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匹 → 疋匹”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商周
《左傳·桓公十一年》:“師克在和,不在眾。 商 周 之不敵,君之所聞也。”后用“商周”比喻兩者難以匹敵。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下:“ 惠休 淫靡,情過其才,世遂匹之 鮑照 ,恐 商 周 矣!”
分類:匹敵
《漢語大詞典》:相值
(1).猶相遇。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賦》序:“始於 北府 相值,傾蓋無已?!?唐 韓愈 《寄皇甫湜》詩:“昏昏還就枕,惘惘夢(mèng)相值。” 宋 蘇軾 《芙蓉城》詩:“此生流浪隨滄溟,偶然相值兩浮萍?!?郭沫若 《今津紀(jì)游》六:“我的視線同她們覿面相值?!?br />(2).相當(dāng);相匹敵。儀禮·喪服“大功八升若九升” 漢 鄭玄 注:“欲其文相值。”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 晁公武 《讀書志》考諸人與 河汾 (指 隋 王通 )絶不相值,甚詳,第亦無庸事此,讀中説即瞭然?!?/div>
《國語辭典》:不敵(不敵)  拼音:bù dí
無法抗衡抵擋?!盾髯印M踔啤罚骸敢圆粩持?,輔服人之道?!埂段宕菲皆?。唐史。卷上》:「斗經(jīng)五十馀合,那王仙芝力不敵,敗走。」
《國語辭典》:鼎足  拼音:dǐng zú
比喻三方對(duì)立的情勢。晉。潘岳〈為賈謐作贈(zèng)陸機(jī)〉詩一一章之三:「三雄鼎立,孫啟南吳?!埂度龂?。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彊,鼎足之形成矣?!?/div>
《漢語大詞典》:追配
謂與前人相匹敵,媲美。書·君牙:“對(duì)揚(yáng) 文 武 之光,追配于前人。”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墨工制名多蹈襲:“墨工製名,多相蹈襲,其偶然耶,亦好事者,冀其精藝追配前人,故以重名之也。”《三國演義》第一一一回:“陛下正宜追配先君,掃清故孽,何自畏也。”
《國語辭典》:對(duì)壘(對(duì)壘)  拼音:duì lěi
兩軍互相對(duì)峙?!稌x書。卷一。宣帝紀(jì)》:「與之對(duì)壘百馀日,會(huì)亮病卒,諸將燒營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埂度龂萘x》第一回:「我今圍賊在此,賊弟張梁、張寶在潁川,與皇甫嵩、朱俊對(duì)壘。」
《漢語大詞典》:相方
觀察方位。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乃經(jīng)工庀材,考極相方?!?/div>
分類:觀察方位
《漢語大詞典》:同規(guī)(同規(guī))
(1).謂取法相同。文選·張衡〈東京賦〉:“是以論其遷邑易京,則同規(guī)乎 殷 盤 ;改奢即儉,則合美乎《斯干》。” 薛綜 注:“規(guī),法也。”
(2).謂統(tǒng)一。三國志·蜀志·許靖傳:“知圣主允明,顯授足下專征之任,凡諸逆節(jié),多所誅討,想力競者一心,順從者同規(guī)矣。” 南朝 陳 徐陵 《與楊仆射書》:“逮乎中陽受命,天下同規(guī)?!?br />(3).謂并駕,匹敵。規(guī),通“ 軌 ”。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諒以齊徽二南,同規(guī)往哲?!?span id="c4ivlgt" class="book">《北齊書·陳元康傳》:“掃平逋寇,廓清 荊楚 , 申 甫 之在隆 周 , 子房 之處盛 漢 ,曠世同規(guī),殊年共美?!?/div>
《漢語大詞典》:專場(專場)
(1).謂在一定場所無所匹敵。 漢 應(yīng)玚 《斗雞》詩:“專場驅(qū)眾敵,剛捷逸等羣?!?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中第爭無敵,專場戰(zhàn)不疲?!?br />(2).劇場、影院等專為某一部分人演出或放映的場次。亦指特定內(nèi)容的演出。如:招待專場;曲藝專場。
《漢語大詞典》:對(duì)治(對(duì)治)
(1).相匹敵。《漢書·韓安國傳》“公等足與治乎” 唐 顏師古 注:“治謂當(dāng)敵也,今人猶云對(duì)治?!?br />(2).原為佛教語。謂斷煩惱。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六章:“邪僻之對(duì)治在乎守意。意者,心之動(dòng)而未形者也。意正則神明。神明則無不照、無不能而成佛矣?!?br />(3).引申為對(duì)付。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園雜興》詩之十二:“蜩螗千萬沸斜陽,蛙黽無邊聒夜長。不把癡聾相對(duì)治,夢(mèng)魂?duì)幍玫睫紶???br />(4).指對(duì)應(yīng),對(duì)照。 明 袁宗道 《論隱者異趣》:“古人云:若取自己自心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為對(duì)治?!?/div>
《漢語大詞典》:瑜亮
三國 周瑜 與 諸葛亮 的并稱。《三國演義》第五七回:“﹝ 瑜 ﹞長嘆曰:‘既生 瑜 ,何生 亮 !’”后稱兩人才能相匹敵者為“瑜亮”。 清 陳維嵩 《多麗·題余氏女子繡陳思洛神圖為阮亭賦》詞:“嘆香閨一雙纖手,比似文心誰 瑜 亮 ?” 柳亞子 《十二月三日偕佩妹遐弟渡海訪郭沫若沈雁冰兩兄有作》詩:“并世 尹 邢 能不妒,同時(shí) 瑜 亮 本無傷。”
《漢語大詞典》:一敵國(一敵國)
可以與本國相匹敵的一個(gè)國家。史記·游俠列傳:“天下騷動(dòng),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span id="otk4pwt" class="book">《后漢書·吳漢傳》:“帝時(shí)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脩戰(zhàn)攻之具,乃嘆曰:‘ 吳公 差彊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宋 謝采伯 密齋筆記卷二:“ 班固 以為平日后宮之費(fèi)不下一敵國?!?/div>
《國語辭典》:不相投  拼音:bù xiāng tóu
1.彼此的思想或感情等合不來。漢。無名氏〈橘柚垂華實(shí)〉詩:「芳菲不相投,青黃忽改色。」
2.勢力不均,難以抗衡。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二折:「俺只見馬吼處和人道縮,鎗著處鮮血漂流??刹皇强沾髂瞎谀銈€(gè)活楚囚,兩下里不相投,休休!」
《漢語大詞典》:比伍
(1).古代居民的基層編制。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lián)。五人為伍,十人為聯(lián)。四閭為族,八閭為聯(lián)。使之相保相受,刑罰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以役國事,以相葬埋?!币曛膏l(xiāng)里。漢書·尹翁歸傳:“盜賊發(fā)其比伍中, 翁歸 輒召其縣長吏,曉告以姦黠主名?!?span id="kne1skh" class="book">《宋書·謝方明傳》:“又罪及比伍,動(dòng)相連坐,一人犯吏,則一村廢業(yè)?!?br />(2).猶等同,匹敵。 明 徐渭 《贈(zèng)吳宣府序》:“中朝始翕然以君為長城,一時(shí)勛名,無與比伍。”
《國語辭典》:敵頭(敵頭)  拼音:dí tóu
1.敵對(duì)、對(duì)頭。如:「二次大戰(zhàn)前,德、法兩國是敵頭,戰(zhàn)后終于化解,結(jié)為盟友?!乖?讓W(xué)詩《東窗事犯》第三折:「臣統(tǒng)三軍舍命,與四國王做敵頭,將四京九府平收?!姑?。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你便會(huì)旋機(jī)勾,我便是敢做敵頭?!?br />2.相當(dāng)、相匹敵?!抖鲙肪砹骸敢粚?duì)兒佳人才子,年紀(jì)又?jǐn)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