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19,分68頁顯示  上一頁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番兵
后路
應(yīng)兵
百將
走北
口糧
客軍
大校
屯師
武旅
旗門
還軍
耀兵
斂兵
士兵
《漢語大詞典》:番兵
(1).服役的士兵。《魏書·臨淮王孝友傳》:“十五丁出一番兵,計得一萬六千兵。此富國安人之道也。”
(2).外族軍隊。 唐 李靖 李衛(wèi)公問對卷中:“番兵唯勁馬奔衝,此奇兵歟; 漢 兵惟強弩犄角,此正兵歟!”《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那時 西門慶 家中 吳月娘 ,見番兵到了,家家都關(guān)鎖門戶,亂攛逃去,不免也打點了些金珠寳玩,帶在身邊?!?/div>
《國語辭典》:后路(後路)  拼音:hòu lù
1.后面的道路。南朝宋。謝靈運〈嶺表賦〉:「顧后路之傾巘,眺前磴之絕岸?!?br />2.軍隊行軍時,列在后面的隊伍或后退之路?!度辶滞馐贰返谒娜兀骸競飨绿柫睿呵睬褰瓍ьI(lǐng)本協(xié)人馬,從小石崖穿到鼓樓坡,以斷其后路?!?br />3.比喻以后的人生道路。《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門生三世報恩》:「我取個少年門生,他后路悠遠(yuǎn),官也多做幾年,房師也靠得著他?!?br />4.比喻事情轉(zhuǎn)圜的馀地。如:「他為人謹(jǐn)慎,事事留有后路?!?/div>
《漢語大詞典》:應(yīng)兵(應(yīng)兵)
謂敵兵壓境起而應(yīng)戰(zhàn)的軍隊。文子·道德:“用兵者五:有義兵,有應(yīng)兵,有忿兵,有貪兵,有驕兵?!?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魏相傳》:“敵加於己,不得已而起者,謂之應(yīng)兵,兵應(yīng)者勝?!?唐 白居易 《議兵》:“相時觀釁,取亂侮亡,不為禍先,敵至而應(yīng)謂之應(yīng)兵。” 宋 岳珂 《桯史·乾道受書札》:“彼必怒而以師臨我,然后徐起應(yīng)之,以逸待勞。此古人所謂應(yīng)兵,其勝十可六七。” 明 唐順之 《讀〈春秋〉》:“夫侵伐,有貪兵,有憤兵,有應(yīng)兵?!?/div>
《漢語大詞典》:百將(百將)
(1).所有將領(lǐng)。荀子·議兵:“故仁人上下,百將一心,三軍同力?!?br />(2).古代軍隊的下級軍官。百名士兵的指揮者。《商君書·境內(nèi)》:“五人一屯長,百人一將。其戰(zhàn),百將、屯長不得,斬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論,百將、屯長賜爵一級。”
《漢語大詞典》:走北
戰(zhàn)敗而逃。亦指敗逃的軍隊。六韜·均兵:“ 太公 曰:‘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陣,要強敵,遮走北也。’”
《國語辭典》:口糧(口糧)  拼音:kǒu liáng
按人數(shù)發(fā)給某段時間內(nèi)的糧食。如士兵的糧餉及貧民的賑給。《明史。卷一五三。周忱傳》:「其修圩、筑岸、開河、浚湖所支口糧,不責(zé)償?!?/div>
《漢語大詞典》:客軍(客軍)
從外地調(diào)來的軍隊。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長有守備,不同客軍,守則有威,攻則有利?!?宋 司馬光 《言西邊上殿札子》:“其意以為東方客軍,皆不足畏?!?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三章:“官軍打通了由 智亭山 通往 龍駒寨 的大道……并有幾百名從 河南 調(diào)來的客軍增援?!?/div>
分類:外地軍隊
《漢語大詞典》:大校
(1).古代軍隊中次于將軍的將領(lǐng)。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悉以 李敢 等為大校,當(dāng)裨將?!?span id="fxzlt5r" class="book">《新唐書·王行瑜傳》:“ 行瑜 屯 梨園 , 克用 與戰(zhàn),破 行實 等軍,執(zhí)其母及 行瑜 子,俘大校?!?span id="i9mypsy" class="book">《宋史·禮志二二》:“樞密近臣,禁軍大校,或賜宴其第及府署中,率以為常?!?br />(2).軍銜的一級,為校官的最高級。
《漢語大詞典》:屯師(屯師)
集結(jié)軍隊。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壯節(jié)公:“ 金川 蕞爾小夷,經(jīng)大兵兩度撻伐,不能獲尺寸之利,乃至屯師經(jīng)年,老師縻餉,安用將帥為也!”
《漢語大詞典》:武旅
武師,軍隊。梁書·元帝紀(jì):“臣等分勒武旅,百道同趣?!?唐 儲光羲 《貽鼓吹李丞時信安王北伐李公王之所器者也》詩:“文儒託后乘,武旅趨前旌?!?唐 趙元一 奉天錄:“謀臣盈幕,武旅云萃?!?/div>
分類:軍隊
《漢語大詞典》:旗門(旗門)
古代軍隊臨時駐地樹立旗幟表示的營門。《孫子·軍爭》“交和而舍” 三國 魏 曹操 注:“軍門為和門。左右門為旗門?!?唐 李華 《詠史》之四:“ 魏 闕心猶在,旗門首已懸。如何得良吏,一為制方圓?!?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二折:“只見他旗門開處,躍驊騮,高叫道:‘誰敢來和咱鬭?’” 紹 劇《龍虎斗》第三五場:“御營內(nèi)列開旗門山搖動,催馬提鞭看分明?!?/div>
《漢語大詞典》:還軍(還軍)
(1).回師。史記·高祖本紀(jì):“乃封 秦 重寶財物府庫,還軍 霸上 ?!?span id="4d13bnf" class="book">《新唐書·陸贄傳》:“陛下幸聽臣計,使 芃 還軍援 洛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人馬盤踞京城,終日飲酒作樂,絶無還軍歸國之意?!?br />(2).謂因故離隊的軍人重新返回軍隊。朱子語類卷一二○:“今且理會一件要緊事,如國家養(yǎng)許多歸明歸正及還軍年老者,費糧食供之,州郡困乏?!?/div>
《國語辭典》:耀兵  拼音:yào bīng
炫耀兵威。「耀」文獻(xiàn)異文作「耀」?!逗鬂h書。卷八。孝靈帝紀(jì)》:「甲子,帝自稱『無上將軍』,耀兵于平樂觀?!?/div>
《國語辭典》:斂兵(斂兵)  拼音:liàn bīng
1.收兵,收起兵器?!段宕菲皆?。梁史》卷上:「倘朝廷柄用賢臣,寬繇薄賦,則仙芝斂兵不戰(zhàn),免使生靈涂炭?!埂段饔斡洝返谒幕兀骸改窃鲩L天王與眾天丁俱才斂兵退避,猴王始信其言?!?br />2.收斂兵力?!稏|周列國志》第七九回:「吳恥喪其君,誓矢圖報者,三年于茲矣。其志憤,其力齊,不可當(dāng)也。宜斂兵為堅守之計。」
《國語辭典》:士兵  拼音:shì bīng
軍隊中的基層戰(zhàn)士。目前我國軍中士兵分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