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神足
(1).神足通。佛教六通之一。指游涉往來非常自在的神通力量。 晉 法顯 佛國(guó)記:“我是女人,何由得先見佛?即以神足,化作轉(zhuǎn)輪圣王,最前禮佛。”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明律·釋僧璩:“ 璩 案律文有四因緣得現(xiàn)神足:一斷疑網(wǎng),二破邪見,三除憍慢,四成功德定?!眳⒁姟?六通 ”。
(2).猶高足。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一·竺道潛:“凡此諸人,皆 潛 之神足。”
(3).神靈般的腳步。形容行走快速。 漢 應(yīng)瑒 《馳射賦》:“驊騮激騁;神足奔越。終節(jié)三驅(qū),矢不虛發(fā)。”
《漢語大詞典》:六通
(1).謂上下四方無不通暢。 宋 黃庭堅(jiān) 《和邢惇夫秋懷》詩(shī)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shí)和?!眳⒁姟?六通四辟 ”。
(2).佛教語。謂六種神通力:神境智證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證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證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證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隨念智證通(即宿命智證通,亦云宿命通)、漏盡智證通(亦云漏盡通)。神足通,謂其游涉往來非常自在;天眼通,謂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視無礙;天耳通,謂得色界天耳根,聽聞無礙;他心通,謂能知他人之心念而無隔礙;宿命通,謂知自身及六道眾生宿世行業(yè)而無障礙;漏盡通,謂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汰法師 云: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北魏 楊衒之 《〈洛陽(yáng)伽藍(lán)記〉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備詳,東土靡記?!?明謝讜《四喜記·詩(shī)禮趨庭》:“飛錫起金池,潦倒沙彌,六通五藴見□迷。”參閱《俱舍論·分別智品》。
(3).謂通解六試題。宋史·仁宗紀(jì)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試醫(yī)官須引《醫(yī)經(jīng)》《本草》以對(duì),每試十道,以六通為合格?!?span id="ki0e4rj"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一》:“凡《三禮》《三傳》、《通禮》每十道義分經(jīng)註六道,疏義四道,以六通為合格。”
《漢語大詞典》:他心通
佛教語。六通之一。謂能洞見眾生心中所思的神力。
《國(guó)語辭典》:天眼通  拼音:tiān yǎn tōng
1.一種能看到眾生死后投生何處、苦樂的狀況,以及世間各種形形色色的神通能力?!栋⑴_(dá)磨俱舍論》卷二七:「非天眼通能知此事!」
2.俗稱有先見之明的人。
《漢語大詞典》:天耳通
佛教語。又稱“天耳智證通”。六通之一。以與天耳相應(yīng)之智慧,證知一切之聲境而通達(dá)無礙者。參見“ 天耳 ”。
《漢語大詞典》:天耳
(1).佛教謂色界諸天人之耳,能聞六道眾生之言語及一切聲響。俱舍論記第二七:“天眼、天耳,是所依根?!?br />(2).謂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明 李贄 《追述潘見泉先生往會(huì)因由付其兒參將》:“惜哉猶有酸氣,則以一種道學(xué)之習(xí)漸塞其天耳,然時(shí)時(shí)露出本色,則以其天者全也。”
《國(guó)語辭典》:不顧閒野(不顧閒野)  拼音:bù gù xián yě
不要想著偷懶嬉戲。蔣中正〈家諭六通之六〉:「學(xué)生最要緊的,就是上課時(shí)候,不顧閒野,教員所說的話,句句聽得明明白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