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4詞典 2分類詞匯 62
《國語辭典》:報(bào)道(報(bào)道)  拼音:bào dào
告知、傳達(dá)。唐。李涉 山居送僧詩:「若逢城邑人相問,報(bào)道花時(shí)也不閒?!?/div>
《漢語大詞典》:示諭(示諭)
告知;曉示。常用于上對(duì)下或書札中。《老殘游記》第十七回:“宮保只有派 白太尊 覆審的話,并沒有叫閣下回省的示諭,此案未了,斷不能走?!?/div>
《國語辭典》:告報(bào)(告報(bào))  拼音:gào bào
報(bào)告?!洞笏涡瓦z事。亨集》:「你可急忙告報(bào)官司去,恐帶累咱們!」
《國語辭典》:告訴(告訴)  拼音:gào sù
被害者向高級(jí)長官或機(jī)關(guān)告發(fā),稱為「告訴」。《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中和四年七月,李克用奉表自陳,告訴朱全忠上源驛謀殺的事?!姑鳌P炝亍独C襦記》第二二出:「近日聞得東西二肆相爭主顧,必來告訴于我,且待審個(gè)是非則個(gè)。」
《國語辭典》:告訴(告訴)  拼音:gào su
通知?!都t樓夢》第六一回:「芳官便又告訴了寶玉,寶玉也慌了。」
《國語辭典》:見告(見告)  拼音:jiàn gào
告知、通知。如:「承蒙見告」。
《國語辭典》:啟告(啟告)  拼音:qǐ gào
告訴?!度龂尽>砣?。蜀書。董和傳》:「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啟告?!?/div>
分類:啟奏告知
《國語辭典》:宣告  拼音:xuān gào
宣布、公告。《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是故作壇以昭其功,宣告后人,無怠于德?!埂度龂萘x》第一回:「曹節(jié)在后竊視,悉宣告左右。」
《漢語大詞典》:道知
告知。《再生緣》第十四回:“ 劉國舅 早已寫札,道知其父。”
分類:告知
《漢語大詞典》:曉告(曉告)
告知;曉諭。漢書·尹翁歸傳:“ 翁歸 輒召其縣長吏,曉告以姦黠主名?!?span id="knjgat8" class="book">《北史·恩倖傳·和士開》:“ 斛律明月 説 后主 親自曉告軍士,軍士果散?!?/div>
分類:告知曉諭
《漢語大詞典》:關(guān)知(關(guān)知)
告知。北齊書·高乾傳:“ 乾 雖求退,不謂便見從許。既去內(nèi)侍,朝廷罕所關(guān)知,居常怏怏。”
分類:告知
《漢語大詞典》:證知(證知)
(1).參悟。 南朝 齊 蕭子良 《凈住子·三界內(nèi)苦門》:“畧引數(shù)條,證知唯苦?!?br />(2).告知。 清 龔自珍 《發(fā)大心文》:“凡此所愿,我實(shí)誓發(fā),無虛誑心,所愿佛加被我,佛證知我,佛提撕我,佛成就我?!?/div>
分類:告知參悟
《漢語大詞典》:見說(見説)
(1).告知,說明。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并問此是何處?!?br />(2).猶聽說。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見説 蠶叢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見説,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 蘇州 所遇,果非虛話了?!?清 李漁 《蜃中樓·離愁》:“見説紅顏薄命,不信今生心兒愿兒果得盈?!?/div>
《國語辭典》:知名  拼音:zhī míng
1.聲名很大,為人所知?!逗鬂h書。卷五六。王龔傳》:「由是后進(jìn)知名之士,莫不歸心焉?!固?。李白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zèng)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詩:「毋令管與鮑,千載獨(dú)知名?!?br />2.聞知姓名或聲名。宋。梅堯臣 雜詩絕句一七首之七:「岸傍草樹密,往往不知名?!?br />3.告知姓名。《禮記。曲禮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div>
《漢語大詞典》:相語(相語)
(1).相告,告知。國語·齊語:“相語以事,相示以巧,相陳以功。”
(2).相互談?wù)f。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zèng)張籍》詩:“捨酒去相語,共分一日光?!?宋 辛棄疾 《賀新郎》詞:“又檣燕,留人相語?!?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婁秀華》:“何處小郎,強(qiáng)來與人家閨秀相語?”
《漢語大詞典》:詔示(詔示)
(1).謂以詔書告知臣下。 宋 王安石 《賜判汝州富弼乞赴安州避災(zāi)養(yǎng)疾詔》:“故茲詔示,想宜知悉?!?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五·本朝岳鎮(zhèn)海瀆碑:“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其理既成,其分當(dāng)正,故茲詔示,咸使聞知?!?br />(2).猶教導(dǎo)。 嚴(yán)復(fù) 《〈天演論〉自序》:“夫如是,則雖有故訓(xùn)疏義之勤,而于古人詔示來學(xué)之旨,愈益晦矣?!?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無花的薔薇》:“﹝ 蔡孑民 ﹞以為‘當(dāng)為歷年潛心研究與冷眼觀察之結(jié)果,大足詔示國人?!?韋君宜 《似水流年·犧牲者的自白》:“我把先哲的詔示,同輩的期許,自己的信念,過去的斗爭……等等一切,完全拉來組織成軍,同我想死的念頭作殊死戰(zhàn)?!?/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