一如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又云凡圣不二。從事相言之,則有六凡四圣之十界差別,由其理性言之,則無差別平等也。寶藏論曰:「凡圣不二,一切圓滿。」大日經(jīng)義釋五曰:「六趣眾生與毗盧遮那本無二體?!?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凡圣不二,即凡夫和圣人的體性毫無差別平等的意思。
凡圣不二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與凡圣一如同。
凡圣同居土
【佛學(xué)大辭典】
(界名)臺家所立四土之一。如娑婆世界為凡夫圣者同居之國土也。(參見:四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凡夫和為了化度眾生而現(xiàn)身說法的圣人所共同居住的國土。
四土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臺家所立之四種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聲聞緣覺等圣者,同居之國土也。此有凈穢二種,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穢土,如西方極樂是同居之凈土。二方便有馀土,斷見思煩惱出離三界生死之人之生處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斷見思惑之人之生處,故名方便,塵沙無明之惑未盡,故曰有馀。又為七方便人之所居,故名方便土,七方便人者,即藏教聲聞緣覺二人(藏教中菩薩,三十四心斷結(jié)成道,于菩薩之位,似未斷惑,隨而不生彼土,故除之),通教聲緣菩三人,別教菩薩一人,圓教菩薩一人之人種類也。又此土稱為變易土。變化同居土之依身,而易以方便土之依身,故名變易土。又其后變此方便土之依身,而易以實報土之依身,故名變易土。然而生于此方便土者有五人:一須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羅漢(前三果,思惑未盡,不能生方便土,故悉為阿羅漢,但從本位立名,于一阿羅漢之上舉四果之別也),五辟支佛。文句六所謂:「五人斷通惑者同生其土皆為菩薩,五人即之四果支佛」是也。此五人生于方便土,如其次第,經(jīng)八,六,四,二萬,十千劫,而發(fā)菩提心,涅槃經(jīng)之說也。又謂有九人生于方便土。藏教聲緣二人,通教聲緣菩三人,別教三人,圓教一人也,別教三人者,至別教之菩薩第六住,斷見思之煩惱,故六住已上者,生于方便土,此一人也,與十行十回向共為三人。圓教一人者,圓教十信位之六根凈,以斷見思煩惱故,報命盡,故生于方便土。觀經(jīng)妙宗鈔上所謂:「九種行人合生彼土」是也。三實報無障礙土。方便土為證空理人之果報土,此上更有證一分中道之理之人之果報土,行真實之法,感得勝報,色心不相防,故名實報無障礙土。純?yōu)槠兴_之居,無有凡夫二乘,別教十地已上圓教十住已上之菩薩是也。四常寂光土。常有法身,本在常住之體也,寂者解脫,一切諸相永寂也。光者般若,照諸相之智慧也。此三德不縱不橫,名曰秘密藏,是乃諸佛如來之所依所居,故謂之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有有相無相二義:一寂光土,唯理。凈名經(jīng)疏一曰:「寂光土者,妙覺極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為國。但大乘法性即是真實智性,不同二乘偏真之理?!狗ㄈA玄義七曰:「寂光理通,如鏡如器,諸土別異,如像如假,業(yè)力所隔感見不同。」是如理者為如智之所依,故名曰土,非別有能依所依身土之別相。此一義也。二依圓教之極意,三千諸法,宛然本有,是乃真佛真土,常寂光之名,依之而立,此圓教之實義也。見凈名經(jīng)疏一等。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四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是凡夫與為了化度眾生而現(xiàn)身說法的圣人共同居住的國土;方便有馀土是二乘與沒有證得法身的菩薩所住的國土;實報莊嚴土是佛的報身與地上菩薩所住的國土;常寂光土是從佛的清凈法身所示寂的國土。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前說世間,但明凡夫世間。茲合凡圣,須明凡圣染凈之土。惟諸家說土不同,茲就臺家所立四種凈土:
一、凡圣同居土 人天之凡夫,與聲聞緣覺之圣者,同居之國土也。
二、方便有馀土 斷見思煩惱,出離三界生死之人之生處也。是修小乘之方便道,斷見思惑者生處,故謂之方便。塵沙無明惑未盡,故謂之有馀。
三、實報無障礙土 方便土證空理者果報之土,此上更證一分中道之理者之果報土。行真實之法,感得勝報,色心可無相妨,謂之實報無障礙土。此土純?yōu)槠兴_所居,無凡夫二乘。如別教之十地已上,圓教之十住已上之菩薩是也。
四、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為本在常住之體。寂、解脫也,一切諸相永寂。光、般若也,照諸相之智慧。此三德不縱不橫,名秘密藏,是諸佛如來之所依所居,故名常寂光土。
【三藏法數(shù)】
(出觀無量壽佛經(jīng)妙宗鈔)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穢有凈。謂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礫充滿,即同居穢土也。西方安養(yǎng)世界,金寶莊嚴,無四惡趣,即同居凈土也。雖凈穢有異,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語娑婆,華言能忍。四惡趣者,脩羅趣、餓鬼趣、畜生趣、地獄趣也。)
〔二、有馀土〕,有馀土者,謂二乘等已斷三界見、思惑盡,出生彼土,尚馀無明之惑未盡,故名有馀也。(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三、果報土〕,果報土者,亦名實報土。即別教十地,圓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等覺諸菩薩所居之土也。觀無量壽佛經(jīng)疏云:行真實法,感得勝報。是也。(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fā)光地、燄慧地、難勝地、現(xiàn)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十住者,發(fā)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也。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xiàn)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縛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也。)
〔四、常寂光土〕,常寂光土者,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解脫,光即般若。此以不遷不變名常,離有離無名寂,照俗照真名光。即妙覺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也。凈名疏云:修于圓教愿行之因,因極果滿,道成妙覺,居常寂光。是也。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疏)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謂此身土體無差別,俱非色相所攝,譬如虛空,遍一切處,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謂自受用法喜之樂,名自受用身,即自報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實報土也。謂佛以相應(yīng)凈識,所修成就,從初成佛,盡未來際,相續(xù)變?yōu)榧儍舴鹜?,周圓無際,眾寶莊嚴,自受用身,常依而住,是名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法喜之樂者,聞法歡喜而快樂也。)
〔三、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他受用身者,謂因他機感扣,而現(xiàn)此身,即勝應(yīng)身也。他受用土者,亦即實報土也。謂佛以大慈悲力,隨十地菩薩所宜,變?yōu)閮敉?,或小或大,或劣或勝。他受用身,依之而住,是名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fā)光地、燄慧地、難勝地、現(xiàn)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四、變化身依變化土〕,變化身者,改轉(zhuǎn)不定,名之為變;無而忽有,名之為化。即劣應(yīng)身也。變化土者,謂佛以大慈悲力,隨諸有緣眾生所宜,化為佛土,或大或小,或凈或穢,佛變化身依之而住,是名變化身依變化土。
五十頌圣般若羅波蜜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趙宋施護譯。有五十偈,說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于三乘法,皆當攝受。
一間圣者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不還向中有一間圣者,乃十八有學(xué)之一。(參見:一間)
六道四圣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十界中由第一地獄界至第六天界為六道。第七聲聞界,第八緣覺界,第九菩薩界,第十佛界為四圣。法華玄義二曰:「十界謂六道四圣也?!?/div>
分別圣位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圣位修證法門經(jīng)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