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9詞典 1分類詞匯 68
《國語辭典》:痛悼  拼音:tòng dào
哀悼。南朝梁。簡文帝〈與劉孝儀令悼劉遵〉:「想卿痛悼之誠,亦當(dāng)何已?!?/div>
《國語辭典》:舉哀(舉哀)  拼音:jǔ āi
晚近喪禮用語,辦喪事時(shí)高聲號(hào)哭,以示哀慟。《三國演義》第四○回:「假寫遺囑,令次子劉琮為荊州之主,然后舉哀報(bào)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劉元普設(shè)三牲禮儀,親自舉哀拜奠?!?/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哀(發(fā)哀)
舉行哀悼儀式。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楚懷王 初封 項(xiàng)籍 為 魯公 ,及其死, 魯 最后下,故以 魯公 禮葬 項(xiàng)王 穀城 。 漢王 為發(fā)哀,泣之而去。”三國志·魏志·徐宣傳:“ 太祖 崩 洛陽 ,羣臣入殿中發(fā)哀?!?span id="emew7jv" class="book">《晉書·禮志中》:“ 漢明帝 時(shí), 東海恭王 薨,帝出幸 津門亭 發(fā)哀?!?span id="1yvi1kx" class="book">《新五代史·雜傳六·丁會(huì)》:“ 昭宗 遇弒, 會(huì) 與三軍縞素發(fā)哀。” 宋 孔平仲 續(xù)世說·寵禮:“ 張公謹(jǐn) 卒, 太宗 出次發(fā)哀?!?/div>
分類:哀悼儀式
《國語辭典》:挽歌  拼音:wǎn gē
哀悼死者的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也作「挽歌」。
《國語辭典》:挽歌(輓歌)  拼音:wǎn gē
哀悼死者的歌?!稌x書。卷二○。禮志中》:「新禮以為挽歌出于漢武帝役人之勞歌,聲哀切,遂以為送終之禮。」也作「挽歌」。
《國語辭典》:祭文  拼音:jì wén
祭祀時(shí)所誦讀的文辭。如唐韓愈的祭十二郎文。
《國語辭典》:哀辭(哀辭)  拼音:āi cí
哀悼死者的文章,多以韻文形式寫成。也作「哀詞」。
《國語辭典》:追悼  拼音:zhuī dào
追思死者以往的事跡。表示哀悼之情?!度龂?。卷二○。魏書。武文世王公傳。鄧哀王沖傳》裴松之。注引《魏書載策》:「追悼之懷,愴然攸傷。」
《國語辭典》:致哀  拼音:zhì āi
表示哀悼之意。如:「他前往喪家致哀慰問?!?/div>
《國語辭典》:軫悼(軫悼)  拼音:zhěn dào
痛切哀悼?!端问贰>矶似?。楊礪傳》:「礪拜工部侍郎樞密副使,二年,卒,年六十九。真宗軫悼?!?/div>
分類:痛切哀悼
《國語辭典》:挽詩(輓詩)  拼音:wǎn shī
哀悼死者的詩。清。趙翼《陔馀叢考。卷二四。壽詩挽詩悼亡詩》:「挽詩盛于唐,非無交而涕也?!?/div>
分類:哀悼死者
《國語辭典》:哀誄(哀誄)  拼音:āi lěi
文體名。敘述死者生平并致哀悼之情,多以韻文寫成。《晉書。卷五五。潘岳傳》:「岳美姿儀,辭藻絕麗,尤善為哀誄之文?!贡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文章》:「祭祀哀誄,生于禮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不慭遺(不憖遺)
不愿留。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焙笥米鲗?duì)大臣逝世表示哀悼之辭。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天不憖遺老,俾屏我王?!?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天不憖遺,奄見薨落?!?唐 高彥休 唐闕史·丞相蘭公晚遇:“及薨於位,上再興不憖遺之嘆,而廢常朝者三日,冊贈(zèng)之禮,有加美焉?!币嗍∽鳌?不憖 ”。 唐 顏真卿 《康使君神道》:“天乎不憖,其恨若何!”
《漢語大詞典》:素柰
亦作“ 素奈 ”。
(1).白柰。柰即林檎,又名沙果,俗稱花紅。柰有赤柰、白柰兩種。白柰花開時(shí)白色而微呈紅暈。文選·左思〈蜀都賦〉:“朱櫻春熟,素柰夏成。” 李善 注:“素柰,白柰也?!?唐 杜甫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宿陰繁素柰,遇雨亂紅蕖。” 清 張謹(jǐn) 《鳳凰臺(tái)上憶吹簫》詞:“素奈凄涼,青梅酸楚,幾多心血銷磨?!?br />(2).晉書·后妃傳下·成帝杜皇后:“先是, 三吳 女子相與簪白花,望之如素柰,傳言天公 織女 死,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后因以簪素柰花為哀悼皇后的典故。 清 唐孫華 《長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賦四十韻》:“通都簪素柰,薄海遏朱絃?!?/div>
《漢語大詞典》:挽詞(輓詞)
亦作“ 挽辭 ”。 哀悼死者的詞章。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 泌 為挽詞二解,追述 倓 志,命挽士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帝崩, 李南陽 《永熙挽詞》曰:‘朝憑玉幾言猶在,夜啟金縢事已非。’時(shí)稱佳作。” 明 葉盛 水東日記·玉帶生卷:“ 劉廷美 主事求作乃翁合葬挽辭?!?br />見“ 輓辭 ”。
《漢語大詞典》:挽辭(輓辭)
見“ 挽詞 ”。
亦作“ 輓詞 ”。 哀悼死者的言詞。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九:“ 蘇子容 輓辭云:‘三登 慶歷 三人第,四入 熙寧 四輔中?!?元 劉塤 隱居通議·詩歌一:“后又見 韓文公 作《莊憲太后輓詞》,甚妙?!?姚華 《論文后編》:“然觀 彥和 所論,則哀辭蓋祖詩而變態(tài),故輓歌亦變而為輓辭,支派分流,體頗滋多?!?/div>
《漢語大詞典》:感悼
感傷哀悼,傷感。三國志·吳志·闞澤傳:“六年冬卒, 權(quán) 痛惜感悼,食不進(jìn)者數(shù)日?!?晉 王彪之 《與諸兄弟方山別》詩:“絲染 墨 悲嘆,路岐 楊 感悼?!?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齋〉》之三:“使君新篇韻險(xiǎn)絶,登眺感悼隨嘲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