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蓬萊島
 
海上山
 
瀛島
 
海上三山
  
海中山
 
入海求
 
蓬萊宮殿
         
蓬萊仙館
 
員嶠波翻
 
蓬萊銀闕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369~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shù)。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為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其明年,始皇復游海上,至瑯邪,過恒山,從上黨歸。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從上郡歸。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會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藥。不得,還至沙丘崩。
《拾遺記》卷一《高辛》
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
《列子集釋》卷五〈湯問篇〉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shù)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沈于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阨,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時,其國人猶數(shù)十丈?!?/span>

例句

愁想蓬瀛歸去路,難窺舊苑碧桃春。 上元夫人 留別

蓬萊徑是曾到來,方丈豈唯方一丈。 任華 寄李白

鵬化四溟歸碧落,鶴棲三島接青霞。 伊璠 及第后寄梁燭處士

巡回數(shù)尺間,如見小蓬瀛。 元結 窊尊詩

他年免似驪山鬼,信有蓬萊不可尋。 劉威 感寓

道帔輕裾三島云,綠髯長占鏡中春。 劉威 贈道者

三山來往尋常事,不省曾驚市井人。 劉得仁 贈道人

滿庭芳草坐成恨,迢遰蓬萊入夢頻。 劉滄 代友人悼姬

華表鶴聲天外迥,蓬萊仙界海門通。 劉滄 宿題天壇觀

三山仙路寄遙情,刷羽揚翹欲上征。 劉禹錫 吐綬鳥詞

三山碧海不歸去,且向人間呈羽儀。 劉禹錫 和樂天送鶴上裴相公別鶴之作

三山不見海沈沈,豈有仙蹤更可尋。 劉禹錫 懷妓

如今三山上,名字在真籍。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

一院春草長,三山歸路迷。 劉禹錫 鶴嘆二首

兩曜無停馭,蓬壺應有墓。 劉駕 效陶

海上應無三島路,人間惟有一聲歌。 司空圖 南北史感遇十首

萬里云無侶,三山鶴不籠。 司空圖 寄鄭仁規(guī)

卻賴風波阻三島,老臣猶得戀明時。 司空圖 攜仙箓九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司空圖 步虛

鰲冠三山安海浪,龍盤九鼎鎮(zhèn)皇都。 司空圖 淮西

曾聞劫火到蓬壺,縮盡鰲頭海亦枯。 司空圖 狂題十八首之十八

石自蓬山得,泉經(jīng)太液來。 司空曙 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

安得蓬丘侶,提攜采瑤英。 司馬札 山中冕興寄裴侍御

玉洞秋有花,蓬山夜無鬼。 司馬札 贈王道士

今日與君無吝惜,功成只此是蓬瀛。 呂巖 七言

云鬢雙明骨更輕,自言尋鶴到蓬瀛。 呂巖 七言

萬里寧辭遠,三山詎憶歸。 呂溫 賦得失群鶴

欲識蓬萊今便是,更于何處學忘機。 周樸 桐柏觀

故人吏為隱,懷此若蓬瀛。 姚系 送陸渾主簿趙宗儒之任

兼秩恩歸第一流,時尋仙路向瀛洲。 姚合 和高諫議蒙兼賓客時入翰苑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 姚合 贈王尊師

何須問方士,此處即瀛洲。 孔德紹 南隱游泉山

海鯨始生尾,試擺蓬壺渦。 孟郊 喜符郎詩有天縱

一直亦有巧,不肯至蓬萊。 孟郊 秋懷

蓬萊浮蕩漾,非道相從難。 孟郊 送無懷道士游春山水

但看北邙山,個是蓬萊島。 寒山 詩三百三首

大君當御宇,何必去蓬瀛。 徐敞 賦得金莖露

從此枕中唯有夢,夢魂何處訪三山。 曹唐 送劉尊師祗闕庭三首

既舍三山侶,來馀五斗糧。 曹鄴 奉命齊州推事畢寄本府尚書

三山浮海倚蓬瀛,路入真元險盡平。 曹鄴 寄嵩陽道人

賴識丹元君,時來語蓬島。 曹鄴 登岳陽樓有懷寄座主相公

不知流水潛催老,未悟三山也是塵。 李咸用 喻道

大波相拍流水鳴,蓬山鳥獸多奇形。 李咸用 水仙操

三島路遙身汨沒,九天風急羽差池。 李咸用 秋夕書懷寄所知

海上呼三島,齋中戲五禽。 李商隱 寄華岳孫逸人

三山誠迥視,九州揚一塵。 李商隱 戊辰會靜中出貽同志二十韻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 無題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 無題四首之一

鸞鳳戲三島,神仙居十洲。 李商隱 牡丹

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 李商隱 當句有對

飛來碧海畔,遂與三山隔。 李德裕 羅浮山

從此幾遷為計相,蓬萊三刻奏東巡。 李洞 贈長安畢郎中

金烏欲上海如血,翠色一點蓬萊光。安期先生不可見,蓬萊目極滄海長。 李涉 寄河陽從事楊潛

未必蓬萊有仙藥,能向鼎中云漠漠。 李涉 春山三朅來

將作乘槎去不還,便尋云海住三山。 李涉 逢舊二首

蓬萊有梯不可躡,向?;仡^淚盈睫。 李端 雜歌呈鄭錫司空文明

不知今夜越臺上,望見瀛洲方丈無。 李群玉 中秋寄南海梁侍御

宵分憑檻望,應合見蓬萊。 李群玉 中秋越臺看月

清海蓬壺遠,秋風碧落深。 李群玉 失鶴

數(shù)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

送云歸蓬壺,望鶴滅秋碧。 李群玉 將游羅浮登廣陵楞伽臺別羽客

江上青蓮宮,人間蓬萊島。 李群玉 法華微上人盛話金山境勝舊游在目吟成此篇

蓬萊道士飛霞履,清遠仙人寄好詩。 李群玉 送隱者歸羅浮

待看春榜來江外,名占蓬萊第幾仙。 李頻 即席送許曹南省兄

今來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萊不是仙。 杜牧 偶題

曾向蓬萊宮里行,北軒闌檻最留情。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

蓬萊頂上斡海水,水盡到底看海空。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

閬風玄圃與蓬壺,中有高堂天下無。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之十

蓬萊如可到,衰白問群仙。 杜甫 游子

詩盡人間興,兼須入海求。 杜甫 西閣二首

蓬萊織女回云車,指點虛無是征路。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九華山叟驚凡骨,同到蓬萊豈偶然。 杜荀鶴 依韻次同年張曙先輩見寄之什

未歸蓬島上,猶隱國門前。 杜荀鶴 懷紫閣隱者

咄此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

蓬萊羽客如相訪,不是偷桃一小兒。 柳宗元 摘櫻桃贈元居士時在望仙亭南樓與朱道士同處

弱植不盈尺,遠意駐蓬瀛。 柳宗元 新植海石榴

為說蓬瀛路,云濤幾處連。 楊憑 長安春夜宿開元觀

三山載群仙,峨峨咸浪中。 楊洵美 答李昌期

不與蓬瀛異,迢迢遠玉除。 武元衡 題故蔡國公主九華觀上池院

曾在蓬壺伴眾仙,文章枝葉五云邊。 沈亞之 題海榴樹呈八叔大人

芳草迷三島,澄波似五湖。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

雞鳴犬吠三山近,草靜云和一徑斜。 牟融 天臺

閬苑云深孤鶴迥,蓬萊天近一身遙。 牟融 送羽衣之京

超遙蓬萊峰,想像金臺存。 獨孤及 觀海

遙信蓬萊宮,不死世世有。 王季友 滑中贈崔高士瑾

若許隨師去塵網(wǎng),愿陪鸞鶴向三山。 王起 贈毛仙翁

云濤煙浪最深處,人傳中有三神山。 白居易 海漫漫

背云視層崖,別是登蓬壺。 皎然 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觀卻望湖水

風高一葉飛魚背,潮凈三山出海心。 章孝標 送金可紀歸新羅

千山壘土望三山,云鶴無蹤羽衛(wèi)還。 羅鄴 望仙

翅弱未知三島路,舌頑虛掉五侯門。 羅隱 臨川投穆中丞

歸飛未得東風力,魂斷三山九萬程。 翁洮

歲晏訪蓬瀛,真游非外獎。 薛據(jù) 西陵口觀海

蓬瀛乍接神仙侶,江海回思耕釣人。 袁皓 及第后作

簪星曳月下蓬壺,曾見東皋種白榆。 褚載 贈道士

已住城中寺,難歸海上山。 許棠 贈棲白上人

聞有三山未知處,茂陵松柏滿西風。 許渾 學仙二首

三山未有偷桃計,四海初傳問菊名。 許渾 聞釋子棲玄欲奉道因寄

三山歲歲有人去,唯恐海風生白波。 許渾 長安歲暮

無話瀛洲路,多年別少君。 賈島 過楊道士居

曠如臨渤澥,窅疑造瀛洲。 賈至 巴陵早秋寄荊州崔司馬吏部閰功曹舍人

遙知到郡滄波晏,三島離離一望中。 趙嘏 淮信賀滕邁臺州

窗戶動搖三島樹,琴尊安穩(wěn)五湖船。 趙嘏 答友人

六宮攀不住,三島去相招。 鄭畋 題緱山王子晉廟

妙主蓬壺籍,忠為社稷臣。 鄭谷 故少師從翁隱巖別墅亂后榛蕪感舊愴懷遂有追記

已入瀛洲遠,誰言仙路長。 錢起 夕游覆釜山道士觀因登玄元廟

長吟想風馭,恍若升蓬瀛。 錢起 臥疾答劉道士

何必三山待鸞鶴,年年此地是瀛洲。 雍裕之 曲江池上

瑩澈通三島,巖梧積萬層。 韋莊 漁塘十六韻

三島路岐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 韋莊 王道者

自吟自泣無人會,腸斷蓬山第一流。 韓偓 思錄舊詩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人歸三島路,日過八花磚。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

合充鳳食留三島,誰許鶯偷過五湖。 韓偓 湖南絕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見惠感事傷懷因成四韻

渺瀰三島浪,平遠一樓春。 韓偓 無題

使君下馬愛瀛洲,簡貴將求物外游。 韓翃 送夏侯侍郎

因將歲月離三島,閑貯風煙在一壺。 高蟾 送張道士

越嶺寒輕物象殊,海城臺閣似蓬壺。 鮑溶 寄福州從事殷堯藩

為問蓬萊近消息,海波平靜好東游。 鮑溶 得儲道士書

一朵蓬萊在世間,梵王宮闕翠云間。 鮑溶 望江中金山寺

自從青鳥不堪使,更得蓬萊消息無。 鮑溶 望麻姑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8—1262 【介紹】: 宋漳州龍溪人,字景正。顏耆仲弟。以蔭補官。歷寧化尉、西安丞,除知西安縣,皆有善政。理宗淳祐三年,以秘閣修撰兼福建提刑,減商稅,除盜賊,養(yǎng)孤老,掩骸骼,民甚德之。累遷吏部尚書,以寶章閣學士提舉玉隆萬壽宮歸。
全宋詩
顏頤仲(一一八八~一二六二),字景正,自號員嶠,潭州龍溪(今福建漳州龍海市)人。以蔭授通仕郎,歷寧化尉,知西安縣,通判臨安府,知嚴州。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為兩浙轉運判官。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知泉州。四年,知溫州,尋遷知慶元府兼沿江制置使。十二年,知臨安府。以寶華閣學士致仕。景定三年卒,年七十五。事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三《寶學顏尚書神道碑》。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七六六二
顏頤仲(一一八八——一二六二),字景正,號員嶠,龍溪(今福建漳州)人。以蔭補寧化尉,歷西安令、通判臨安府、兩浙運判、戶部郎兼知臨安府。嘉熙改元除廣西轉運判官、太府卿、司農卿。四年兼權戶部侍郎。淳祐改元除浙東提刑,歷知泉州,兼福建提刑,知慶元府,兵部、刑部尚書。寶祐元年擢吏部尚書,以寶章閣學士提舉玉隆萬壽觀。景定三年卒,年七十五。見《寶學顏尚書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太原人,字士弘,號員嶠真逸。累官集賢院侍讀學士。善畫墨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9—1594 【介紹】: 明浙江平湖人,字伯符,一字上交,別號員嶠。萬歷五年進士。授順天教授,進國子博士,見執(zhí)政與言官相對立,上書勸告,因而五年不調。十三年,馬應圖疏論執(zhí)政,泰來被誣曾為之點定奏章,引疾歸。久之累官禮部員外郎。以疏救趙南星,謫饒平典史。有《員嶠集》。
槜李詩系·卷十五
泰來字伯符,一字員嶠,平湖人。萬歷丁丑進士。歸娶,賜內府金花龍燈,州里榮之。累官儀制員外郎。疏請建儲,不報。忽傳三王并封,草疏死諍,又面質王文肅于朝,旁觀悚慄,卒寢封議。尋以疏救孫鑨,謫饒平典史。自賦有直道不緣三黜改,孤忠只受九重知句。年三十六,卒于苕川。光宗立,錄贈光祿少卿。有員嶠集。初謫歸時,夢至一山,見群仙咸集,共賦云:涼風拂拂白云收,宦海茫茫幾日休。剪紙作驢輕撥剌,桃花洞口笑淹留。旁有仙曰:汝乾凌子也。后一年當會于此。歿后,翁哭之慟。適遇方士,能作飛符召魂術。翁為祈請,附乩書曰:仙謫之期止此,非不思我阿翁,然數(shù)有限,慟奚為?遂賦詩以別。泰來慷慨有才略,與顧憲成、趙南星諸公咸氣節(jié)自負,竟以抗直困下位。夫人營織而食,后復貶竄,流離以死。嗣子無傳,風流頓盡,悲夫!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上交,平湖人。萬歷丁丑進士,自順天教授遷國子監(jiān)博士歷禮部員外郎謫饒平典史泰昌初贈光祿少卿有員嶠集
維基
陳泰來(1559年—1593年),字上交,一字伯符,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民籍,詩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月二十七日。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九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三十五名,殿試成三甲第一百二十七名進士,年僅十九歲,授順天府教授,進國子博士。后遷升為禮部員外郎,因趙南星案牽連,貶為饒平典史。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得年僅三十五。天啟年間,贈光祿少卿。著有《員嶠集》,馮夢楨選《陳伯符詩集序》?!?a target='_blank'>明史》卷二百三十一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秦鴻,字子云,號軍持,別署雪泥齋、樗齋、履錯堂、小員嶠室。1967年6月生,江蘇泰州人。畢業(yè)于華東工學院機械制造系。曾從事機械工程師、企業(yè)管理咨詢師、職業(yè)經(jīng)理人等工作。 中學開始自學詩詞創(chuàng)作。出版有《雪泥詞》(澳門學人)、《履錯集》(黃山書社)。
《漢語大詞典》:員嶠(員嶠)
神話中的仙山名。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楊伯峻 集釋:“《釋文》云:嶠,渠廟切,山鋭而高也?!?宋 沈遼 《陪客游山》詩:“峭嶺想 員嶠 ,橫溪勝 若耶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詩之三:“何時出此圍,中宵夢 員嶠 ?!?/div>
《漢語大詞典》:壺嶠(壺嶠)
傳說中仙山 方壺 、 員嶠 的并稱。 清 趙翼 《題吳并山中翰青崖放鹿圖》詩:“從此相隨戲 壺 嶠 ,君騎白鹿我青牛。”
《漢語大詞典》:云嶠(雲(yún)嶠)
(1).即 員嶠 。古代神話傳說中海中的仙山。 唐 姚合 《暮春書事》詩:“宿愿眠 云嶠 ,浮名繫鎖闈?!?宋 范成大 《寄題郫縣蘧仙觀四楠》詩:“敢請丹光來萬里,為扶 云嶠 駕飛鴻?!?br />(2).高而尖的山。 唐 杜甫 《憶鄭南》詩:“風杉曾曙倚,云嶠憶春臨。” 清 厲鶚 《攝山雜詠·舍利塔》:“ 隋文 遺浮圖,石函瘞云嶠?!?/div>
《漢語大詞典》:蠶葉(蠶葉)
(1).飼蠶的桑葉。 唐 陸龜蒙 《陌上桑》詩:“鄰娃盡著繡襠襦,獨自提筐採蠶葉?!?br />(2). 晉 王嘉 拾遺記·員嶠山載, 員嶠山 中產冰蠶,長七寸,黑色,有角有鱗,霜雪覆之,始成繭。后因以“蠶葉”喻雪花。 元 徐再思 《柳營曲·和聽雪》曲:“蠶葉縱橫,龍甲琮琤,寒粟玉樓生?!?/div>
《漢語大詞典》:戴山鰲(戴山鰲,戴山鼇)
傳說古代 渤海 之東有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五座仙山,隨潮往來,漂流不定。天帝恐其流于西極,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始峙而不動。其后 龍伯 之國有巨人,一舉釣去六鰲,于是 岱輿 、 員嶠 二山流于北極,沉于大海。見列子·湯問。鰲,亦作“ 鼇 ”。 清 丘逢甲 《再迭前韻奉答仙屏中丞》之一:“無計消愁且買春,戴山鼇竟失三神?!币嗍∽鳌?戴鰲 ”。 清 丘逢甲 《春盡夜次韻寄答實甫》之二:“戴鰲已嘆沉三島,嬉鳳安能陋九夷?”
《漢語大詞典》:三壺(三壺)
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方丈 、 蓬萊 、 瀛洲 的合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形如壺器?!?/div>
《國語辭典》:三山  拼音:sān shān
1.神話傳說中,東海中仙人所居住的三座山。參見「三神山」條。宋。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鰲?!?br />2.山名。位于南京市西南長江南岸。上有三座山峰,晉太康中王浚伐吳,自牛渚順流鼓棹,造三山,即此。
3.福州市的別名。參見「福州市」條。
《漢語大詞典》:三山骨
指驢馬后背近股外的骨骼。 元 馬致遠 《耍孩兒·借馬》套曲:“三山骨休使鞭來打,磚瓦上休教穩(wěn)著蹄?!?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一弄兒打扮的實難賽,大信袋滴溜著三山骨,硬布衫攔截斷十字街?!?/div>
《漢語大詞典》:三島(三島)
(1).指傳說中的 蓬萊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鄭畋 《題緱山王子晉廟》:“六宮攀不住,三島互相招?!?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禪師》詩:“眠云臥月辭三島,鼓腹謳歌預四民。”《西游記》第十七回:“十洲三島還游戲,海角天涯轉一遭?!?br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詩:“詩思一帆??臻?,夢魂三島月玲瓏?!?/div>
《漢語大詞典》:五山
(1).五座山。指古代傳說中東海的仙山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萊 ?!?br />(2).五座山。指 華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東萊 。史記·孝武本紀:“ 中國 華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東萊 ,此五山 黃帝 之所常游,與神會。” 三國 魏 曹植 《吁嗟篇》:“飄飄周八澤,連翩歷五山?!?br />(3).五座山。指中岳 嵩山 、東岳 泰山 、西岳 華山 、南岳 衡山 、北岳 恒山 。后漢書·馮衍傳:“疆理九野,經(jīng)營五山。” 李賢 注:“五山即五岳也。” 唐 韓愈 《讀東方朔雜事》詩:“簸頓五山踣,流漂八維蹉。”
(4).五大佛寺。皆建于 南宋 。即 杭州 徑山 興盛萬壽寺 、 北山 景德靈隱寺 、 南山 凈慈報恩光孝寺 、 寧波 阿育王山 鄮峰廣利寺 、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
《國語辭典》: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長寬各一丈的面積。《孟子。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shù)百人?!?/div>
《國語辭典》: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1.維摩詰所說經(jīng)說,維摩詰居士居住的臥室一丈見方,但容量無限,禪宗取其意,以方丈名住持所居之室。《西游記》第九回:「你真?zhèn)€要尋父母,可隨我到方丈里來。」
2.僧寺的住持。《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白娘子道:『一件,不要去方丈內去;二件,不要與和尚說話;三件,去了就回。來得遲,我便來尋你也?!弧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嘶兀骸肛毶斈曜≡谀暇┨礁徍h甘露庵里的,后在京師報國寺做方丈?!?/div>
《漢語大詞典》:方丈洲
傳說 東海 中神山名。海內十洲記·方丈洲:“ 方丈洲 在 東海 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 方丈 方面各五千里,上專是羣龍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div>
《國語辭典》:方壺(方壺)  拼音:fāng hú
1.腹圓口四方的壺。
2.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列子。湯問》:「渤海之東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三曰方壺。」《文選。班固。西都賦》:「濫嬴洲與方壺,蓬萊起乎中央?!?/div>
《國語辭典》:方蓬  拼音:fāng péng
方壺及蓬萊的合稱,二者均為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唐。李白〈贈盧徵君昆弟〉詩:「水落海上清,鰲背睹方蓬。」清。朱彝尊〈萬年藤杖歌贈尤檢討〉詩:「人生快意亦已足,豈必入海求方蓬?!?/div>
《國語辭典》:瀛洲  拼音:yíng zhōu
傳說為東海中神仙所居住的仙島?!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國語辭典》:登瀛洲  拼音:dēng yíng zhōu
瀛洲,古代傳說神仙居住的地方。初以登瀛洲比喻成仙。唐太宗時,立文學館,以十八學士入選,備受皇帝禮遇與敬重,各方欽羨不已,稱為「登瀛洲」。比喻平步青云,功名有成。《孤本元明雜劇。卓文君。第一折》:「恰便似芙蓉生在秋江上,幾時得墜鞭誤入平康巷,怎做得登瀛洲膝蓋兒軟,踏翰林腳步兒長?!?/div>
《漢語大詞典》:蓬丘
即 蓬萊山 。海內十洲記·聚窟洲:“ 蓬丘 , 蓬萊山 是也?!?唐 李白 《悲清秋賦》:“吾將採藥於 蓬丘 ?!?清 黃叔威 《古詩》之七:“東海近幾席,彷彿是 蓬丘 。”參見“ 蓬萊山 ”。
分類:蓬萊山
《漢語大詞典》:蓬萊山(蓬萊山)
神山名。相傳為仙人所居之處。山海經(jīng)·海內北經(jīng):“ 蓬萊山 在海中。”后漢書·竇章傳:“是時學者稱 東觀 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萊山 ?!?李賢 注:“ 蓬萊 ,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jīng)祕録并皆在焉。” 清 孫枝蔚 《壽汪生伯先生閔老夫人》詩:“何名 西王母 ,何處 蓬萊山 ?!?/div>
《國語辭典》:蓬壺(蓬壺)  拼音:péng hú
傳說海中仙山蓬萊,形如壺器,故稱為「蓬壺」。元。湯式〈天香引。望三山〉曲:「望三山遠似蓬壺,挨到如今,提起當初,檳榔蜜涎吐胭脂?!?/div>
《國語辭典》:蓬山  拼音:péng shān
蓬萊山,為神話傳說中的仙山。后指仙境。唐。李商隱 無題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div>
《漢語大詞典》:蓬萊山(蓬萊山)
神山名。相傳為仙人所居之處。山海經(jīng)·海內北經(jīng):“ 蓬萊山 在海中?!?span id="bttdnfh" class="book">《后漢書·竇章傳》:“是時學者稱 東觀 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萊山 ?!?李賢 注:“ 蓬萊 ,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jīng)祕録并皆在焉?!?清 孫枝蔚 《壽汪生伯先生閔老夫人》詩:“何名 西王母 ,何處 蓬萊山 ?!?/div>
《國語辭典》:蓬萊(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萊。指草莽?!逗鬂h書。卷八○。文苑傳下。邊讓傳》:「舉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萊?!?br />2.相傳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读凶?。湯問》:「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br />3.唐代宮殿。參見「蓬萊宮」條。
4.縣名。參見「蓬萊縣」條。
《國語辭典》:蓬島(蓬島)  拼音:péng dǎo
神話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元。揭傒斯 雨述詩三首之二:「共言海上列城好,地冷風清若蓬島?!?/div>
分類:蓬萊山
《國語辭典》:蓬萊(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萊。指草莽?!逗鬂h書。卷八○。文苑傳下。邊讓傳》:「舉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萊?!?br />2.相傳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读凶?。湯問》:「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br />3.唐代宮殿。參見「蓬萊宮」條。
4.縣名。參見「蓬萊縣」條。
《國語辭典》:蓬瀛  拼音:péng yíng
神話傳說中的仙山蓬萊與瀛洲。后比喻人間仙境,多指游玩的地方。宋。秦觀〈滿庭芳。曉色云開〉詞:「漸酒空金榼,花困蓬瀛?!乖堭B(yǎng)浩〈十二月兼堯民歌。從跳出功名火坑〉曲:「從跳出功名火坑,來到這花月蓬瀛。」
《國語辭典》:蓬萊(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萊。指草莽。《后漢書。卷八○。文苑傳下。邊讓傳》:「舉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萊。」
2.相傳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读凶?。湯問》:「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3.唐代宮殿。參見「蓬萊宮」條。
4.縣名。參見「蓬萊縣」條。
《國語辭典》:蓬萊仙島(蓬萊仙島)  拼音:péng lái xiān dǎo
古代傳說中東方海上的仙島。如:「有人以為傳說中的蓬萊仙島指的就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