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遺簮 ”。
(1).指失落的簪子。
《史記·滑稽列傳》:“前有墮珥,后有遺簪?!?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88506' target='_blank'>《西湖游覽志馀·熙朝樂事》引 劉邦彥
《上元十五夜觀燈詩》:“歸遲不屬金吾禁,爭覓遺簪與墜鈿?!?清
錢謙益 :“去國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舊遺簪?!?br />(2). 孔子 出游,遇一婦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勸慰她。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笔乱?span id="kqygsea" class="book">《韓詩外傳》卷九。后以“遺簪”比喻舊物或故情。 唐
李嶠 :“兄仁及遺簮,禮縟追賻,千古之下,凜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詩:“不棄遺簮舊,寧辭落帽還?!?明
馮夢龍 《萬事足·刑廳叩信》:“豈不念遺簪,奈胭脂虎視眈,背生有子今無憾?!?清
王夫之 《雪賦》:“有似去國之臣,裴徊賜玦;下山之婦,悵惘遺簪?!眳⒁姟?遺簪墜屨 ”。
(3).卸去簪纓。謂掛冠辭官。 元
袁桷 之五:“遺簪隱世德,忍垢躬灌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