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5詞典 1分類詞匯 114
《漢語大詞典》:平難(平難)
平除危難。三國志·蜀志·后主傳“五年春,丞相 亮 出屯 漢中 ” 裴松之 注引《諸葛亮集》載 劉禪 詔:“ 昭烈皇帝 體明叡之德,光演文武,應(yīng)乾坤之運(yùn),出身平難,經(jīng)營四方,人鬼同謀,百姓與能?!?span id="2ilbrkf" class="book">《新五代史·唐莊宗紀(jì)上》:“ 昭宗 慰勞 克用 ,使與 茂貞 解仇以紓難,拜 克用 ‘忠正平難功臣’,封 晉王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二章:“毒蛇、猛獸之所盤據(jù),毛人、生番之所棲宿,莫不夷險,平難,除莽,滌穢,犂巢,掃穴,奔魑,走魅,成為都會,邑居相望?!?/div>
分類:危難
《漢語大詞典》:救溺
(1).救助落水的人。呂氏春秋·舉難:“救溺者濡,追逃者趨。”宋史·畢仲游傳:“官非諫官,職非御史,而非是人所未是,危身觸諱以游其間,殆猶抱石而救溺也?!?br />(2).引申為救助危難中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論榮貴則引 伊 周 以救溺,言亢悔則諱覆餗而不記?!眳⒁姟?救焚拯溺 ”。
《國語辭典》:救焚拯溺  拼音:jiù fén zhěng nì
救助陷于困境的人?!吨軙?。卷四五。儒林傳。熊安生傳》:「齊氏賦役繁興,竭民財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隋書。卷四七。柳機(jī)傳》:「蓋救焚拯溺,無暇從容,非朝野之愿,以至于此?!?/div>
《漢語大詞典》:涉難(涉難)
經(jīng)歷危難。管子·兵法:“一氣專定,則傍通而不疑;厲士利械,則涉難而不匱?!?span id="rhxy7yr" class="book">《呂氏春秋·士容》:“臨患涉難,而處義不越。”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體別:“雄悍之人,氣奮勇決,故可以涉難,難與居約。”
《漢語大詞典》:踐危(踐危)
謂身處于危難之中。《宋書·孝義傳·龔穎》:“雖桎梏在身,踐危愈信其節(jié),白刃臨頸,見死不更其守?!?/div>
分類:危難
《漢語大詞典》:蹈難(蹈難)
經(jīng)受危難。荀子·儒效:“故無首虜之獲,無蹈難之賞?!?唐 韓愈 《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敵攻無堅,城守必完,臨危蹈難,歔欷感發(fā)。”
《漢語大詞典》:積困(積困)
長年的危難。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快船:“百年之積困,一朝頓蘇?!?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中:“但民間匱乏已極,倘非格外加恩,無以使積困盡甦,轉(zhuǎn)徙盡復(fù)?!?/div>
分類:長年危難
《國語辭典》:殉難(殉難)  拼音:xùn nàn
為拯救危難而犧牲生命。通常多指為國捐軀?!稌x書。卷一一六。姚萇載記》:「卿以身殉難,將為誰乎?」《明史。卷二八九。忠義傳。序》:「以暨神、熹兩朝,邊陲多故,沉身殉難者,未易更仆數(shù)。」也作「徇難」。
《漢語大詞典》:當(dāng)難(當(dāng)難)
(1).臨難。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靖 懼誅,奔 伷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靖 后自表曰:‘……竊念古人當(dāng)難詭常,權(quán)以濟(jì)其道?!?br />(2).抵擋危難;承當(dāng)危難之事。資治通鑒·漢獻(xiàn)帝建安十年:“ 西平 太守 京兆 杜畿 ,勇足以當(dāng)難,智足以應(yīng)變?!?/div>
《國語辭典》:救難(救難)  拼音:jiù nàn
解救困厄、危難。《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策敢借雄兵數(shù)千,渡江救難省親?!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四:「這兩個女子,便都有些盜賊意思,不比前邊這幾個報仇雪恥,救難解危,方是修仙正路?!?/div>
《國語辭典》:解厄  拼音:jiě è
消解災(zāi)難?!度龂萘x》第二七回:「我前者誅顏良、文丑,亦曾與足下解厄。今日求一渡船而不與,何也?」
分類:解救危難
《漢語大詞典》:濟(jì)危(濟(jì)危)
解救危難。后漢書·荀彧傳:“尚書令 荀彧 深建宜住之便,遠(yuǎn)恢進(jìn)討之略,起發(fā)臣心,革易愚慮,堅營固守,徼其軍實(shí),遂摧撲大寇,濟(jì)危以安。”新唐書·劉幽求鍾紹京等傳贊:“ 幽求 之謀, 紹京 之果, 日用 之智, 琚 之辯,皆足濟(jì)危紓難,方多故時,必資以成功者也。”
《漢語大詞典》:屯厄
亦作“ 屯阨 ”。 危難;困苦。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越王 ﹞仰天嘆曰:‘嗟乎!孤之屯厄,誰念復(fù)生渡此津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振翼遐裔,翻然來翔。行遇屯厄,遭罹疾病?!?span id="o7ocuke" class="book">《北史·魏紀(jì)一論》:“而屯厄有期,禍生非慮,將人事不足,豈天實(shí)為之乎?”資治通鑒·梁敬帝太平元年:“ 愔 風(fēng)表鑒裁,為朝野所重,少歷屯阨,及得志,有一餐之惠者必重報之?!?/div>
分類:危難困苦
《漢語大詞典》:斷生(斷生)
臨危難而求必生。韓非子·初見秦:“夫斷死與斷生者不同,而民為之者,是貴奮死也。” 陳奇猷 集釋引 高亨 曰:“斷,猶必也。趨難而誓必死謂之?dāng)嗨溃R難而求必生謂之?dāng)嗌??!?/div>
分類:臨危危難
《漢語大詞典》:釋難(釋難)
(1).解除危難。戰(zhàn)國策·趙策三:“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br />(2).解答詰難。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jīng):“答 言偃 之絃歌,則稱戲言以釋難?!?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不得已而忿激之,聊以釋難解嘲,輕率躁妄,何嘗由衷?”
《漢語大詞典》:抱釁(抱釁)
亦作“ 抱舋 ”。 處于嫌疑危難之中;負(fù)罪。《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臣自抱釁歸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晝分而食,夜分而寢?!?唐 元稹 《海侄等書》:“及今思之,上不能及烏鳥之報復(fù),下未能減親戚之飢寒,抱舋終身,偷活今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