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分類詞匯 8
《國語辭典》:茅山  拼音:máo shān
山名。位在江蘇省句容縣東南,山有華陽洞。相傳漢景帝時茅盈曾偕弟固、衷居此,故稱為「茅山」。也稱為「良常山」、「句曲山」、「三茅山」。
《國語辭典》:三茅  拼音:sān máo
長有三棱的菁茅,為古代的瑞草?!稌x書。卷一九。禮志上》:「其吉禮也,則三茅不剪,日觀?,u?!?/div>
《漢語大詞典》:三脊茅
江 淮 間產(chǎn)的一種茅草。莖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劉義恭傳:“ 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頭 西岸,又勸封禪,上甚悅?!?宋 劉敞 《三脊茅記》:“古之祭祀無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則必三脊茅以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間,蓋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間則皆 楚 越 國也,有王者則后服,無王者則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為能服 楚 越 ,使以其職來貢?!?/div>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傳說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據(jù)傳為 漢景帝 時 咸陽 人,先后隱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簡稱 茅山 ,在今 江蘇 句容縣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別授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稱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為教祖。見茅山志卷五。梁書·處士傳·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漢 有 咸陽 三 茅君 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陽 歲歉,死者盈道,因取丹頭點(diǎn)銀為金,化鐵為銀,以救饑人,故后人以煅粉點(diǎn)銅者,名其法曰丹陽。” 清 趙翼 《茅山紀(jì)游》詩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div>
《漢語大詞典》:句曲
(1).彎曲。史記·天官書:“其西有句曲九星?!?span id="u277mlt" class="book">《晉書·天文志中》:“鉤云句曲?!?周作人 魯迅 《〈蛻龕印存〉序》:“今 秦 璽希有,而 漢 印時見一二,審其文字,大都方正句曲?!?br />(2).山名。在今 江蘇省 句容縣 東南。相傳 漢 茅盈 與其弟 固 、 衷 修道于此,故又稱 茅山 。上有 蓬壺 、 玉柱 、 華陽 三洞,道家以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參閱《梁書·陶弘景傳》、《云笈七籤》卷二七。 唐 韋夏卿 《送顧況歸茅山》詩:“羨君尋 句曲 ,白鵠是三神?!?清 趙翼 《茅山紀(jì)游》詩之一:“ 句曲 古洞天,距家二百里。”
《漢語大詞典》:良常
山名。在今 江蘇省 句容縣 。原為 句曲山 的一部分。 秦始皇 三十一年登 句曲山 北陲,會群官,嘆曰:“巡狩之樂,莫過于山海。自今已往,良為常也?!庇谑歉姆Q 句曲山 北陲為 良常山 。見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卷十一。 唐 陸龜蒙 《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之三:“ 良常 應(yīng)不動移文,金醴從酸亦自醺?!?清 趙翼 《寄懷杜閣》詩:“深壑透 宛委 ,浮嵐接 良常 ?!?/div>
《漢語大詞典》:茅嶺(茅嶺)
即 茅山 。山在今 江蘇省 句容縣 境內(nèi)。晉書·許邁傳:“立精舍於 懸霤 ,而往來 茅嶺 之洞室,放絶世務(wù),以尋仙館?!?南朝 梁 蕭綸 《隱居貞白先生陶君碑》:“既而到于 句容 ,登於 茅嶺 ,以此地神仙之宮府,靈異之棲託,往不能返,遂卜居焉?!眳⒁姟?茅山 ”。
《國語辭典》:茅山  拼音:máo shān
山名。位在江蘇省句容縣東南,山有華陽洞。相傳漢景帝時茅盈曾偕弟固、衷居此,故稱為「茅山」。也稱為「良常山」、「句曲山」、「三茅山」。
《國語辭典》:土橋(土橋)  拼音:tǔ qiáo
1.土造的橋梁。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河道》:「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艧,宛如飛虹,其上下土橋亦如之?!?br />2.鄉(xiāng)鎮(zhèn)名:(1)位于江蘇省句容縣西,接江寧縣界。(2)位于安徽省無為縣西南。
《國語辭典》:茅山道士  拼音:máo shān dào shì
相傳漢景帝時茅盈及其弟固、衷三人隱于江蘇省句容縣東南的茅山,后得道。南朝梁陶弘景亦隱居于此,開道教茅山派。入唐后茅山道派為道教主流,凡茅山道士頗受貴族、名流尊重。至明、清茅山道士遂成為道士的泛稱。
《漢語大詞典》:句容器
唐 五代 句容縣 所鑄造的金屬器物。 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句容器非古物,蓋自 唐 天寶 間至 南唐 后主 時,於 昇州 句容縣 置官場以鑄之,故其上多有監(jiān)官花押……世所見 天寶 時大鳳環(huán)瓶,此極品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