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全部 13分類詞匯 13
《國語辭典》:無限(無限)  拼音:wú xiàn
無窮盡。《三國演義》第八回:「布欣喜無限,頻以目視貂蟬?!埂都t樓夢》第五四回:「眾人聽了,都知道他素日善說笑話,最是他肚內有無限的新鮮趣談?!?/div>
《國語辭典》:精神  拼音:jīng shén
1.天地萬物的靈氣。《禮記。聘義》:「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br />2.心神、神志?!度辶滞馐贰返谖寤兀骸妇耦嵉?,恍惚不寧。」《紅樓夢》第二五回:「精神漸長,邪祟稍退,一家子才把心放下來?!?br />3.思想或主義。如:「民主精神」、「科學精神」。
4.氣力、精力?!稘h書。卷五一。鄒陽傳》:「雖竭精神,欲開忠于當世之君。」《紅樓夢》第六回:「這會子有人,我也沒精神了?!?br />5.心理學上指意識、思維或一般的心理狀態(tài)。相對于物質或肉體而言。
《國語辭典》:自由  拼音:zì yóu
1.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受外力拘束或限制?!洞笏涡瓦z事。亨集》:「適間聽諫議表章,數(shù)朕失德,此章一出,中外咸知,一舉一動,天子不得自由矣!」《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因是父母在,不敢自由?!?br />2.指在《憲法》上或法律保障不受國家或他人干涉的權利。如:「言論自由」、「宗教自由」。
《國語辭典》:一般  拼音:yī bān
1.一樣、相同?!度龂萘x》第五六回:「益州劉璋是我主人之弟,一般都是漢朝骨肉。」《紅樓夢》第一回:「于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燄山一般?!?br />2.普通、通常。如:「這種道理說來簡單,可是一般人卻都做不到。」《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逢著馬頭聚處,使幾路空拳,將這傘權為鎗棒,撇個架子。一般有人喝采,赍發(fā)幾文錢,將就買些酒飯用度。」《紅樓夢》第四五回:「家去一般也是樓房廈廳,誰不敬你,自然也是老封君似的了?!?br />3.一番、一種?!吨熳诱Z類。卷四七。論語。陽貨篇》:「便是世間有這一般半間不界底人,無見識,不顧理之是非,一味謾人。」《劉知遠諸宮調。第一》:「只有一般憑不得,南山依舊與云齊?!?/div>
《國語辭典》:后天(後天)  拼音:hòu tiān
1.人出生后對身體的養(yǎng)護,及因環(huán)境、教養(yǎng)等而形成的性質。相對于先天而言?!秲号⑿蹅鳌返诙幕兀骸钢皇撬焐哪呛脛硬缓渺o的性兒,仗著后天這片心,怎生扭得過先天的性兒去?!?br />2.明日的次日。如:「她后天會來嗎?」也作「后日」、「后兒」。
3.后于天時而行事?!兑捉洝G浴罚骸赶忍於旄ミ`,后天而奉天時?!?jié)h。王充《論衡。初稟》:「如必須天有命,乃以從事,安得先天而后天乎?」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國古代關于天體的學說,有渾天、宣夜、蓋天三家,稱為“三天”。宋書·律歷志序:“《天文》雖為該舉,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紛然莫辨?!痹敗?宣夜 ”。
(2).道教稱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為三天。漢武帝內傳:“是三天上元之官,統(tǒng)領十萬。”海內十洲記·方丈洲:“ 方丈洲 在 東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span id="vgtmf1m"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br />(3).佛教稱欲界、色界、無色界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王琦 注:“三天,謂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明 何景明 《詠天寧寺塔》詩:“鏡現(xiàn)三天象,珠含四日光?!?br />(4).泛指天空。《西游記》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見夜間那火,光騰萬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見了。’”
(5).指 清 代皇子及諸王公讀書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世稱上齋曰三天,蓋由從前列圣每歲駐蹕 澄清園 ,諸王公即讀書園廬,其地為殿三層,皆有 世宗 皇帝御書匾額,前曰‘前垂天貺’,謂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謂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謂之后天,統(tǒng)謂之三天。”
《國語辭典》:必然  拼音:bì rán
1.必定如此?!肚f子。天地》:「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看苗賊雖敗,他已逃往別洞,必然求了救兵,今夜來劫我們的營盤。不可不預為防備?!?br />2.哲學上指事物發(fā)展變化依照理法不變的規(guī)律。
《國語辭典》:矛盾  拼音:máo dùn
1.矛、盾,武器名,古代兩種功用不同的兵器。相傳有一人賣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堅固,任何東西都戳不破。后來又誇他的矛最銳利,什么東西都能刺進去。一人問他若拿他的矛來刺他的盾會如何,他卻回答不出來。典出《韓非子。難勢》。后比喻言語行為自相抵觸。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2.理則學上指不可同為真,亦不可同為假的概念或命題。
《漢語大詞典》:矛楯
亦作“ 矛盾 ”。 韓非子·難一:“ 楚 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焙笠浴懊瑯J(盾)”連舉比喻言語或行為相互抵觸,互不相容。魏書·李業(yè)興傳:“ 異 曰:‘圓方之説,經典無文,何怪於方?’ 業(yè)興 曰:‘圓方之言,出處甚明,卿自不見。見卿録 梁 主《孝經義》亦云上圓下方,卿言豈非自相矛楯?’” 唐 劉知幾 史通·浮詞:“今之記事也則不然,或隔卷異篇,遽相矛盾;或連行接句,頓成乖角?!?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曹唐:“各以所長,相輕所短,矛楯之極,則是非鋒起?!?/div>
《國語辭典》:真理  拼音:zhēn lǐ
真實不變的道理。唐。方干 游竹林寺詩:「聞僧說真理,煩惱自然輕?!?/div>
《國語辭典》:平衡  拼音:píng héng
1.一種儀禮。將上身與腰折成直角,使頭與腰齊平?!盾髯?。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br />2.各方面的數(shù)量或質量相互抵消,成為一種靜止狀態(tài)。
3.衡器兩端承受的重量相等?!稘h書。卷二一。律歷志上》:「權與物均而生衡,衡運生規(guī),規(guī)圜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準正則平衡而鉤權矣?!?/div>
《國語辭典》:思辨  拼音:sī biàn
1.思考辨析。如:「他聰明靈敏,思辨能力很強?!?br />2.純粹的思維。即不依實際經驗作思考,而從事于形式、范疇、關系的掌握與推究。
3.不以外界事物為思考的對象,而以心為對象。
《國語辭典》:內容(內容)  拼音:nèi róng
1.事物內部所包含的實質或意義。相對于形式而言。如:「這份合約的內容請務必遵循?!?br />2.文學或藝術作品中所含的意義或精神。相對于形式、技巧而言。如:「這本書的內容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孩子閱讀?!?/div>
《國語辭典》:揚棄(揚棄)  拼音:yáng qì
拋棄。如:「揚棄頹廢消極的想法,重新開始?!?/div>
《國語辭典》:意識形態(tài)(意識形態(tài))  拼音:yì shì xíng tài
Ideology
泛指個人或群體所持有關于社會運作方式的思維模式。該詞為法國大革命后恐怖統(tǒng)治時期遭受囚禁的思想家特拉西(Antoine Destutt de Tracy,西元1754~1836)所創(chuàng),原意為有關形構觀念(idea)的知識體系(-logy)。然而,在馬克思(Karl Marx)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看來,意識形態(tài)本身即代表了統(tǒng)治階級對世界的看法,而這種看法必定是扭曲的,因為它只合乎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意識形態(tài)也常被視為是優(yōu)勢群體世界觀的心智反映。也譯作「意識型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