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豈必(豈必)
猶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清 顧樵 《秋夜柬顧茂倫》詩:“哀樂境所遇,豈必 雍門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豈必面目同員方!”
《國語辭典》:何嘗(何嘗)  拼音:hé cháng
1.未曾、從來沒有。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小子太醫(yī)出身,也不知醫(yī)死多少人,何嘗怕人告發(fā),關(guān)了一日店門?!埂都t樓夢》第五五回:「我們何嘗敢大膽了,都是趙奶奶鬧的?!挂沧鳌负纬!埂?br />2.并非。《紅樓夢》第六七回:「姐姐說的何嘗不是,我也是這么想著呢?!埂段拿餍∈贰返谝黄呋兀骸肝液螄L不是這種打算?無奈辛先生不肯?!?/div>
《國語辭典》:何敢  拼音:hé gǎn
豈敢、怎敢。反問語氣,表示不敢。如:「我只不過是個新手,何敢與前輩相比?」《漢書。卷三五。荊燕吳傳。吳王劉濞》:「膠西王瞿然駭曰:『寡人何敢如是?』」《三國演義》第七回:「背義之徒,何敢賣我!」
《國語辭典》:何止  拼音:hé zhǐ
哪里只有。反問語氣,表示不僅是。如:「如果此地能順利開發(fā),受益的何止當(dāng)?shù)鼐用瘢俊埂都t樓夢》第六四回:「是日,喪儀炫耀,賓客如云,自鐵檻寺至寧府,夾路看的何止數(shù)萬人。」
《國語辭典》:何苦  拼音:hé kǔ
何必自尋苦惱。反問語氣,表示不值得、不需要?!都t樓夢》第七二回:「我又不是管事的人,何苦我壞你名聲?」
《漢語大詞典》:能有
反問語。古時多見于詩詞。 宋 周邦彥 《蘇幕遮·風(fēng)情》詞:“隴云沉,新月小。楊柳梢頭,能有春多少?” 宋 辛棄疾 《清平樂·木樨》詞:“打來休似年時,小窗能有高低,無頓許多香處,只消三兩枝兒?!?/div>
《國語辭典》:莫非  拼音:mò fēi
1.無不、都是?!对娊?jīng)。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顾?。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大內(nèi)》:「大內(nèi)正門宣德樓列五門,門皆金釘朱漆,壁皆磚石間甃,鐫鏤龍鳳飛云之狀,莫非雕甍畫棟,峻桷層榱?!?br />2.難道。表示揣測的疑問詞?!度龂萘x》第三五回:「將軍莫非破黃巾劉玄德否?」《文明小史》第四○回:「逢兄,你莫非遇見了什么邪魔?不然為什么一個人在這里發(fā)呆?」也作「莫是」。
《漢語大詞典》:矣哉
語氣詞連用?!耙印北硎疽讶换?qū)⑷?“哉”表示感嘆或反問,可譯為“啦”或“了嗎”例如:甚矣哉為欺也?!?ins>明·劉基《賣柑者言》盛矣哉?!?ins>明·張溥《五人墓碑記》靈怪矣哉?!?ins>明·魏學(xué)洢《核舟記》甚矣哉?!?ins>清·方苞《獄中雜記》
《國語辭典》:何極(何極)  拼音:hé jí
那里有窮盡的時候。反問語氣,表示無窮無盡?!段倪x。任昉。王文憲集序》:「士感知己,懷此何極?!鼓铣R。謝朓 玉階怨詩:「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
《漢語大詞典》:何待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須、用不著。 蕭三 《血書》詩:“只聽說,你工作努力,你常常站在斗爭的最前線。這何待說?你已久是鋼鐵煉成的戰(zhàn)斗員。”
《漢語大詞典》:何取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足稱許。 宋 秦觀 《王儉論》:“至于該洽經(jīng)史,明習(xí)故事,工詞令,妙威儀,動為名流之所稱,所謂一時之美,一日之長,夸污世而矯流俗者也,君子何取焉?”
《漢語大詞典》:不興(不興)
不喜歡。禮記·學(xué)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xué)?!?鄭玄 注:“興之言喜也?!?/div>
《漢語大詞典》:曷若
(1).什么樣;怎樣。晏子春秋·問上十六:“君子常行曷若?”荀子·強國:“如是則 齊 必斷而為四,三國若假城然耳,必為天下大笑,曷若?” 楊倞 注:“天下必笑其無謀滅亡,問以為何如也?!?br />(2).何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如。《后漢書·班固傳下》:“ 太液 昆明 ,鳥獸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 唐 柳宗元 《劉叟傳》:“是故事至而后求,曷若未至而先備。” 清 顧炎武 《錢糧論上》:“曷若度土地之宜,權(quán)歲入之?dāng)?shù),酌轉(zhuǎn)般之法,而通融乎其間。”
《漢語大詞典》:豈肯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肯”例如:既然是你先動了手,我豈肯與你善罷甘休?
《漢語大詞典》:那里(那裏)
亦作“ 那里 ”。 指示比較遠(yuǎn)的處所。 唐 韓偓 《六言》詩之三:“那里朝日才出,還應(yīng)先照西樓?!?span id="z5qjyrj"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一回:“湖邊一帶緑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張寒暉 《松花江上》歌詞:“我的家在 東北 松花江 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