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常州晉陵人,字小心。仕隋為著作郎。峭直有行。太宗貞觀初召之,以母老辭。母喪,召拜吳王府功曹參軍,終著作郎、弘文館直學(xué)士。高宗永徽初卒。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0 字小心,排行四。常州(今屬江蘇)人。子翼仕隋為著作郎,大業(yè)初遷秘書監(jiān)。隋唐間,沈法興承制置百官,以其為選部侍郎。唐太宗貞觀元年(627),詔召入京,以母老固辭。母卒后,召拜吳王府功曹參軍,遷著作郎、弘文館直學(xué)士。預(yù)修《晉書》,加朝散大夫。高宗永徽初卒。生平事跡散見新、舊《唐書·劉祎之傳》、《元和姓纂》卷五、《唐會要》卷六三。子翼博學(xué)善文詞,嘗與陸元仕、許敬宗等人分撰《晉書》?!?a target='_blank'>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著錄《劉子翼集》10卷,《新唐書·藝文志》則記為20卷,今皆佚?!度圃娎m(xù)拾》存詩2首。
全唐詩續(xù)補(bǔ)遺
子翼,字小心,常州晉陵人。隋大業(yè)初,歷秘書監(jiān)。唐貞觀間拜吳王府功曹,遷著作郎、弘文館直學(xué)士,預(yù)修《晉書》。永徽初卒。有集二十卷。詩二首。(《全唐詩》無劉子翼詩,傳據(jù)《舊唐書》卷八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初江南武進(jìn)人,字吁士,號程村。順治十五年進(jìn)士。與陳維崧、黃永、董以寧號毗陵四子。記憶力特強(qiáng),古今人爵里姓氏、世次年譜,無不悉記。見魏禧兄弟古文,大為贊賞,逢人輒稱道,寧都三魏由此知名。有《遠(yuǎn)志齋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八
鄒祗謨,字吁士,號程村,武進(jìn)人。順治戊戌進(jìn)士。有《遠(yuǎn)志齋集》。
簡介
憶十年前,鄒子程村游廣陵,與余定交于謝太傅之法云寺。庭樹婆娑,相對促膝,酒馀,示我詩馀一編,見其寄情綿邈,致詞清揚(yáng),令人想見“風(fēng)簾霜幕,素蟾初霽,玉杯醽醁,繊手破、橙橘香濃時(shí)”也。庚子秋,鄒子復(fù)游廣陵,則高車駟馬,已屬長卿得意后,然不減昔年布衣豪宕。與余步出西郊,登歐陽平山,晀望訪螢苑、雞臺、九曲池、玉鉤斜故址,憩旗亭小飲。亭有當(dāng)壚妓,命歌蕭竹屋《蝶戀花》詞“記得來時(shí),買酒朱橋畔。遠(yuǎn)樹平蕪空目斷。亂山惟見斜陽半?!敝?,鄒子悵然者久之,因就奚囊中,復(fù)出詩馀示余,已梓成帙矣,而屬余序之。夫李白詩文,光焰萬丈,當(dāng)其坐七寶床,御手調(diào)羹,玉妃捧硯,所作《清平調(diào)》三首,遂為詩馀首唱。今鄒子以冠絕人天之才,凡所為不朽盛事,無不凌轢今古,即詩馀一道,遂已小語曲致,盡態(tài)極妍,直可上接青蓮《菩薩蠻》諸調(diào),下睨弇州鳳凰橋下諸詞,豈特飛卿以下十八人,共作輿儓,抑亦南唐而后數(shù)百家,難矜香艷也。如余者,久臥蓬蒿,志違綺語,鄒子更十年后,征軺所過,如元獻(xiàn)、永叔諸公,或訪余于芙蓉別墅,杯酒道故,別誦新詞,吾知稼軒所言,雄深雅健,不讓文章太史公矣。廣陵宗元鼎定九撰。
清詩別裁集
字吁士,江南武進(jìn)人。順治戊戌進(jìn)士。有《遠(yuǎn)志齋集》。
維基
鄒祗謨(1627年—1670年),字吁士,號程村,江南武進(jìn)人。清朝文學(xué)家。同進(jìn)士出身。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時(shí) 吳 公子 季札 。相傳 吳王 壽夢 有四子: 諸樊 (或稱 謁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賢, 壽夢 欲廢長立少。 季札 讓不可。 壽夢 卒, 諸樊 立,與 馀祭 、 馀眜 相約,傳弟而不傳子,弟兄迭為君,欲終致國于 季札 。 季札 離國赴 延陵 (一說封于 延陵 ),終身不入 吳 國,故世稱 延陵季子 。事見《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史記·吳太伯世家。禮記·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吳 之習(xí)於禮者也。”亦稱“ 延陵子 ”。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思慕 延陵子 ,寶劒非所惜?!?晉 陸機(jī) 《吳趨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諸華?!眳⒁姟?延陵 ”。
《國語辭典》:延陵  拼音:yán líng
1.地名:(1)春秋吳邑,在今江蘇省武進(jìn)縣地。為季札封地。(2)今陜西省咸陽縣西北,漢成帝的墓地在此。
2.復(fù)姓。如南朝宋有延陵蓋。
《國語辭典》:拖雷  拼音:tuō léi
人名。元睿宗,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曾隨其兄窩闊臺攻金,收河南諸郡,頗有功勛。其子蒙哥為大汗時(shí),尊其為「英武皇帝」,廟號「睿宗」。
《國語辭典》:金太宗  拼音:jīn tài zōng
帝號。(西元1075~1135)名晟,金世祖第四子。在位時(shí),武功極盛,滅遼,虜宋徽、欽二帝。遣兀朮南下,禁止人民漢服,并下令剃發(fā)。在位十三年,廟號太宗。
《國語辭典》:清世宗  拼音:qīng shì zōng
帝號。(西元1677~1735)康熙帝去世,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繼皇帝位,是為雍正帝。雍正在位期間,勤于政事,成立軍機(jī)處,以土地作為單一課稅標(biāo)準(zhǔn),取消人頭稅,減輕農(nóng)民負(fù)擔(dān)。但治法嚴(yán)峻,性多猜忌,屢興文字獄。在位十三年。
《漢語大詞典》:乾隆帝
(1711-1799)即“愛新覺羅·弘歷”。清朝皇帝。廟號高宗,年號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碩寶親王。即位后繼續(xù)用兵平定準(zhǔn)噶爾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亂,并在新疆設(shè)伊犁將軍,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時(shí)編成《四庫全書》,但屢興文字獄。曾六次南巡,揮霍浪費(fèi)。后期任用權(quán)臣和珅二十年,貪污腐敗風(fēng)氣盛行。1796年禪位給皇太子(嘉慶帝),自稱太上皇帝。
《國語辭典》:是非不分  拼音:shì fēi bù fēn
不辨好壞、對錯(cuò)。漢。王褒〈四子講德論〉:「好惡不形,則是非不分?!?/div>
釋摩男本四子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吳支謙譯。中阿含苦陰經(jīng)下之別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