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州家
指刺史。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趙相汝南李統(tǒng)》:“比自乞歸,未見聽許,州家幸能為,相得去,實上愿也?!?span id="idpjdw6"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吳主權徐夫人傳》:“恐州家多發(fā)水軍來逆人,則不利矣。” 唐 韓愈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祇得移 荊蠻 ?!?宋 王安石 《收鹽》詩:“州家飛符來比櫛,海中收鹽今復密?!?/div>
分類:刺史
《漢語大詞典》:監(jiān)史(監(jiān)史)
(1).謂 漢 廷尉的屬官監(jiān)與掾史。史記·酷吏列傳:“﹝廷尉 張湯 ﹞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監(jiān)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與監(jiān)史輕平者?!?br />(2).指刺史。 三國 魏 曹操 《表劉琮令》:“監(jiān)史雖尊,秩祿未優(yōu)?!?br />(3).監(jiān)修史書。 唐 劉知幾 史通·辨職:“大抵監(jiān)史為難,斯乃尤之尤者?!?/div>
《漢語大詞典》:銅魚使(銅魚使)
指刺史。 唐 柳宗元 《銅魚使赴都寄親友》詩:“附庸唯有銅魚使,此后無因寄遠書?!?韓醇 注:“ 唐 武德 初,改太守為刺史,加號為使持節(jié)。而實無節(jié),但頒銅魚符而已?!?/div>
分類:刺史
《國語辭典》:使君  拼音:shǐ jūn
1.尊稱奉天子之命,出使四方的使者?!逗鬂h書。卷一六。寇恂傳》:「非敢脅使君,竊傷計之不詳也?!?br />2.對官吏、長官的尊稱?!度龂?。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三國演義》第一○回:「曹兵既至,豈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div>
《國語辭典》:監(jiān)司(監(jiān)司)  拼音:jiān sī
1.監(jiān)察?!逗鬂h書。卷一七。賈復傳》:「宗擢用其任職者,與邊吏參選,轉相監(jiān)司,以擿發(fā)其奸?!?br />2.職官名。監(jiān)察地方屬吏的司、道諸官?!逗鬂h書。卷六一。左雄傳》:「監(jiān)司項背相望,與同疾疢,見非不舉,聞惡不察?!姑?。楊珽《龍膏記》第一六出:「他始拿手令,繼拿監(jiān)司,我都不能禁他?!?/div>
《國語辭典》:荊州(荊州)  拼音:jīng zhōu
地名:(1)古九州之一。今湖南、湖北及四川舊遵義、重慶二府,貴州舊思南、銅仁、思州、石阡等府,及廣西的全縣、廣東的連縣,皆屬其地。(2)湖北省舊府名。明、清時設置,治所在今江陵縣。今湖北省宜都縣到監(jiān)利縣的長江流域為其轄境。(3)漢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處長江中游,三國至南北朝時代是政治、軍事的重地。轄地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國語辭典》:識荊(識荊)  拼音:shì jīng
語本唐。李白 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购笠宰R荊指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明。朱權《卓文君》第二折:「久聞大德,未遂識荊,辱顧寒居,光輝蓬蓽?!埂毒劳ㄑ?。卷二八。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夜來多蒙小乙官人應付周全,識荊之初,甚是感激不淺?!挂沧鳌缸R韓」。
《漢語大詞典》:西州
(1).古城名。 東晉 置,為 揚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 晉 謝安 死后, 羊曇 醉至 西州 門,慟哭而去,即此處。事見《晉書·謝安傳》。后遂用為典實。 唐 溫庭筠 《經故翰林袁學士居》詩:“ 西州 城外花千樹,盡是 羊曇 醉后春?!?宋 蘇軾 《日日出東門》詩:“何事 羊公子 ,不肯過 西州 ?!?宋 張炎 《甘州·辛卯歲沈堯道同余北歸》詞:“短夢依然 江 表,老淚灑 西州 。”參見“ 西州路 ”。
(2).指 陜西 地區(qū)。戰(zhàn)國策·韓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勝於 韓原 而霸西州, 晉文公 一勝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晉書·張軌傳:“ 張涼州 一時名士,威著西州?!?清 吳偉業(yè) 《贈荊州守袁大韞玉》詩:“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國江山玉樹花?!?br />(3).指 巴 蜀 地區(qū)。后漢書·廉范傳:“ 范 父遭喪亂,客死於 蜀漢 , 范 遂流寓西州。”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求賢索友,歷于西州?!?晉 常璩 華陽國志·漢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則 陳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蓋相繼,於西州為盛,蓋濟濟焉?!?明 孫蕡 《下瞿塘》詩:“我從前月來西州, 錦官城 外十日留?!?br />(4). 唐 貞觀 十四年(公元640年)滅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轄境相當今 吐魯番盆地 一帶,為東西交通要沖。
《漢語大詞典》:西州路
晉書·謝安傳:“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為 安 所愛重。 安 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 西州 路。嘗因 石頭 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 西州 門?!?曇 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 曹子建 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瘧Q哭而去?!卑矗?羊曇 , 謝安 的外甥。后遂以“西州路”為典實,表示感舊興悲、悼亡故人之情。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約他年、東還海道,愿 謝公 、雅志莫相違。 西州 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詞:“莫説 西州 路,且盡一杯看?!?清 查慎行 《哭王右朝》詩之二:“ 東山 便是 西州 路,欲學 羊曇 計轉窮。”
《國語辭典》:別駕(別駕)  拼音:bié jià
職官名。漢制,為州刺史的佐官,因隨刺史巡行視察時另乘車駕,故稱為「別駕」。隋、唐曾改稱為「長史」。后又復原名。
《漢語大詞典》:雙旌(雙旌)
(1). 唐 代節(jié)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新唐書·百官志四下:“節(jié)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初授,具帑抹兵仗詣兵部辭見,觀察使亦如之。辭日,賜雙旌雙節(jié)?!?br />(2).泛指高官之儀仗。 唐 李商隱 《為懷州李中丞謝上表》:“賜以竹符之重,遂使 霍氏 固辭之第,早建雙旌。” 徐炯 注:“雙旌唯節(jié)度領刺史者有之,諸州不與焉。今則通用為太守之故事矣?!?元 劉忠之 《太常引·送郭復齋》詞:“何處望雙旌,泛千里孤舟月明?!?明 王世懋 《送李太史元甫冊封蜀藩》詩:“玉檢金泥出大庭,雙旌萬里去冥冥?!?br />(3).借指高官。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倘或無知猖獗,突犯雙旌,雖手握兵符,徵調不及,一時亦無如之何?!眳⒁姟?雙節(jié) ”。
《漢語大詞典》:雙節(jié)(雙節(jié))
(1). 唐 代節(jié)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新唐書·車服志:“旌以絳帛五丈,粉畫虎,有銅龍一,首纏緋幡,紫縑為袋,油囊為表。節(jié),懸畫木盤三,相去數寸,隅垂赤麻,餘與旌同?!?span id="7evlxog"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四》:“節(jié)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初授,具帑抹兵仗詣兵部辭見,觀察使亦如之。辭日,賜雙旌雙節(jié)?!?br />(2).泛指高官或神仙之儀仗。 唐 韓翃 《送高員外赴溜青使幕》詩:“人趨雙節(jié)近,馬遞百花歸。” 唐 韋應物 《漢武帝雜歌》之一:“緑鬢縈云裾曳露,雙節(jié)飄颻下仙步?!?唐 王建 《寄賀田侍中東平功成》詩:“ 唐 史頭上功第一,春風雙節(jié)好朝天?!?/div>
《漢語大詞典》:外臺(外臺)
(1).官名。 后漢 刺史,為州郡的長官,置別駕、治中,諸曹掾屬,號為外臺。后漢書·方術傳上·謝夷吾:“﹝ 謝夷吾 ﹞爰牧 荊州 ,威行邦國……尋功簡能,為外臺之表?!?br />(2).官名。蘭臺。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明帝 時大司農 弘 農 董遇 等,亦歷注經傳,頗傳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蘭臺為外臺,秘書為內閣,臺、閣一也?!?br />(3).官名。 漢 因 秦 制,置謁者為外臺。參見“ 三臺 ”。
《國語辭典》:三臺(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漢時以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謁者為外臺,總稱為「三臺」?!逗鬂h書。卷七四上。袁紹傳》:「坐召三臺,專制朝政?!?br />2.古時天子有靈臺、時臺、囿臺,合稱為「三臺」。唐。徐堅《初學記。卷二四。臺第六。敘事》:「天子有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鱉?!?br />3.星座名。分上臺、中臺、下臺,共六星。各兩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階級一樣。參見「泰階」條。
《國語辭典》:不義(不義)  拼音:bù yì
1.不合行為道德?!段倪x。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不義而強,古人常有?!埂度龂萘x》第八回:「吾與黃祖心腹之交,舍之不義?!?br />2.不合行為道德的事?!蹲髠鳌k[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div>
《國語辭典》:幽州  拼音:yōu zhōu
地名。古代九州之一,約今河北省一部分及遼寧省地?!吨芏Y。夏官。職方氏》:「東北曰幽州。」
《漢語大詞典》:道州
指 唐 詩人 元結 。其晚年曾任 道州 刺史,故稱。 明 何良俊 語林·傷逝:“ 元魯山 亡,族弟 道州 哭之至慟?!?/div>
《國語辭典》:叱馭(叱馭)  拼音:chì yù
漢王陽為益州刺史,奉先人遺體行至邛郲九折阪,因道路險阻而折返。后王尊為益州刺史,行經此處,自謂:「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苟池燅S者驅車強力通過。見《漢書。卷七六。王尊傳》。后比喻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唐。王勃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下岷關而叱馭,寄切全都。」
《漢語大詞典》:大野
(1).廣大的原野、田野。 唐 李邕 《石賦》:“植杖大野,周目層巖?!?宋 蘇轍 《上樞密韓太尉書》:“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臧克家 《自己的寫照》詩:“看敵人隨著槍聲仆地,像七月的高粱倒在大野里?!?br />(2).古澤名。又名 巨野 、 鉅野 。在今 山東省 巨野縣 、 嘉祥縣 一帶。書·禹貢:“ 大野 既豬, 東原 底平?!?孔 傳:“ 大野 ,澤名?!?孔穎達 疏:“《地理志》云: 大野澤 在 山陽 鉅野縣 北。鉅即大也?!?br />(3).復姓。 北魏 有 大野拔 ,為 南青州 刺史。見魏書·靜帝紀。 北周 閻慶 賜姓 大野 氏。見周書·閻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