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白馬公孫
 
白馬高談

相關(guān)人物
公孫龍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列傳》
「公孫龍善為堅白之辯。」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漢·劉向《別錄》:「公孫龍及其徒綦毋子之屬,論『白馬非馬』之辯,以問鄒子?!埂豆珜O龍子·跡府》:「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疾名實之散亂,因資材之所長,為「守白」之論。假物取譬,以『守白』辯,謂白馬為非馬也。白馬為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則形不當與;言形,則色不宜從。今合以為物,非也。如求白馬于?中,無有,而有驪色之馬;然不可以應(yīng)有白馬也。不可以應(yīng)有白馬,則所求之馬亡矣,亡則白馬竟非馬。欲推是辯,以正名實,而化天下焉。」
《呂氏春秋》卷十八《審應(yīng)覽·淫詞》
「孔穿、公孫龍相與論于平原君所,深而辯?!箹|漢·高誘注:「辯,說也。若乘白馬禁不得度關(guān),因言馬白非白馬,此之類也?!?/span>

例句

白馬公孫何處去,青牛老人更不還。 岑參 函谷關(guān)歌送劉評事使關(guān)西

白馬高譚去,青牛真氣來。 王勃 散關(guān)晨度

典故  
壽陵步
 
失步人
  
矜學步
 
忘卻金閨故步
   
失本步
 
羨邯鄲

相關(guān)人物
公子牟
 
公孫龍
 
莊子


《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598~
公子牟隱機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于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挥谑菆删苈勚m適然驚,規(guī)規(guī)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于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無南無北,奭然四解,淪于不測;無東無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規(guī)規(guī)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馀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yè)?!?/span>
《漢書》卷一百上〈敘列傳上〉~4206~
昔有學步于邯鄲者。曾未得其髣佛,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

簡釋

邯鄲步:指學習方法不當,不僅未學到新技能,反而失去了原有技能。宋歐陽修《鎮(zhèn)陽讀書》:“有類邯鄲步,兩失皆茫茫?!?/p>


例句

邯鄲笑匍匐,燕蒯受揶揄。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

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 李白 古風之三十五

恥矜學步貽身患,豈慕醒狂躡禍階。 李紳 州中小飲便別牛相

蹉跎翻學步,感激在知音。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昔余迷學步,投跡忝詞源。 駱賓王 早秋出塞寄東臺詳正學士

典故
專云壑
 
一壑自專

相關(guān)人物
公孫龍
 
莊子


《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597~
公孫龍問于魏牟曰:「龍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雜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今吾聞莊子之言,茫焉異之,不知論之不及與,知之弗若與?今吾無所開吾喙,敢問其方。」公子牟隱機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于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挥谑菆删苈勚?,適適然驚,規(guī)規(guī)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于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
《國語辭典》:公孫龍(公孫龍)  拼音:gōng sūn lóng
人名:(1)(西元前498~?)字子石,春秋時楚人。為孔子弟子。見《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公孫龍傳》。(2)字子秉,戰(zhàn)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有白馬非馬及堅白異同之辯,平原君禮遇甚厚,所著書稱《公孫龍子》,列于名家。
《國語辭典》:公孫龍子(公孫龍子)  拼音:gōng sūn lóng zǐ
書名。戰(zhàn)國時趙人公孫龍所著,六篇。其白馬論及堅白之辯,實為早期的理則學,在先秦諸子中,列為名家。
《漢語大詞典》:子石
(1).制硯用的上等端石。 宋 歐陽修 《硯譜》:“端石出 端溪 ,色理瑩潤,本以子石為上。子石者,在大石中生,蓋精石也。而流俗傳訛,遂以紫石為上,又以貯水不耗為佳?!?br />(2). 公孫龍 的字。 春秋 衛(wèi) 人(一說 楚 人), 孔子 弟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張 、 子石 請行, 孔子 弗許?!?司馬貞 索隱:“﹝ 子石 ﹞ 公孫龍 也?!?漢 桓寬 鹽鐵論·箴石:“君子之路,行止之道固狹耳。此 子石 所以嘆息也。” 王利器 校注:“案此正賢良引 公孫龍 道狹之言以自喻者?!?/div>
《漢語大詞典》:指馬(指馬)
(1). 戰(zhàn)國 時名家 公孫龍 提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白馬非馬”等命題,討論名與實之間的關(guān)系。莊子·齊物論則謂“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敝^世界是一個統(tǒng)一體,應(yīng)各任自然,不分彼此、是非、長短、多少。后遂以“指馬”為爭辯是非、差別的代稱。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自茲厥后,音韻鋒出,各有土風,遞相非笑,指馬之諭,未知孰是。”
(2).見“ 指鹿為馬 ”。
《國語辭典》:指鹿為馬(指鹿為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本指趙高獻給秦二世一只鹿,故意指稱是馬,并問臣子是鹿或馬,而將答鹿者暗中殺害,使群臣畏懼自己,以謀篡位。典出《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后比喻顛倒是非?!吨軙?。卷一。文帝紀上》:「歡威福自己,生是亂階,緝構(gòu)南箕,指鹿為馬?!埂缎咽篮阊浴>砥摺eX秀才錯占鳳凰儔》:「東床已招佳選,何知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指鹿為馬?!挂沧鳌钢嘎棺黢R」。
《漢語大詞典》:守白
(1).指 公孫龍 的“白馬非馬”論。公孫龍子·跡府:“疾名實之散亂,因資材之所長,為守白之論,假物取譬,以守白辯?!?br />(2).《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室比喻心?!焙笠浴笆匕住敝^保持空明的心境。 宋 陸游 《齋居書事》詩:“道室焚香勤守白,虛窗點靜研朱?!?/div>
《漢語大詞典》:指物
(1). 戰(zhàn)國 時名家 公孫龍 所提出的命題。指,指事物的抽象概念;物,指具體事物。公孫龍子·指物論:“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卑矗庵^事物呈現(xiàn)的形態(tài)、概念,不同于具體事物。
(2).指明事物。梁書·王筠傳:“此詩指物呈形,無假題署。”
《漢語大詞典》:龍施(龍施)
古代名家 公孫龍 、 惠施 的并稱。 章炳麟 《訄書·訂文》《正名雜義》:“故經(jīng)説上下,權(quán)輿於是, 龍 施 相紹,其流遂昌,辯士凌誶,固非韻文所能檢柙矣?!?/div>
《漢語大詞典》:一指馬(一指馬)
莊子·齊物論:“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按公孫龍子·指物論:“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庇?span id="dsq5q1u" class="book">《白馬論》:“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span id="zzut3d3" class="book">《莊子》指、馬之義,乃破 公孫龍 說,認為指馬皆非實有,如果說指(概念),則天地間的一切都可說是指;如果說馬,則宇宙間的萬物都可說是馬。后因以“一指馬”喻宇宙萬物之理。 宋 黃庭堅 《次韻秋郊晚望》:“道同一指馬,以解廢耳目?!?/div>
《漢語大詞典》:離堅白(離堅白)
分開堅和白。 公孫龍 學派的著名辯論題,與墨經(jīng)的“盈堅白”相對立。名家認為,一塊石頭放在面前,“視不得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者,無白也?!庇纱藬嘌裕^的堅和白兩種屬性是互相分離的。莊子·秋水:“ 公孫龍 問於 魏牟 曰:‘ 龍 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div>
《國語辭典》:白馬非馬說(白馬非馬說)  拼音:bái mǎ fēi mǎ shuō
戰(zhàn)國名家公孫龍所提出的一種認識論。馬是通稱,白馬含有白的特性,是馬的一種,故認為白馬不等于馬。其旨在揭示名、實的不同。
《國語辭典》:百龍之智(百龍之智)  拼音:bǎi lóng zhī zhì
具有一百個公孫龍的智慧。形容非常聰明?!犊讌沧印9珜O龍》:「雖百龍之智,固不能當其前也?!?/div>
《漢語大詞典》:壽陵失步(壽陵失步)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 壽陵 餘子之學行於 邯鄲 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焙笠浴皦哿晔Р健北扔鞣滦Р怀?,反而喪失了固有技能。 唐 李白 《古風》之三五:“丑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 壽陵 失本步,笑殺 邯鄲 人?!?秦牧 《藝海拾貝·“邯鄲學步”》:“自從 莊子 的著作中敘述了它以后,‘邯鄲學步’或者‘壽陵失步’這句成話,常常被許多人所引用?!?/div>
《國語辭典》:學步(學步)  拼音:xué bù
1.學習走路。如:「幼兒多在一歲半時開始學步。」
2.模仿別人。參見「邯鄲學步」條。清。嚴復〈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詩:「江山如此人亦然,學步羞稱時世賢。」
《國語辭典》:學步邯鄲(學步邯鄲)  拼音:xué bù hán dān
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卻自己本來的面目。參見「邯鄲學步」條。晉。桓玄 與釋慧遠書勸罷道:「今世道士,雖外毀儀容,而心過俗人,所謂道俗之際,可謂學步邯鄲,匍匐而歸?!埂吨軙>硭?。十七。藝術(shù)傳。趙文深傳》:「后知好尚難反,亦攻習褒書,然竟無所成,轉(zhuǎn)被譏議,謂之學步邯鄲焉。」
分類:模仿不成
《漢語大詞典》:邯鄲匍匐(邯鄲匍匐)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 壽陵 餘子之學行於 邯鄲 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yè)?!焙笠蛞浴昂愘橘搿北扔髅つ啃Х乱灾率プ约涸瓉淼拈L處。 金 元好問 《劉君用可庵》詩之二:“著腳繩橋已足憂, 邯鄲 匍匐更堪羞。”參見“ 邯鄲學步 ”。
《國語辭典》:邯鄲學步(邯鄲學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相傳戰(zhàn)國時期,燕國有個人到趙國的都城邯鄲,看到趙國人走路姿勢很美,就跟著學。結(jié)果不但沒有學好,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莊子。秋水》。后用來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卻自己本來的面目?!镀缏窡簟返谝弧鹨换兀骸负悓W步,失其故步。」也作「學步邯鄲」。
分類:模仿不成
《國語辭典》:邯鄲學步(邯鄲學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相傳戰(zhàn)國時期,燕國有個人到趙國的都城邯鄲,看到趙國人走路姿勢很美,就跟著學。結(jié)果不但沒有學好,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莊子。秋水》。后用來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卻自己本來的面目。《歧路燈》第一○一回:「邯鄲學步,失其故步。」也作「學步邯鄲」。
分類:模仿不成
《漢語大詞典》:邯鄲步(邯鄲步)
猶言 邯鄲 學步。 唐 盧照鄰 《釋疾文》序:“未攀偃蹇桂,一臂連踡;不學 邯鄲 步,兩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宋 姜夔 《白石詩說》:“ 陶淵明 天資既高,趣詣又遠,故其詩散而莊,澹而腴,斷不容作 邯鄲 步也?!?清 呂履恒 《長歌行送友人游大梁》:“后來者誰可與言,東里之顰 邯鄲 步?!?/div>
分類:邯鄲