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24,分75頁顯示  上一頁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單兵
彌兵
廟兵
挐兵
灑兵
僧兵
飾兵
角兵
尖兵
黎兵
樂兵
蝦兵
汛兵
形兵
熊耳兵
《漢語大詞典》:單兵(單兵)
猶孤軍。后漢書·耿恭傳:“ 耿恭 以單兵固守孤城,當(dāng) 匈奴 之衝。”
分類:孤軍
《漢語大詞典》:彌兵(彌兵)
止息戰(zhàn)事。彌,通“ 弭 ”。周禮·春官·男巫“春招弭,以除疾病” 漢 鄭玄 注:“ 杜子春 讀‘弭’如‘彌兵’之‘彌’?!?/div>
《駢字類編》:廟兵(廟兵)
宋史韓世忠傳初世忠謂敵至必登金山廟觀我虛實(shí)乃遣兵百人伏廟中百人伏岸滸約聞鼓聲岸兵先入廟兵合擊之金人果五騎闖入廟兵喜先鼓而出僅得二人逸其三中有絳袍玉帶既墜而復(fù)馳者詰之乃兀術(shù)也
《漢語大詞典》:挐兵
連兵。謂持續(xù)的戰(zhàn)禍。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四:“爰自平 金 之后, 蜀 漢荊揚(yáng) ,挐兵幾三十年。”
《漢語大詞典》:灑兵(灑兵)
謂洗滌兵器以備征戰(zhàn)。 漢 劉向 說苑·權(quán)謀:“風(fēng)霽而乘以大雨,水平地而嗇, 散宜生 又諫曰:‘此其妖歟?’ 武王 曰:‘非也,天灑兵也。’”參見“ 洗兵 ”。
《國語辭典》:洗兵  拼音:xǐ bīng
周武王征商遇雨,以為是老天為其洗刷兵器的好兆頭,后來果然滅了商紂。見漢。劉向《說苑。卷一三。權(quán)謀》。后遂以此比喻軍隊之出征。南朝梁。簡文帝〈隴西行〉三首之二:「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云。」唐。戴叔倫〈奉天酬別鄭諫議云逵盧拾遺景亮見別之作〉詩:「洗兵救衛(wèi)郡,誘敵討幽都?!挂啾扔鲬?zhàn)勝后息兵。晉。左思〈魏都賦〉:「洗兵海島,刷馬江洲?!固?。劉長卿 平蕃曲三首之一:「吹角報蕃營,回軍欲洗兵?!?/div>
《漢語大詞典》:僧兵
古代從軍的僧侶或武裝的僧侶集團(tuán)。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少林僧兵:“是時立功十有三人……惟 曇宗 拜大將軍,餘不受官,賜地四十頃,此 少林 僧兵所起?!?清 趙翼 陔馀叢考·少林寺僧兵:“《后周書》: 齊主 緯 既被擒, 任城王 湝 猶固守,沙門來應(yīng)募者亦數(shù)千人。唐書: 李罕之 少為浮屠,后去為盜……此皆僧兵故事,足以補(bǔ)日知録之缺?!?/div>
《漢語大詞典》:飾兵(飾兵)
(1).陳列武器儀仗。《宋書·周朗傳》:“至有列軿以游遨,飾兵以驅(qū)叱,不亦重甚哉。”
(2).精美的武器。云笈七籤卷九十:“飾兵者,不祥之器,嚴(yán)觀者,無厭之至。假使戰(zhàn)勝,何益乎命?!?/div>
《漢語大詞典》:角兵
興兵。逸周書·酆保:“七惡:一、以物角兵?!?朱右曾 校釋:“以微物興兵,如 吳 楚 以爭桑起釁。”
分類:興兵
《國語辭典》:尖兵  拼音:jiān bīng
1.軍隊在作戰(zhàn)、行軍時,所派出的前鋒部隊。通常以一個班、排或連為單位。主要任務(wù)為警戒、搜索。亦借指精銳部隊。
2.泛指在工作中積極參與,而具示范、引導(dǎo)領(lǐng)先地位者。如:「他這幾年在環(huán)保工作上盡心盡力,足以為表率,堪稱環(huán)保尖兵」。
《駢字類編》:黎兵
元史百官志見黎獠下
《漢語大詞典》:樂兵(樂兵)
猶好戰(zhàn)。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見威王》:“然夫樂兵者亡,而利勝者辱。兵非所樂也,而勝非所利也?!?/div>
分類:好戰(zhàn)
《漢語大詞典》:蝦兵(蝦兵)
見“ 蝦兵蟹將 ”。
《國語辭典》:蝦兵蟹將(蝦兵蟹將)  拼音:xiā bīng xiè jiàng
1.神話傳說中海龍王手下的兵將。《西游記》第三回:「東海龍王敖廣即忙起身,與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出宮迎道:『上仙請進(jìn)!請進(jìn)!』」
2.比喻不中用的兵將或手下。《孽?;ā返谝痪呕兀骸改阌械氖清X,只要你肯拿出來,東海龍王也叫他搬了家,蝦兵蟹將怕什么!」
《漢語大詞典》:汛兵
汛地的士兵。清史稿·高宗紀(jì)二:“癸巳,允 朝鮮 國王請,停 奉天 設(shè) 牤牛哨 汛兵?!?鮑昌 《庚子風(fēng)云》第二部第十六章:“鎮(zhèn)子上有幾名汛兵,他們知道 靜??h 正拿我,我這么一聚人,不是正好飛蛾投火嗎?”
分類:汛地士兵
《漢語大詞典》:形兵
指制造假象來迷惑敵人的一種戰(zhàn)術(shù)。孫子·虛實(shí):“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清 唐甄 潛書·五形:“有游兵以擾之,有綴兵以牽之,有形兵以疑其目,有聲兵以疑其耳。”
《漢語大詞典》:熊耳兵
漢光武帝 鎮(zhèn)壓 赤眉 軍,兵壓 宜陽 , 劉盆子 等肉袒降,積兵甲 宜陽城 西,與 熊耳山 齊。見《后漢書·劉盆子傳》。后用為降兵的典實(shí)。 清 吳偉業(yè) 《送友人往真定》詩:“曳履 叢臺 客,投戈 熊耳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