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詞典 6分類詞匯 12
《國語辭典》:立定  拼音:lì dìng
1.停下不動?!度辶滞馐贰返谒木呕兀骸皋I子沖著大門立定,只見大門里粉屏上貼著紅紙朱標(biāo)的『內(nèi)閣中書』的封條?!?br />2.立意決定?!都t樓夢》第七七回:「王夫人問之再三,他三人已是立定主意,遂與兩個姑子叩了頭,又拜辭了王夫人?!?/div>
《國語辭典》:口號(口號)  拼音:kǒu háo
1.不起草稿,隨口吟成的詩文。宋。王辟之《澠小燕談錄。卷四。高逸》:「文忠公親作口號,有『金馬玉堂三學(xué)士,清風(fēng)明月兩閒人』之句,天下傳之?!挂卜Q為「口占」。
2.含有贊頌性質(zhì)的贊美詩。多指獻給皇帝的頌詩?!端问贰>硪凰亩?。樂志十七》:「第六、樂工致辭,繼以詩一章,謂之口號,皆述德美及中外蹈詠之情?!顾?。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旦朝會》:「伴射得捷,京師市井兒遮路,爭獻口號,觀者如堵。」
3.打油詩或順口溜。《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棗陽縣中,人人稱羨,造出四句口號,道是:『天下婦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勝似為駙馬?!弧?/div>
《國語辭典》:口號(口號)  拼音:kǒu hào
1.供口頭呼喊,帶有綱領(lǐng)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如:「抗議的群眾,一面走一面呼口號,場面極為壯觀。」
2.口頭暗號。《老殘游記》第七回:「這口號喊出,那大盜就覿面碰著,彼此打個招呼,也決不動手的?!?/div>
《國語辭典》:稍息  拼音:shāo xí
一種軍事或體操稍作休息的動作。雙腳約與肩同寬,兩手交置于背后腰間,為站立休息的姿勢。
《國語辭典》:軍號(軍號)  拼音:jūn hào
戰(zhàn)爭及操演時,用以傳示號令的號筒。
《國語辭典》:立正  拼音:lì zhèng
端正直立。通常在軍事或體操口令上,命令人在原地站好,挺胸正立。
《漢語大詞典》:姓號(姓號)
(1).姓氏。史記·平準(zhǔn)書:“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倉氏 、 庾氏 是也?!?br />(2).夜晚識別敵我的一種暗號,如口令。宋書·沈攸之傳:“前鋒有五軍在 虎檻 ,五軍后又絡(luò)驛繼至,每夜各立姓號,不相稟受。 攸之 謂軍吏曰:‘今眾軍姓號不同,若有耕夫漁父,夜相呵叱,便致駭亂,取敗之道也?!司鸵卉娬?zhí)?,眾咸從之?!?/div>
《漢語大詞典》:禁更
禁衛(wèi)軍人夜間戒嚴(yán),以特定的口令互相喝問,以示警惕,稱為“禁更”。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駕出宿齋殿:“奏請致齋日,殿門內(nèi)外及 麗正門 外,皆禁衛(wèi)羽林兵,俱全裝鐵騎數(shù)萬圍繞大內(nèi)。是夜殿前儀衛(wèi)之外,左右六軍、儀仗鹵簿,分列於 麗正 、 和寧 。更有裹緑小帽、服錦絡(luò)縫寬衫兵士,十餘人作一隊,各執(zhí)銀裹頭黑漆杖子,謂之喝探兵士,聚首而立,凡十?dāng)?shù)隊。各隊一名喝曰:‘是與不是?’眾聲答曰:‘是!’又曰:‘是甚人?’眾聲應(yīng)曰:‘殿前都指揮使某人!’及喝五使姓名,更互喝叫不停聲?;蜃鼹a鳴,是眾人一同喝道。自初更至四更一點方止,此謂之‘禁更’?!?/div>
《國語辭典》:喝探  拼音:hè tàn
宋代天子宿于齋殿時,殿門外的禁衛(wèi)士兵巡邏警戒時,喝聲相問,稱為「喝探」。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五。駕出宿齋殿》:「更有裹綠小帽,服錦絡(luò)縫寬衫士兵,十馀人作一隊,各執(zhí)銀裹頭黑漆杖子,謂之『喝探士兵』,聚首而立,凡十?dāng)?shù)隊。」
《漢語大詞典》:禁號(禁號)
禁軍的警戒口令。 唐 鄭畋 《聞號》詩:“陛兵偏近羽林營,夜靜仍傳禁號聲。”
《國語辭典》:識別信號(識別信號)  拼音:shì bié xìn hào
用來辨識判別的信號。如口令、旗號、燈號等。
《國語辭典》:喊口令  拼音:hǎn kǒu lìng
大聲喊叫口令,使在場人員全體依口令動作。如:「老師上課、下課時,班長都要負(fù)責(zé)喊口令?!?/div>
《漢語大詞典》:齊步走(齊步走)
軍事口令。號令隊伍保持整齊的行列,并以整齊的步伐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