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駢字類編》:十種(十種)
唐 白居易 庭槐 十種七八死,縱活亦支離。
分類:十種
《國語辭典》:六十種曲(六十種曲)  拼音:liù shí zhǒng qǔ
書名。明代毛晉編。所收古今戲曲六十種,除《西廂記》為元雜劇外,其馀均為明代傳奇。有《汲古閣本》。
《漢語大詞典》:八十種好(八十種好)
佛教語。指如來善相的八十種細(xì)微特征,如無見頂相、鼻高不現(xiàn)孔、眉如初月、耳輪垂埵等。 隋 慧遠(yuǎn) 大乘義章卷二十:“三十二相名字如是。何者是八十種好?如《地持》説?!币噢D(zhuǎn)為“八十二好”、“八十一種好”。隋書·經(jīng)籍志四:“ 釋迦 當(dāng) 周莊王 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脅而生,姿貌奇異,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 清 趙翼 《綿州刺史劉蔭萱駐藏回蜀遠(yuǎn)寄藏佛一尊賦謝》詩:“惜哉丈六身,縮作三寸小。難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種好?!?/div>
《國語辭典》:十惡(十惡)  拼音:shí è
古代最嚴(yán)重的十大罪行?!端鍟>矶?。刑法志》:「又置十惡之條……,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nèi)亂。」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你藥殺親夫,這是十惡大罪哩!」
《漢語大詞典》:十過(十過)
(1).指將領(lǐng)的十種過失。六韜·龍韜:“ 武王 問 太公 曰:‘論將之道奈何?’ 太公 曰:‘將有五材十過。’ 武王 曰:‘敢問其目?!唬骸^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智而心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br />(2).指國君的十種過失。韓非子·十過:“十過:一曰,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二曰,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三曰,行僻自用,無禮諸侯,則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務(wù)聽治而好五音,則窮身之事也;五曰,貪愎喜利,則滅國殺身之本也;六曰,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七曰,離內(nèi)遠(yuǎn)游而忽於諫士,則危身之道也;八曰,過而不聽於忠臣,而獨(dú)行其意,則滅高名為人笑之始也;九曰,內(nèi)不量力,外恃諸侯,則削國之患也;十曰,國小無禮,不用諫臣,則絶世之勢也。”
《國語辭典》:十界  拼音:shí jiè
佛教用語。佛教將一切有情的境界分成十種,即佛、菩薩、辟支佛、聲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隋。灌頂《觀心論疏》卷四:「問:『一心只有一法,何得有十界百如?』」
《漢語大詞典》:十賚(十賚)
道教指便于修煉的十種賞賜。見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陸敬游十賚文》。其名目為:一、邑于 長阿 北坂 積金山 連石之鄉(xiāng) ;二、號為 棲靜處士 ;三、四霤飛軒,廂廊側(cè)屋;四、蒼頭一人;五、鋼鐵如意;六、笻竹錫仗;七、香爐一枚,熏陸副之;八、杯盤一具;九、大硯一面,筆紙副之;十、鍮石澡罐,手巾為副。 唐 皮日休 《懷華陽潤卿博士》詩之三:“他年欲事先生去,十賚須加 陸逸沖 ?!弊宰ⅲ骸笆l,猶人間九錫也?!?宋 秦觀 《四時四首贈道流》詩之一:“上清欲問因何事,請看先生十賚文?!?王國維 《游仙》詩之二:“十賚文成九錫如,三千劍履從云車。”
《國語辭典》:十力  拼音:shí lì
1.佛陀特有的十種能力。一處非處智力;二業(yè)異熟智力;三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種種勝解智力;六種種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隨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盡智力?!栋⑴_(dá)磨俱舍論》卷二七:「佛十力、四無畏、三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為十八不共法?!?br />2.菩薩的十種能力?!妒桌銍?yán)三昧經(jīng)。卷下》:「世尊!唯愿我等聞是首楞嚴(yán)三昧善根因緣,當(dāng)?shù)闷兴_十力。何等為十:于菩提心得堅(jiān)固力;于不可思議佛法得深信力;多聞得不忘力;往來生死得無疲力;于詰眾生得堅(jiān)大悲力;于布施中得堅(jiān)舍力;于持戒中得不壞力;于忍辱中得堅(jiān)受力,魔不能壞得智慧力;于諸深法得信樂力。」
《漢語大詞典》:十號(十號)
(1).十種號令。管子·兵法:“定一至,行二要,縱三權(quán),施四教,發(fā)五機(jī),設(shè)六行,論七數(shù),守八應(yīng),審九器,章十號,故能全勝大勝。”
(2).佛的十種名號。即:如來、應(yīng)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南朝 梁 沈約 《謝齊竟陵王示華嚴(yán)瓔珞啟》:“受三遠(yuǎn)十號之尊崇,建四辨八聲之妙極?!?span id="uhjlyv7" class="book">《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位超十地,果滿三祗,十號將圓,一生成道。”參閱大智度論卷四。
《漢語大詞典》:十死
(1).本指十種情況必死,引申為極端危險。六韜·戰(zhàn)車:“ 武王 曰:‘十死之地奈何?’ 太公 曰:‘往而無以還者,車之死地也;越絶險阻,乘敵遠(yuǎn)行者,車之竭地也……此十者,車之死地也?!?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過漂渚而寄食,託蘆中而渡水。屆於七澤,濱於十死?!?br />(2).指犯十次死罪。言其多。周書·李穆傳:“ 太祖 美其志節(jié),乃嘆曰:‘人之所貴,唯身命耳, 李穆 遂能輕身命之重,濟(jì)孤於難……’乃特賜鐵券,恕以十死。”新唐書·桓彥范傳:“時 武三思 以遷太后銜?!逶?,加特進(jìn),封 扶陽郡王 ,賜姓 韋 ,同后屬籍,錫金銀、錦繡,皆以鐵券恕十死,令朝朔望?!?br />(3).死十次??鋸堈f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盜俠:“ 黎 唯而趨入,拜伏曰:‘向迷丈人物色,罪當(dāng)十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 聶小倩 ﹞歡喜謝曰:‘君信義,十死不足以報?!?/div>
《漢語大詞典》:十倫(十倫)
(1).祭祀的十項(xiàng)道理。禮記·祭統(tǒng):“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貴賤之等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鄭玄 注:“倫猶義也?!?span id="4iaizr1" class="book">《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隋圜丘歌》:“禮以恭事,薦以饗時……十倫以具,百福斯滋。”
(2).指儒家提倡的十種倫理道德。《梁書·武帝紀(jì)中》:“今聲訓(xùn)所漸,戎 夏 同風(fēng),宜大啟庠斅,博延胄子,務(wù)彼十倫,弘此三德?!痹敗?十教 ”、“ 十義 ”。
《漢語大詞典》:大誥(大誥)
(1).尚書篇名。書·大誥序:“ 武王 崩,三監(jiān)及 淮 夷叛, 周公 相 成王 ,將黜 殷 ,作《大誥》?!?孔 傳:“陳大道以誥天下,遂以名篇?!焙笥靡苑悍Q典誥之文。周書·蘇綽傳:“自 有晉 之季,文章競為浮華,遂成風(fēng)俗。 太祖 欲革其弊,因 魏帝 祭廟,羣臣畢至,乃命 綽 為大誥,奏行之?!?br />(2). 明 洪武 十八年頒布的法律文件。內(nèi)分十種項(xiàng)目,頒之學(xué)宮以課士,令人人習(xí)之。不久又頒布續(xù)編、三編。參閱明史·太祖紀(jì)三明通鑒·太祖洪武十八年。
《漢語大詞典》:十角
(1). 漢 代 南匈奴 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左右溫禺鞮王、左右漸將王等十種貴爵的總稱。亦指屬于“十角”的王公貴臣。后漢書·南匈奴傳論:“命 竇憲 、 耿夔 之徒,前后并進(jìn)……遂破龍祠,焚罽幕,阬十角,梏閼氏,銘功封石,倡呼而還?!眳㈤?span id="muruc6t" class="book">《后漢書·南匈奴傳》。
(2).代稱兩頭牛?!笆恰睘槭憬侵?,古計牛四蹄兩角為一頭,合計有零數(shù)即取成數(shù)。 唐 陸龜蒙 《放牛歌》:“江草秋窮似秋牛,十角 吳 牛放江岸。” 金 元好問 《兩山行記》:“ 吳 牛買十角,溪田耕半頃?!眳㈤?span id="ltqskn7" class="book">《史記·貨殖列傳》、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七。
《漢語大詞典》:十反
(1).亦作“ 十返 ”。謂反復(fù)或往返多次。列子·黃帝:“ 列子 師 老商氏 ,友 伯高子 ;進(jìn)二子之道,乘風(fēng)而歸。 尹生 聞之,從 列子 居,數(shù)月不省舍。因間請?zhí)I其術(shù)者,十反而十不告。”《三國志·蜀志·董和傳》:“ 董幼宰 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啟告?!?span id="qyrel1i" class="book">《新唐書·西域傳上·吐谷渾》:“其相 天柱王 用事,拘天子行人鴻臚丞 趙德楷 ,帝遣使曉敕,十返,無悛言?!?br />(2).十種反常現(xiàn)象。 宋 倪思 經(jīng)鉏堂雜志:“貴人十反:夜當(dāng)臥而飲宴;早當(dāng)起而醉臥;心當(dāng)逸而勞;身當(dāng)勞而逸;吝束脩不請師教子弟,而以大錢顧教聲妓;藥餌無病而服,有病不肯服;果蔬尚新不待熟;食物取細(xì)失正味;山水不喜真境而喜圖畫;器用不貴金銀而貴銅甆?!?br />(3).即十番鼓,民間器樂合奏樂名。 清 吳偉業(yè) 《望江南》詞之八:“一曲輕圓同伴少,十反麤細(xì)聽人多。絃索應(yīng)云鑼?!痹敗?十番鼓 ”。
《漢語大詞典》:十番鼓
一種器樂合奏名。因演奏時輪番用鼓、笛、木魚等十種樂器,故名。起于 明 萬歷 時,今仍流行于 蘇 、 浙 、 閩 等地。初以打擊樂器為主,后亦雜以多種管弦樂器,其種類因時因地而異,所用樂器亦有不限于十種者。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吹洞簫,唱時曲,酒半,打十番鼓。” 清 何洯 《競渡歌》:“《伊涼曲》雜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 清 吳偉業(yè) 《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此地繇來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亦省作“ 十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yōu)》:“我們君臣同樂,打一回十番何如?”紅樓夢第十一回:“現(xiàn)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戲兒并一檔子打十番的,都在園子里戲臺上預(yù)備著呢?!?冰心 《往事二》四:“我夢中停足傾耳,自然贊嘆,這是‘十番’,究竟還是東方的古樂動人!”參閱 清 葉夢珠 《閱世編·紀(jì)聞》、 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虹橋錄下》。
《漢語大詞典》:十愆
十種罪愆。詳“ 三風(fēng)十愆 ”。
分類:十種罪愆
《國語辭典》:三風(fēng)十愆(三風(fēng)十愆)  拼音:sān fēng shí qiān
三種惡劣風(fēng)氣及其所包含的十種罪過。即巫風(fēng)、淫風(fēng)、亂風(fēng);恒舞、酣歌、貨、色、游、畋、侮圣言、逆忠直、遠(yuǎn)耆德、比頑童。《書經(jīng)。伊訓(xùn)》:「惟茲三風(fēng)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宋。蘇軾驪山〉詩:「三風(fēng)十愆古所戒,不必驪山可亡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